石作为;张信英;崔勇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科技期刊是没有围墙的传媒大学,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社会产品与经济产品的加工厂.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在于科技成果的历史记载、科技信息的传播载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市场经济的特殊商品.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性,19岁,2004年2月29日左下腹碾压伤0.5h,处于休克状态并恶化中,体征:贫血貌,血压12/6 kPa,持续性下降,心率>110次/rin,左下腹股沟至会阴,阴囊挫伤严重,髂骨碎块外露,睾丸外露,左下肢无感觉和血运.
作者:蒋建新;陆男吉;唐明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工关节置换年龄的年轻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由于假体的存在,使得再次手术固定较为困难.既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钢丝钢缆环扎、异体皮质骨板等材料固定,手术较为复杂,骨折不愈合或再移位的发生率高.我院自2001年12月~2005年3月采用多臂环抱型锁式接骨器治疗7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红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冲击波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6组:3 d、1周、2周、3周、4周和6周组,每组10只.制备双侧桡骨横断骨折模型,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冲击波治疗侧(14 KV,2000次).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摄X线片,并评价骨痂生成量;于术后3 d、1周、2周、3周、4周和6周取材行病理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片示术后1、2、4、6周冲击波治疗侧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显示术后4周治疗侧皮质骨生成量较对照侧多且致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治疗侧皮质骨生成量较对照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术后1、2和3周治疗侧VEGF阳性指数均较对照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2周和3周bFGF阳性指数治疗侧均高于对照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击波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bFGF蛋白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孟凡宾;王丹;周智勇;陈慧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ITST转子间/转子下髓内钉系统是捷迈新推出的产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转子间和转子下区域骨折.捷迈公司日前邀请了来自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院的Mark Andrew Lee教授到北京、成都等地,与中国医生交流手术经验,尤其是用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迪;刘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取材于4个小样本的研究,其中关于磷酸钙骨水泥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证明力并不是很强.在应用Norian SRS的三个研究中,感染率为7%(70例中有5例),但并没有描述感染与骨水泥的关系.
作者:lan Harris;陈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找出一种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就影响愈合效果与承载能力的实际手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面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手术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结果 在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4个参数是骨折断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大应力和股骨大应变,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较好的手术参数,对手术结果给出了综合评价.结论 获得了在不同体重、骨折面位置的情况下合理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的参数,可以完成手术规划导航,并对手术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周力;裴葆青;吕坤;王田苗;王满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运动范围、Lysholm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统计等来评价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前抽屉试验:0级38例,占67.9%,1级12例,占21.4%,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Lachman试验:0级41例,占73.2%,1级9例,占16.1%,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膝关节运动范围缺失均在10°以内,其中过屈受限3例,过伸受限4例.Lysholm评分优37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Tegner运动评分平均为6.7分(3~9分).无关节感染、腘窝血管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意外损伤发生.隐神经髌下分支损伤导致小腿上段内、外侧皮肤麻木6例,发生率为10.7%,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创伤骨折后期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问题,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8%~10%[1].自1994年5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42例骨不连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周其佳;郭雄虎;孙月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是含有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和骨骼等多种成分的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肢体完全缺如、重建肢体功能的理想方法.与单一器官移植(如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不同,由于复合组织的各种成分的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复合组织移植的成功在医学领域更具有挑战性.
作者:石作为;张信英;崔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接骨钢板、接骨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待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接骨钉刀口滑口,使接骨钉取出非常困难,以往采取的方法是将接骨钢板打弯折断,再取接骨钉;或尝试用牙科磨钻将接骨钉刀口磨深后再取钉,非常耗时、费力.
作者:吴同军;倪彦君;赵东风;杨柏;许立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研究湿热环境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mRNA在爆炸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两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湿热环境下战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环境下爆炸伤创面的动物模型,收集伤后4 h、24 h、48 h、5 d、7 d、14 d、21 d、和28 d创面渗液及创面组织,采用明胶酶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对创面MMP-9和TGF-β1进行检测.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分别对创面组织内源性MMP-9 mRNA和TGF-β1 mRNA进行检测.结果 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及其mRNA、TGF-β1及其mRNA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48 h为高峰,TGF-p1伤后7 d出现第二高峰,而TGF-β1 mRNA伤后7 d未出现第二高峰.伤后2周TGF-p1及其mRNA水平下降,而MMP-9及其mRNA水平上升,即MMP-9与TGF-β1呈现不同步的现象,两个指标在趋势图中表现为分离走向.给予创面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干预,在早期无明显作用,但在伤后2周可以降低MMP-9及其mRNA的水平,而上调TGF-β1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爆炸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早期MMP-9和TGF-β1水平的上升促进了创面细胞的迁移,有利于创面炎性坏死组织的清除,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而MMP-9水平的过度升高,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合理外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能促进延迟愈合创面的愈合.
作者:朱新勇;方驰华;刘胜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手术治疗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形钢板及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可能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张力;祁磊;侯勇;陈允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成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主要是指AO分类的C型骨折,包括肱骨髁间T、Y、H形骨折,合并干骺端粉碎的双髁骨折及合并冠状面骨折的双髁骨折,按AO分类分别属C1、C2和C3型骨折.由于肱骨髁解剖结构复杂,C型骨折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多发骨折,治疗十分困难.我院2000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夏荣刚;韩培;鲍琨;孔维清;王兵;王磊;张长青;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口咽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3月,应用改良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平均为(83.0±13.4)分(46~100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0个月(3~20个月)随访,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82~100分[平均(93.5±4.0)分].10例D级和3例C级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平均(13.1±9.4)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达89.2%,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Ⅱ代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Ⅰ代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艾福志;章凯;麦小红;刘晖;何帆;刘景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胫骨骨感染的分期与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6月收治174例胫骨骨感染患者,将胫骨骨感染分为Ⅰ期(急性期)与Ⅱ期(慢性骨髓炎期).1期患者采用清创,更换内固定为外固定,邻近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Ⅱ期采用清除病灶,去除死骨、皮瓣或肌皮瓣填充死腔,改善局部血运并覆盖创面,术后持续冲洗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174患者术后获1~5年(平均29个月)随访.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骨感染全部治愈且无复发.160例患者骨折获一期愈合,14例Ⅱ期患者因骨缺损或骨不愈合而再次植骨治疗获得愈合.13例轻度跛行,7例因肢体短缩、关节僵直及其它合并症重度跛行,154例患者行走正常并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胫骨骨感染的分期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只有采取个体化治疗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重建感染局部的血液循环为重要.
作者:刘立峰;张强;王平山;张军;王文;邹林;李秉胜;曹学成;蔡锦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创伤骨科学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从骨科学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自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一并成为骨科学三大主干学科.
作者: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