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6年度十大医疗突破

关键词:美国, 时代, 周刊
摘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护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的照顾,而且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及回归社会等方面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因而护理工作不仅要为患者的疾病提供治疗与护理,还要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传授有关的保健知识,使其具备维持健康的能力,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作者:魏波曼;王素珍;张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跟骨骨折应用磷酸钙骨水泥的结果和并发症

    本文取材于4个小样本的研究,其中关于磷酸钙骨水泥的安全性、有效性的证明力并不是很强.在应用Norian SRS的三个研究中,感染率为7%(70例中有5例),但并没有描述感染与骨水泥的关系.

    作者:lan Harris;陈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口咽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目的 评价经口咽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3月,应用改良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平均为(83.0±13.4)分(46~100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0个月(3~20个月)随访,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82~100分[平均(93.5±4.0)分].10例D级和3例C级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平均(13.1±9.4)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达89.2%,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Ⅱ代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Ⅰ代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昌耘冰;权日;艾福志;章凯;麦小红;刘晖;何帆;刘景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冲击波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冲击波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6组:3 d、1周、2周、3周、4周和6周组,每组10只.制备双侧桡骨横断骨折模型,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冲击波治疗侧(14 KV,2000次).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摄X线片,并评价骨痂生成量;于术后3 d、1周、2周、3周、4周和6周取材行病理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片示术后1、2、4、6周冲击波治疗侧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显示术后4周治疗侧皮质骨生成量较对照侧多且致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治疗侧皮质骨生成量较对照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术后1、2和3周治疗侧VEGF阳性指数均较对照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2周和3周bFGF阳性指数治疗侧均高于对照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击波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bFGF蛋白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孟凡宾;王丹;周智勇;陈慧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于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直通交流

    ITST转子间/转子下髓内钉系统是捷迈新推出的产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尤其是转子间和转子下区域骨折.捷迈公司日前邀请了来自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院的Mark Andrew Lee教授到北京、成都等地,与中国医生交流手术经验,尤其是用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迪;刘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毒蛇咬伤致肢端骨溶解症一例

    患者男性,49岁,因毒蛇咬伤致右手示指肿痛42 d,拟为右手示指中远节指骨骨髓炎而收入院.患者于42 d前不慎被毒蛇(种类不详)咬伤右手示指,当时患指疼痛剧烈,继之肿胀,无昏迷史.伤后即以中草药局部外敷治疗.入院检查:神志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血象、生化指标正常.否认既往病史.

    作者:马江涛;俞敏;张孟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初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1],以后逐渐在椎体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皇甫小桥;吴春根;尤小芳;赵金忠;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07年起本刊实行双盲审稿制度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殷殷家国情——殷国勇教授的幸福家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活跃着一批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殷国勇博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科会客室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型接骨钉取出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接骨钢板、接骨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待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接骨钉刀口滑口,使接骨钉取出非常困难,以往采取的方法是将接骨钢板打弯折断,再取接骨钉;或尝试用牙科磨钻将接骨钉刀口磨深后再取钉,非常耗时、费力.

    作者:吴同军;倪彦君;赵东风;杨柏;许立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确把握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四肢骨折的原则.方法 2002年3月~2005年12月应用LCP治疗15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肱骨近端骨折45例,前臂尺桡骨骨折51例,胫腓骨骨折54例.术后4周内每周随访1次,4周后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及患肢力线改变等情况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4个月(4~20个月)随访.150例患者均在预期的时间内获骨性愈合,并获得满意的活动度,未出现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仅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予以植骨.结论 LCP是治疗长骨干骨折及近关节处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术中应正确放置钢板位置,选择合适的钢板长度及螺钉数目,重视微创理念.

    作者:刘璠;唐亮;茹江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awkins Ⅲ、Ⅳ型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经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血管和其它软组织损伤,被认为是复杂的距骨骨折脱位,其骨缺血坏死率为90%~100%[1],创伤性关节炎、足内翻畸形发生率高,预后差.临床处理较困难,其治疗存在争议[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2月~2004年4月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53例56足复杂距骨骨折脱位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蔡靖宇;郭涛;郑华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第二次预备会议纪要

    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第二次预备会议于2007年1月6日在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除了对参加论坛的来稿进行审理筛选外,还进一步讨论、汇总和落实在论坛第一次预备会上布置的任务与事项.会议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上海工作部承办,捷迈公司参与了会议的组织工作.

    作者:李广宇;王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体髂骨修复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膝关节损伤,多因膝关节受到内翻或外翻暴力所致,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受损,处理不当,易造成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或畸形等不良后果[1].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的治疗十分棘手.

    作者:刘建斌;李春龙;丁伟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疗效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运动范围、Lysholm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统计等来评价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前抽屉试验:0级38例,占67.9%,1级12例,占21.4%,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Lachman试验:0级41例,占73.2%,1级9例,占16.1%,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膝关节运动范围缺失均在10°以内,其中过屈受限3例,过伸受限4例.Lysholm评分优37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Tegner运动评分平均为6.7分(3~9分).无关节感染、腘窝血管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意外损伤发生.隐神经髌下分支损伤导致小腿上段内、外侧皮肤麻木6例,发生率为10.7%,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6年度十大医疗突破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3例,后外侧劈裂骨折4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4例.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4.1周(11~16 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2周(13~24 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 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熟悉腘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罗从风;姜锐;仲飙;胡承方;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是含有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和骨骼等多种成分的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肢体完全缺如、重建肢体功能的理想方法.与单一器官移植(如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不同,由于复合组织的各种成分的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复合组织移植的成功在医学领域更具有挑战性.

    作者:石作为;张信英;崔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时事聚焦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