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卫民;崔维顶;张广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治疗髋关节的各种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术中能否选用合适型号的全髋人工关节头、颈假体,关系到术后一系列的问题.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我科应用实测法术中决定头、颈假体长度,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义生;詹世强;马元琛;廖俊星;柯雨洪;林秉涛;郑秋坚;尹东;周良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骨-关节软骨复合组织块的可行性.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磷酸三钙支架上,培养2周后通过物理方法将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接种于裸鼠皮下.术后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组织块在体内分别形成软骨组织和成骨组织,而且两者界面整合良好.结论 以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以磷酸三钙为支架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和骨,可在体内形成组织工程骨-关节软骨复合组织块,有望用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范卫民;崔维顶;张广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股骨头损伤对髋臼骨折诊治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59例60侧合并有股骨头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股骨头损伤分为劈裂骨折(Pipkin型)和压缩骨折,压缩骨折需经CT确诊;60例髋臼骨折中,56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而20侧股骨头劈裂骨折中,内固定7侧,切除4侧,余9侧未做处理;40例股骨头压缩骨折未予任何处理.结果 29例手术患者获得平均35.4个月(15~60个月)随访;临床结果采用改良的d'Aubigne Postel评分标准.新鲜髋臼骨折中,对于合并的股骨头劈裂骨折,有移位而未手术处理的结果均不满意;对于合并的股骨头压缩骨折,涉及负重区的满意率为25.0%.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可影响预后;对于股骨头劈裂骨折,治疗髋臼骨折的同时应积极手术处理.
作者:曹奇勇;吴新宝;朱仕文;吴宏华;王满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采用AO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3例24侧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LCP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及术后佩戴肩外展架的治疗方法.操作要点:臂外侧入路,首先保护好桡神经,清除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打通骨髓腔,骨膜做有限剥离.钢板应足够长,骨不连的两端至少各有4枚自锁螺钉固定,锁钉应穿过双侧骨皮质,自体松质骨植骨,术后患肢用肩外展架保护2~3个月.结果 所有骨不连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2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性麻痹,经对症处理分别于术后3周、6周逐渐恢复.18例仍遗留不同程度肩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LCP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优点在于螺钉与钢板锁定为一体,不会出现单钉折断或钢板松动的情况,骨折治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作者: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陶笙;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5年6月因交通伤所致的下肢严重皮肤撕脱伤68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采用彻底清创后行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用四种处理方法行创面皮肤覆盖.原位缝合8例(外院处理后转入患者);急诊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38例,其中皮瓣修复26例,返削植皮12例;延迟一期修复15例,即急诊清创后观察3~7 d,再进行第二次清创,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二期处理7例中有3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例采用肌皮瓣转位并植皮,2例返削植皮,对因一期处理不当致皮肤坏死或形成皮下囊肿患者采用再次返削植皮.结果 原位缝合中1例大部分皮肤成活,7例大面积皮肤坏死.急诊皮瓣完全成活26例,1例边缘部分坏死,其中皮瓣结合皮片移植9例均完全成活,急诊返削植皮12例中10例一期成活,有2例皮片部分坏死.延迟一期修复植皮除1例部分失活,其余皮瓣完全成活.二期处理中皮瓣及植皮均成活.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皮肤创面均完全覆盖,肢体功能恢复:优38例,良23例,差7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准确判断皮肤撕脱伤所累及组织的伤情、安排周密的术前计划、合理选用创面修复方法是确保皮肤撕脱伤肢体功能获得大程度恢复的关键.
作者:杨润功;张伟佳;郑晓勇;侯树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西方化,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
作者:焦锋;张小海;张永;曾洁明;罗树风;唐东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山羊BMSCs.实验组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山羊自体右侧胫骨26 mm的节段性缺损(n=8),对照组以单纯β-TCP材料植入骨缺损处(n=8),旷置组(n=2).术后16、32周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旷置组术后32周骨缺损未修复,表明动物模型确实可靠.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16周时实验组已有新骨形成,β-TCP材料降解吸收;对照组则只形成少量骨痂,材料无明显降解.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有大量幼稚编织骨生成,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大量材料残余.实验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低于正常胫骨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2周时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胫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呈骨性愈合,有较多成熟骨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连接.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胫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骨诱导的自体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
作者:刘广鹏;赵莉;王衡健;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踝关节内骨或软组织在运动时相互挤压、撞击而产生疼痛的一组疾病,多见于职业运动员及运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群体,是造成踝关节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黄轶刚;俞光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刊物大幅增加,学术论文数目也相应增加.这期间,笔者在国内外几个学术机构工作,并担任国内9种学术刊物和3种欧美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审稿人,现将欧美国家和我国学术论文的工作基础、写作、发表、价值评判上的差异及一些认识作一叙述.
作者:汤锦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对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制备跟骨骨折模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残留骨缺损不予植骨,术后进行加载和被动运动试验,测定跟骨的力学性能和几何参数的变化;并对植骨与不植骨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比较跟骨参数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对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钢板螺钉固定后跟骨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高于正常跟骨,足弓的稳定性与正常足相当;足踝部被动运动试验前后,跟骨几何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与未植骨比较,跟骨几何参数的改变、关节面再塌陷的发生率和功能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合理的复位固定方法,对跟骨骨折术中残留的骨缺损不予植骨并不增加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再塌陷的危险,不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燕晓宇;罗从风;曾炳芳;俞光荣;王以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前有证据显示,使用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型舟状骨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石膏固定.接受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其骨折愈合速度和恢复工作的时间要快于接受石膏固定者.
作者:Ladislav Nagy;Ian Harris;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外踝韧带损伤十分常见,约有不到10%的患者转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其中少数伴发或单发距下关节不稳而构成临床问题.
作者:毛宾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叫王洪,1964年12月26日出身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小乡村,带着祖辈们的梦想走上了学医的道路.由于自己在5年的学医生涯中勤奋努力,终于留在原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骨科工作.
作者:王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行早期(小于24 h)和晚期(大于24 h)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2例过伸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1例行保守治疗,27例24 h内行手术治疗,74例24 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AISA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早期和晚期手术组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好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和晚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早期和晚期手术组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31(6.5%)、1/27(3.6%)和9/74(12.2%).结论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好于保守治疗,晚期和早期手术对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晚期手术并发症相对增多.
作者:西永明;贾连顺;周许辉;陈雄生;宋滇文;袁文;倪斌;肖建如;邵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侧前方钉板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侧前方钉板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出现并发症的3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临床检查结合X线片、CT或MRI检查,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评估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15.1个月.本组患者螺栓方向欠佳8例,螺栓长度偏短10例,螺钉松动2例,断钉1例,钢板长度过长4例,钢板断裂1例,术后轻度脊柱侧凸畸形9例,轻度后凸畸形2例.结论 根据胸腰椎局部解剖标志及解剖特点判断术中进钉点及进钉方向,必要时透视或摄X线片定位定向;重视术前必要指标测量在术中的重要参考作用;两侧对称撑开,恰当植骨;术后避免过早负重是减少并发症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党小伍;徐烁;刘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术后利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取大尾羊22只,其中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2只检测股骨头坏死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其余18只(36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12侧),A组单纯行髓芯减压,B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DBM,C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和DBM.分别于术后5、10和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DBM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及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作者: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宝兴;苏成忠;李进;康悦;马洪强;徐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骺板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减少误诊误治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6例儿童肱骨远端骺板损伤,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有时行超声检查.按照Salter-Harris分型:Ⅰ型1例,Ⅱ型33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根据其损伤移位情况分别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加可吸收线缝合内固定、石膏托固定,或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石膏托固定治疗.石膏均固定4~6周,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4年,平均2.7年.参照Goldberg等的方法制定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46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90.9%.结论 骺板生长潜力大,受损后严重影响骨骼发育,导致肢体短缩或关节畸形,早期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复位、合理的制动和固定以及积极的功能锻炼对损伤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琪;苟三怀;欧阳跃平;刘岩;席焱海;韩庆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