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峰;艾尼瓦尔;邓磊;顾敏琪;韩斌;肖京
目的研究儿童套状髌骨骨折的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1993~ 2001年收治的 10例小儿套状髌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结果可据张力性膝关节肿胀、高位髌骨和髌骨下套状骨块特征性征象明确诊断;治疗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4周后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结论 小儿套状髌骨骨折远端多为软骨而骨质较少,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焱;骆宇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寻求治疗累及髁间的股骨中下段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法.方法对 30例累及髁间的股骨中下段粉碎骨折采用在膝关节镜直视髁面、C臂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条件下的经皮 GSH穿钉内固定术. 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失血平均 115毫升,无需植骨;术后一周患肢肿胀消退,关节活动超过 90°; 6月内均骨性愈合; 18月随访膝关节活动平均 125°,步态正常,无膝内外翻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在膝关节镜、C臂透视辅助下的闭合复位、经皮 GSH穿钉技术是治疗累及髁间股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郭东明;蔡维山;刘恩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创伤骨科的临床救治成活率近年提高较快,但成活后的功能恢复率并不满意.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创伤骨科基础研究范围广泛,近年出现的较新进展有数字化虚拟人体在教学、科研和临床上的应用;生物力学研究从常用的实测技术方法向理论模拟的有限元发展;创伤早期救治的分子生物学探索;骨质疏松的药理学基础研究;用组织工程学理论和技术寻找新的创伤缺损修复材料来源.
作者: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器官移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供体的预处理以及移植部位的选择等手段明显减轻了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各种免疫制剂的长期应用进一步控制了排斥反应.但由于无关人群中,HLA相同的个体十分罕见,而免疫抑制目前的方法有许多明显的副作用,慢性移植排斥也没有有效控制的方法,因此临床器官移植中抗移植排斥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目前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诱导受者对供体组织器官的免疫耐受.
作者:吴岚晓;郭坤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士兵投弹所致的肱骨螺旋骨折的 X线特征.方法分析 46例肱骨投弹骨折 X片,测量骨折部位、长度、斜面角度和骨折的螺旋弧度等形态指标.结果 46例骨折均发生于肱骨中下段.远近段骨折线均为螺旋形,具有对称性.骨折长度均在 30mm以上,以 51mm~ 90mm多,共 31例 (67.4% ).骨折端斜面角度均≤45°,其中 40°~45°42例 (91.3% ).骨折螺旋角度在 285°~326°,平均 305.5°(0.85个圆周). 4例在骨折端内侧有一螺旋蝶形骨片. 结论投弹骨折按形态特征分为 3种类型,主要发生于上臂加速期,由扭转暴力和纵轴压缩力引起.
作者:张世民;刘大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报道严重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 1994年 4月~ 2002年 3月 106例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 结果骨盆骨折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 (69例,占 65.1% )及坠落伤 (31例 ,占 29.3% ). 106例中, 87例生存, 19例死亡,死亡率为 17.9% ,其中 10例死于出血性休克, 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 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骨盆骨折手术治疗 32例,优良率达 91.7 %. 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院前急救十分重要,要及时处理严重合并伤,积极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
作者:王大平;肖建德;熊建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尸骨作万向接头铆固转子间骨折标本力学测试;病人在 X线下骨折复位,于大转子下 2~ 3cm处向股骨颈穿入三根斯氏针,在大转子下方 7~ 10cm处横向向股骨拧入一根螺纹针,用万向接头牢固连接该螺纹针与一根斯氏针.结果 力学测试实验组骨折向外成角不明显,统计学处理 0 01< P< 0 05.骨折病人术后 2~ 4个月愈合,无髋内翻发生. 结论 用万向接头后能显著提高转子间骨折抗内翻能力,该方法简单有效,适合老年体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作者:王培刚;王亮;赵楷生;刘仲;陈淮海;徐鹿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 Kaneda、Z Plate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中的疗效.方法对 5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其中,采用 Kaneda内固定 32例, Z Plate钢板内固定 19例.结果术后随访 5个月~ 8年,其中 45例获良好复位,脊柱生理曲线恢复. 48例神经功能恢复按 Frankel分级提高 1~ 3级.结论 Kaneda内固定系统具有前路减压彻底、内固定牢靠及价格便宜等优点,而 Z Plate钢板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
作者:肖建德;李振宇;熊建义;余铮;王大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9年 9月至 2000年 9月,我们应用丝锥制成系列四件套小镰刀,用于松解膝关节僵硬 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真;何登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足骨与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修复与重建的意义、方法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方法 根据前足损伤种类及伤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重建,趾骨缺损仅修复软组织;跖骨缺损及跖趾关节缺损 (多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应做同期重建修复,采用带血管骨与皮瓣串、并联吻接移植受区替代缺损跖骨及足部皮肤.结果自 1994~ 2000年, 47例前足损伤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重建取得满意疗效,患足基本恢复行走负重功能及较理想外观. 结论 针对前足损伤伤情及部位进行分型,有助于指导治疗、精确描述和深入研究.采用带血管骨与带血管皮瓣组合移植是修复重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王剑利;付兴茂;王成琪;郭永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修复的简单实用手术方法. 方法总结自 1990年 1月~ 2002年 1月应用 13种显微外科皮瓣修复治疗 128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病人,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时间:急诊一期修复 53例,亚急诊修复 28例,晚期修复 47例. 结果吻合皮瓣静脉修复皮肤逆行撕脱伤 26例,完全成活 19例, 7例部分坏死 ;游离皮瓣移植 19例, 13例完全成活,皮瓣坏死 3例,皮瓣部分坏死并感染 3例 ;带蒂皮瓣转移 83例,其中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58例,该组所有皮瓣无 1例完全坏死, 5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松解蒂部血运恢复 ,4例皮缘坏死,经换药愈合 ;其余带蒂皮瓣 25例,成活 21例,部分皮缘坏死 3例,感染完全坏死 1例. 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不牺牲知名的血管,对供区侧肢体供血影响小,设计灵活,能为磨擦受压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基本能够满足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修复需要.
作者:刘华水;栾涛;闫绳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或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同时修补撕裂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结果 8例随访 1~ 4年,平均 3年,患侧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87.5%.结论 T形钢板或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应用正确,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叶韶晖;陈鸿辉;梁伟国;王文;曾国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带掌背浅静脉的第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扩大第三掌背动脉皮瓣的修复范围,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 方法 通过皮瓣蒂部带第三掌背皮神经及掌背浅静脉,在原轴线近端距轴点 6cm左右,以浅静脉为轴线向腕背部延伸,在此轴线上设计切取皮瓣.自 1999年以来,修复中指、环指近、中节指背或指腹软组织缺损 13例,其中合并远节指腹指背软组织缺损 5例.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2例类似于静脉皮瓣成活.结论 本术式扩大了第三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修复范围,使之可修复中、环指的整个指背或指腹软组织缺损.该术式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永军;冯祥生;李庆生;杜学亮;阮树斌;徐国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对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解剖、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后交叉韧带损伤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正在不断深入.
作者:李贤让;陈鸿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世界上早记载的骨移植术始于 1688年,此后数百年中,由于临床的迫切需要(如美国每年要进行 20万例骨移植术) [1],该项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历史来看,骨移植术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①自体骨(大块或整段)移植 ;②异体骨移植;③自体吻合血管的骨移植;④组织工程骨的应用.影响骨移植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移植物的再血管化,这是因为再血管化为移植骨的新骨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氧合营养物质,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使成骨细胞得到激活且不断增殖.同时,再血管化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还可能与生长因子有关[2].一些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及移植骨基质中活化释放的生长物质均可刺激周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成成骨细胞,间接刺激新骨生成.在骨愈合过程中,矿物质沉积的主要控制机理是血流量,而不是骨膜的生理代谢变化.再者,一般骨移植要经过骨的爬行替代过程,而带血管的骨移植则无此过程[3],这也说明了血供对骨移植物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其他影响移植骨愈合的因素包括合适的特化细胞的存在、合适的应力刺激及各种理化因素等 [4].
作者:陈滨;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肢体严重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坏死,不仅使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而且伴有肌肉、肌腱、手指或骨骼的缺损,在修复创面的同时重建肢体的功能较为困难.我们从1996年 10月至 2001年 10月,应用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并重建功能 1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广义;刘德强;宋世江;郑寿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极易感染,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传统疗法难以凑效.自 1988年 2月~ 2000年 2月,选用各种不同部位的皮瓣(肌皮瓣 )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成奇;黄立新;李志安;任书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 36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 33例,中外 1/3骨折 3例. 结果 35例获平均随访 16个月( 8~ 20个月), X线片示术后平均 2.8个月( 2~ 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根据韩平良等的疗效标准,优 22例,良 11例,可 2例,优良率 94.3%.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安全等优点,适用于锁骨中段、内侧段骨折,骨折位于锁骨外 1/3弯曲处时应慎用.
作者:孙建峰;艾尼瓦尔;邓磊;顾敏琪;韩斌;肖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