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分析

李庆涛;张循美;孙树新;邓昌;田凌云

关键词:创伤, 髋臼骨折, 坐骨神经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986年1月~1997年6月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损伤发病率占同期收治髋关节后脱位的69.3%,明显高于以往的报道,且首诊漏诊率高达58.2%,其中15例病人疗效不满意.结论特定环境下屈髋、屈膝位时,经股骨轴向的暴力打击是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检查,特别是CT扫描是早期确诊、提高疗效的关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聚乙烯、钛合金板固定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远段(包括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难题的新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用钛合金钢板、聚乙烯板组合固定.有骨缺损者加植骨,3~5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个月.1例开放骨折感染后治愈.末发生膝内、外翻等其他并发症,功能满意.结论两块板组合固定骨折呈中心型固定模式,较符合股骨负重的生物力学原理.双板固定后,可将碎骨块或植入的骨块呈挡板样保护作用,防止移位、离散.增加了内固定强度,抗弯屈、抗扭转应力较单侧钢板好.可以早期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操作方便,减少了双钢板应力遮挡的副作用.

    作者:林昂如;任高宏;胡罢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大多数长骨干骨折均可用髓内钉满意固定,与钢板或外固定架相比,髓内钉具有承受弯曲负荷小,传递负荷,恢复骨骼对线,应力遮挡效应小,术后再骨折率极低等优点[1].

    作者:马宝通;袁天祥;赵宝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多见于16~30岁的年青人群,对患者和社会均可造成身心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发生ASCI的新病例约1万名左右,耗资达100亿美元[1].

    作者:侯铁胜;鲁凯伍;傅强;贺石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后结构环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

    目的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者5例,2级者24例,1级者2例.结论对于急性脊柱脊髓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晓亮;方弟弟;厉国定;胥成平;秦惠敏;向艾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作者: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接骨器件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应用由聚酚胺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棒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类骨折50例(第一组).另连续选择我院50例各种骨折后,用金属髓内针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第二组).随访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可吸收内固定物有无毒性反应等.总结各类骨折的手术规范.用X2检验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骨折与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骨折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分子聚酸胺可吸收接骨器材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其疗效与金属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尚礼;赖权;宋耿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验组缺损区植入CHAP和BMSc复合体,对照组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2、4、8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而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CHAP和BMSc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作者: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合并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繁忙,各种合并严重软组织挫伤或伤口严重污染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日益增多,在治疗上比较棘手,并发症多.

    作者:王文涛;贺利军;王秀霞;陈向阳;白国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接触应力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的X线分析

    目前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技术(meniscal bea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可减低全膝假体聚乙烯塑料上的接触应力,减少聚乙烯塑料的磨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1997年12月~2000年12月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新鲜的股骨髁上骨折11例.结果11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无内外翻畸形发生.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膝关节评分85~100分为优,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差.结果优8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是一个理想的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更利于骨折愈合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张文斌;李宏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我科近六年来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骨外固定研究所生产的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福恩;宋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新方法.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制备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AO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的20mm骨缺损均未自行修复,遗留骨缺损.结论钢板固定的成年山羊胫骨20mm缺损模型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作者: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胡罢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系统回顾手册4.1.2版简介

    现在医疗保健工作者、用户、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正置身于浩如烟海一样的信息之中.我们需要系统的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以有效的吸收有用的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基础.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康宁克通A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近年来研究颈肩痛时发现的一个病征,并将其归纳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近年来,我们采用康宁克通A混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政;邓冠忠;张文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跟骨骨折的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常见,大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数由高处坠落伤引起,往往合并有其它脏器的损伤,单纯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德义;刘义明;马晚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6例报告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急症之一,但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较少见.

    作者:廖凯;李双全;陈水昌;廖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986年1月~1997年6月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损伤发病率占同期收治髋关节后脱位的69.3%,明显高于以往的报道,且首诊漏诊率高达58.2%,其中15例病人疗效不满意.结论特定环境下屈髋、屈膝位时,经股骨轴向的暴力打击是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检查,特别是CT扫描是早期确诊、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庆涛;张循美;孙树新;邓昌;田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循证骨科学常见词汇

    EER(experimental event rate)指实验(新疗法)概率.CER(control event rate)指对照(旧疗法或不治疗)概率.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骨干骨折的生物学固定

    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是生物本身的愈合能力,简单概括长骨干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骨折后血肿期,骨外膜、软组织、骨内膜等新骨形成骨痂连接期,骨折愈合期和后期塑形重建期,骨折后进行内固定符合这一自然过程的可称为生物学固定.

    作者:胥少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