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喜科

关键词:护理干预, 乳腺癌, 化疗,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组护理后 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生存质量评分均比护理前高,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从16364例AFP、CEA检测在各年龄段阳性率分布谈体检方案的制定

    目的:分析16364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清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阳性率,以期为体检中心制定体检方案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来自荆州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的人群,共16364例。分别对男性组及女性组AFP和CEA检查阳性率按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 AFP检测阳性率在30岁之前较低,30岁以后阳性率明显升高,40-4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0岁以后阳性率明显下降;CEA检测阳性率在30岁之前较低,30岁之后特别是40岁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AFP和CEA作为肿瘤筛查常用标志物,在不同年龄组段检测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在体检方案的制定中应熟练掌握使用范畴,提高体检套餐的可实用性。

    作者:贾庚佩;倪华;唐晓芸;刘莉红;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能穿谱光动力联合丹参酮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能穿谱光动力联合丹参酮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5例淤积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西替嗉 B10mg,曲克,路丁片180mg,对照组,丹参酮胶囊4粒,连服用两个月,局部皮肤用穿谱高能光动力照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6.797,P<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20天后,对溃疡分泌物再做细菌培养,治疗组均无细菌生长,对照组2例仍有金黄色葡萄菌生长。结论穿谱光动力照射和丹参酮胶囊联合应用,可减轻淤积性皮炎,止痛,减少渗出,促进上皮修复及溃疡的愈合,具有高效、安全、耐受性均好的优点,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张崇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段新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中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对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评估诊断为前盆腔脏器脱垂(aPOP)初产妇80例患者经会阴三维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比较静息状态和大Valsalva动作时对尿道和膀胱后壁运动情况观察以及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的比较。结果 POP-Q评估诊断前盆腔脏器脱垂GreenⅠ型,GreenⅡ型及GreenⅢ型例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OP -Q 评估与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对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临床价值较高,与临床 POP-Q评价一致性较好,是临床量化诊断POP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丁宏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作者:王洁;王森;许之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用于麻醉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将静脉留置针运用在麻醉药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观察其可行性。方法抽取2015年麻醉科接收的6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组,A组、B组以及C 组各20例,对A组20例受试者使用1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药剂量,对B组20例受试者使用2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药剂量,对C组20例受试者使用30毫克每千克的麻醉剂量;在为A组、B组以及C组受试者完成静脉给药之后,为三组受试者留置针并采取血液样本;在为受试者采集血液过程中,使用法斯特表进行计时,并根据受试者的采集血量,计算出采集血液的速率。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受试者的平均采血速率为(1.2±0.6)毫升每秒;三组受试者中,无1例受试者中途退出试验,无1例受试者出现静脉炎。结论在麻醉新药的I期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中,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采集血样,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顾增浪;陈中洪;毛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州区东社镇散居儿童体弱儿管理分析

    目的:探究通州区东社镇散居儿童体弱儿的管理状况。方法选取卫生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儿保门诊健康体检0-3岁婴幼儿共4890例,对其中筛选出的体弱儿实施管理。结果4年来筛选出的体弱儿有326例,发病率达到了6.67%。主要的体弱儿病种类型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结论针对体弱儿问题,需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加强产前筛查及诊断。与此同时,也需加强对婴幼儿的健康保健,保障其健康成长及发育。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市进行输血治疗的50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 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能够极大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能降低输血过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鞠久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患儿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儿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急,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季,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肌痛,稍有活动,疼痛增加,并且儿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指标显著上升。经过综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可正常活动,没有出现后遗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肌肉炎症,起病急,临床症状为患儿下肢疼痛,且多为小腿双侧疼痛,患儿体内CPK指标会显著上升,采取综合治疗法,让患儿静卧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方式,能使患儿恢复健康。

    作者:魏永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中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改善病情,值得推荐。

    作者:田望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小儿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根据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小儿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的情况分为感染组9例,未感染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4.33±0.45)岁、切口长度(5.30±1.24)cm、备皮至手术时间(25.44±4.63)h、手术时间(155.60±25.23)min;未感染组以上指标为:平均年龄(6.59±1.05)岁、切口长度(4.00±0.19)cm、备皮至手术时间(20.81±2.05)h、手术时间(131.90±18.1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年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是影响患儿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康复。

    作者:程改超;沈雄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膳食调养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数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常见,病人常突然发作。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与糖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己糖磷酸代谢障碍,引起体液的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使血钾降低,因而肌肉收缩无力。本病通常在青壮年起病,男性多发。发病前可有饱餐、剧烈运动、酗酒、外伤、感染等诱因。发作初可有口渴、出汗、肢体酸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常在睡眠中或清晨醒来时发病。肢体酸痛常常自下肢开始,逐步向上,并累及上肢;两侧对称;近端重于远端;在数小时内瘫痪达到高峰。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的低钾会造成肢体瘫软,不能翻身,更严重的可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心律失常,心脏停跳等。

    作者:高红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

    目的:探讨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6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中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进行射野片的拍摄,把射野片与计划系统里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的误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左右方向摆位的误差为(﹣0.64±1.43)mm,外扩边界为2.29mm;头脚方向摆位的误差为(﹣043±1.51)mm,外扩边界为1.89mm;腹背方向摆位的误差为(﹣0.35±1.64)mm,外扩边界为2.01mm。结论进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头脚与腹背方向需2mm,左右方向需2.5mm,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推进无规律性变化。

    作者:李金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直肠血管瘤病合并错构瘤性息肉一例

    1临床资料病例:男性患者,13岁,大便带血4月余。患者排便时出血,色鲜红。大便次数稍增多,排便无疼痛,无腹胀腹痛、恶心呕等特殊不适。入院后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直肠多发隆起,直肠息肉;超声内镜示:直肠粘膜层等回声病变;活检示:直肠慢性溃疡,免疫组化染色:PCK(上皮细胞+),CD34(内皮细胞+),Ki67(LI:5%),S-100(-),LCA (淋巴细胞+)。 CT示:直肠占位,病变血供丰富,来源于直肠上动脉右前及右后支可能大。多考虑直肠癌,小肠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MR 示:直肠中上段占位性病变,多考虑恶性肿瘤(腺癌),盆腔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手术禁忌后以术前诊断:直肠肿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腔探查术及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术。探查腹腔发现距肛门约2cm 处位于齿状线处见大小5cm ×4cm菜花状肿块及距肛门8cm处见大小4cm ×3cm菜花样肿块,位于粘膜表面,未侵及肠壁全层,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遂行肿块所在肠管切除术,将上游肠管粘膜与肛门口处粘膜吻合。术后病理示:(直肠)血管瘤病合并错构瘤性息肉,粘膜内为弥漫性毛细血管瘤,间质组织呈树枝状分布。

    作者:张慧;肖华莉;力明;徐桂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凝血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52例、同时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48例、ICU病房重症病人16例、普通病房住院患者30例分别作为A组、B组、C组和 D组,对比各组的血样 PT、APTT检测值,分析、总结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因素。结果 A组的PT、APTT值显著高于 B组(P<0.05),C组、D组的 PT、APTT检测值间也存在差异统计意义(P <0.05)。结论受检者是否患有血液疾病、受检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情况均能显著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中除保证样本量合理、保存条件正确,还应综合患者状况理性分析试验结果以纠正偏差,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检验数据。

    作者:高学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的应用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4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6例健康妊娠孕妇作对照组,对研究中所有妊娠者进行血糖检验,同时观察检验结果。结果无论是空腹血糖、服糖后1h血糖还是服糖后2h 血糖,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比较的差异显著。结论对妊娠妇女定期进行血糖检测能够尽早及时的发现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同时也降低了因妊娠糖尿病导致各类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

    作者:刘进;孙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发性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目的 研究自发性气胸合并呼吸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73例自发性气胸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分析,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进行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发性气胸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运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低氧血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在急性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及知识掌握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疾病基础知识和护理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屈磊;高艳;申晓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梅毒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深入探讨神经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对照组行头孢曲松钠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9.78,P<0.05)。结论青霉素是当前神经梅毒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化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孕期保健系统化管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农村孕期保健过程中实施系统化管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唐县人们医院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产检的1000名农村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在知情同意之下完成本次操作,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0名孕产妇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观察组的500名孕产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在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的差异,了解系统化管理加强农村孕期保健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孕期感染率以及早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生长萎缩、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畸形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孕产妇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母儿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敬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