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在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使用鱼精蛋白所致肺损伤的价值分析

李宜聪;金伟;李少岩

关键词:乌司他丁, 肺损伤, 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 鱼精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使用鱼精蛋白所致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13年1月至2015年5月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通过颈内静脉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000U/kg,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100ml/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指数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 IL -6和TN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和TNF-a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数,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进而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使用鱼精蛋白所致的肺损伤。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将其按(0,1)分布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于月经结束5天后开始治疗,观察组于月经开始第1天开始治疗,完成1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高于观察组(6.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治愈率为66%,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8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附件炎患者在经期通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可以对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起有效抑制作用,从而排出宫腔内毒物,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甘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对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运用多导睡眠仪来对患者进行整夜的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其中,要求实际的检查时间必须要与PSG保持同步。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筛查SAS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6.2%,患者的误诊率为12.8%,患者的漏诊率为9.0%,总的符合率为90.6%,Youden指数为78.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SAS筛查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对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具有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92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47只眼)和观察组(35例45只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31例33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对照组28例31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观察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调节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许之娟;邓慧兰;王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雨花台区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与体会

    目的:通过慢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方法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2013版)的要求,针对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逐步规范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提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结论通过实现社区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识,能体现政府对百姓的关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作者:徐翠林;曹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花黄注射液治疗93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红花黄注射液进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量等指标下降变化均比对照组突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红花黄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阳;吴艳;陈诚;秦娟;李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洮南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我市与省 CDC合作开展麻疹监测项目以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麻疹监测系统比较灵敏,2009———201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9例,确诊病例74例;报告发病率为1.28-15.12/10万,确诊发病率在0-12.55/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发为主兼有局部小爆发,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加强免疫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强医院思想建设创建和谐平安医院

    思想政治在我国的各方面工作中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前进的方向标。而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建设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确保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有序、稳定发展,更保证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因此,本文着重从医院工作出发,论述医院思想建设的规章制度、发展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创建平安医院的主题,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小于72h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脑梗死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D、NT-proBNP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治疗7天、14天再次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 -D、NT-proBNP的浓度。分析纤维蛋白原、D-D、NT-proBNP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较对照组比较三者均高。②脑梗死组中入院当天、治疗7天、治疗14天的三个指标均下降,两两比较均有差别。③入院时三个指标水平与梗死灶大小相关。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 -D、NT -proBNP 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升高,随着疾病好转逐渐降低,三者水平与梗死灶面积大小有关。

    作者:马涛;郭霞;丁怀然;朱跃荣;刘欣;于兆海;尹义国;刘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探索与研究

    中风是人体颅内血管中形成血栓,阻碍了血液运行而出现的相关症状。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中风的机理是一致的,都是抑制血栓的形成、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终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作者:张连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我院病理科开展的体会

    目的: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我院病理科开展的体会。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67例病例进行免疫标记,标本来均来源于我院病理科并对标记结果分类分析。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其它系统肿瘤性病变,在鉴别助诊上、治疗方案的指导上、愈后评估上,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斌;杨勇;赵玲玲;张宝莉;唐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68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52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47%,死亡率为7.35%,而合并其它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53%,死亡率为1.47%(1/68),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结论针对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周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腔种植修复中附着龈重建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牙龈缝合修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附着龈重建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附着龈宽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附着龈宽度的恢复情况、炎症发生情况、出血指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方式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附着龈宽度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已确诊的高血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0%,不良反应率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不良反应率14.0%;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及耐药性少,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和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 MDI 和PDI 评分、预后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MDI和 PD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预后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给予综合护理,能提高预后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原发性水痘肺炎49例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水痘肺炎(PVP)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VP的影像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9例PVP的CT或胸片表现均表现有两肺或一侧肺散在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影,边界模糊,两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大。结论两肺散在小结节,边界模糊,是儿童PVP特征性表现。

    作者:徐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我院心胸外科施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50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5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并发术后感染。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是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疾病需行肺叶切除者理想的手术方式,并通过围术期护理,使患者获得佳手术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闫海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致命伤的法医学检验及伤后行为能力分析

    在因损伤而导致死亡的命案或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明确致命伤、确定死因、推断案件性质等等是法医通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检案实践中,有时会见到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如颅脑、心脏、大血管等在遭受了致命性损伤后,仍作出某些有意识的行为,所以,充分认识、正确分析致命伤后的行为能力,有助于分析和重建损伤发生的过程,为解决现场中的疑点和判明案件性质提供依据。

    作者:郑雷;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脑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舒心通脉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活动指数都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93%、93.3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心通脉胶囊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本报道如下:

    作者:黄来章;王学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动脉瘤患者有1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患者16例,动脉瘤部分闭塞10例,动脉瘤破裂9例。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了手术的关键,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运用超声观察长期服用氯氮平患者肝胆脾的改变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超声检测肝胆脾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之间选取80例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均行超声肝胆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肝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2.5%、3.75%、5.0%、6.25%,肝囊肿的检出率分别为5.0%、6.25%、7.5%、8.75%,脾肿大的检出率分别为7.5%、8.75%、10.0%、12.5%,脂肪肝的检出率分别为25.0%、31.25%、50.0%、62.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的肝硬化、肝囊肿、脾肿大及脂肪肝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肝胆脾检查对长期服用氯氮平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和诊断价值。

    作者:吴冠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