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的体会

孙艳红

关键词:瑞芬太尼, 丙泊酚,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地探讨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胆囊炎患者68例,根据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麻醉效果和手术时间、麻醉药的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比较。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其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后患者苏醒时间和手术时间均少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静脉麻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静脉麻醉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镇痛效果佳,后遗效应少的特点,应在胆囊切除术中大力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温阳通脉针法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术后腹胀的研究进展

    腹胀是各种大型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瓣膜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患者也是如此。术后腹胀一般不会引起致命的伤害,但严重而顽固的胃肠道胀气、扩张,可使腹压增加,膈肌抬高,心脏受压,引起呼吸困难,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围术期的恢复。对于高龄、危重患者,同样可危及生命。

    作者:苏带兰;李慧敏;韦晓静;赵伟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黄丸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黄丸治疗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予以西黄丸联合吲哚美辛及单药吲哚美辛退热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吲哚美辛片治疗肿瘤热较单用吲哚美辛有效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麻方式下经内镜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取胆石术的护理和观察

    目的:研究对全麻方式下经内镜行胰胆管逆行造影( ERCP)取胆石术病患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采取内镜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取胆石术的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患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比较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患满意度,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全麻方式下经内镜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取胆石术病患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患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本文重点从管理层面上建议对档案工作加以重视,加大软硬件建设,建立电子文档归档机制和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李淑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我院心胸外科施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50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5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并发术后感染。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更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是早期肺癌和肺良性疾病需行肺叶切除者理想的手术方式,并通过围术期护理,使患者获得佳手术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闫海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匹多莫德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再发作次数和症状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匹多莫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哮喘的发作次数,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对学校卫生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探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学校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我校2012———2014年传染病的回顾分析,了解学校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我校2012———2014年共发生公共卫生事件5起,事件级别均为Ⅳ级,其中走读生96例,占30.9%。住读生215例,占69.1%,住读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走读生的发病率。总发病311例,男女比例1.27∶1,无死亡病例。结论学校作为人群高密集地方,是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金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以找出外伤性牙齿脱位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丝结扎固定术治疗,从而分析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牙齿脱位治疗方面,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可以将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从而保留脱位牙,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疗方法脱位牙自洁性较好,对患者牙周损害较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辛欣;王瑞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细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于剖腹产不同时刻的血压状况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进行剖腹产的产妇84例根据其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 A组(44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和 B组(40例,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0min(T0时刻)、手术1min(T1时刻)、手术5min(T2时刻)、手术结束(T3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数值,并对比两组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与血压值:两组产妇在剖腹产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压数值见表1,T0时刻,两组的 SBP、DBP数值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T1、T2时刻,两组的SBP、DBP值均发生降低,至T3时刻血压出现回升,但在T1、T2、T3时刻A 组的 SBP、DBP 值均显著高于 B 组(P <0.05)。结论针对剖腹产中诱发SHS的因素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SHS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应用。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宫旁胎囊型包块4例,CDFI显示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高速低阻血流。附件区显示衰减型包块15例,混合型包块43例,CDFI显示肿块周围多为丰富的短弧或条状多彩血流信号。58例显示盆或腹腔积液。结论对于临床上怀疑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建议常规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作者:高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间苯三酚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科收集的178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宫缩痛时给予间苯三酚120mg加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宫缩痛时给予精神安慰、按摩腹部、止痛剂。结果观察组宫缩痛明显缓解,且持续时间长。产妇在疼痛程度、焦虑程度、食欲、泌乳、睡眠情况均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术后宫缩痛,不影响产后子宫复旧,能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母乳喂养,增加产妇舒适度,治疗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世玲;尚琴琴;柴卫新;门宁;李桐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者症状包括喘息、咳痰、咳嗽等,该疾病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越来越明显,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有所提升。通常情况下,该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如果未及时接受治疗,则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黄照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产期心肌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以尽量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5%,初产妇4例,经产妇9例,多胎妊娠2例,妊高症2例;2例产前发病,11例产后发病。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就诊晚抢救无效死亡。产前发病均采取剖宫产术。围产儿均存活。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起初症状不典型,我们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可以有效提高母儿生存率。

    作者:尤小燕;王雅莉;张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主要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使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3%,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HBsAg)、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HBV-DNA)等明显要比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白飞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4.45%,2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糜烂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种,随着糜烂程度的加深,患者总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在手术室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有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需要手术患者共9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4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的依从性、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创建和谐的护理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梁立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5000份标本中,不同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9%,其中 BV为17%,霉菌性阴道炎为19%,滴虫性阴道炎为1%;在BV 诊断中,该法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符合率为89%。结论联合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诊断 BV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该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芝光;黄仕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干预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原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易发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骨折发生,降低损害、损伤程度,减轻患者躯体痛苦,促进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和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间,住院患者发生的骨折情况对比。介入健康教育,精神病药物规范使用,环境管理,辅助补钙等。结果两个年度相比较,骨折占总不良事件的比率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精神疾病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器质性精神障碍骨折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积极介入有效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精神科临床应重视和加强对住院患者发生骨折的事前管理,缩短精神疾病治疗的显效期。提高治愈好转率,增加疗效。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平扫 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42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急诊行腹部 CT 平扫的影像学资料。结果42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中十二指肠6例,空肠15例,回肠12例,结肠6例,直肠2例,肠道多段伤2例。肠破裂经急诊手术治疗后愈合良好率(76.19%)明显高于愈合不良(1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表现为膈下、肠管及肠系膜间、腹膜后间隙积气,肠管及其系膜间隙、腹腔间隙积液,肠梗阻及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结论腹部CT平扫早期诊断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临床价值较高,早期明显诊断及积极手术治疗是愈合良好的关键。

    作者:郭德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选择接受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选择保护会阴助产,对照组(100例)选择无保护会阴助产,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分娩,无胎儿死亡,两组的各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疼痛评分(7.2±1.6)分,对照组产程疼痛评分(6.8±1.4)分,组间差异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水肿率为68%、32%、22%,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会阴助产可保证胎儿顺利娩出,对自然分娩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立香;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