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球形肺炎的CT诊断分析

李井玉

关键词:球形肺炎, 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球形肺炎的 CT影像学改变,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治愈的18例球形肺炎的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为类球形、方形、类三角形密度增浓影,边缘不规整,模糊,呈浅分叶状改变,部分有粗长毛刺状改变。其中心部位密度较高,向周边逐渐移行边缘逐渐变淡,呈晕圈样改变。病灶与胸膜广基底相连接,其内可见略扩张的含气支气管,管壁规整。增强扫描病灶中心部位可见中轻度不均匀强化,界面清晰锐利。经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均明显吸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球形肺炎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能够与肺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进行鉴别。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得72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72例患者分成两组,循证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循证组31例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循证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28/36(77.78%),循证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有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组出现1例伤口出血,其余无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6(2.78%),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水肿,2例坠积性肺炎,1例尿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36(19.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循证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可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忠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梗塞的优质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进行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患者显著提高而投诉率大幅度降低。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殷俊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正常和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验,溶血和不溶血标本中的总红胆素、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清蛋白、谷丙转氨酶、钾、葡萄糖、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尿酸以及乳酸脱氢酶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很多生化检验项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保证采血的规范性、严格把关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卓玛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39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均有明显改变,以胆囊区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软组织肿块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受侵犯、淋巴结转移等表现多见。结论 CT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扩散的程度及浸润的范围。

    作者:李雪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损伤婴幼儿的甲状腺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脑损伤婴幼儿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0例脑损伤婴幼儿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选择同龄正常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损伤组患儿血清 T3、T4、TSH 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3、FT4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损伤会影响婴幼儿的甲状腺功能,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脑损伤患儿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定期随访。

    作者:刘春明;刘芸;张杨萍;赵毅斌;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电生理与肌肉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电生理与肌肉病理。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电生理以及肌肉病理。结果全部患者均是慢性起病,均存在肌强直、颞肌萎缩、肌萎缩以及四肢肌无力症状,有20例患者存在视力障碍。结论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检查诊断中,电生理与肌肉病理是关键,若患者患有多系统损害遗传性疾病,症状表现以肌强直、肌无力以及肌萎缩为主,应综合考虑是否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及时采取相应的诊治法处理,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王莹;黄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天宗刺络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方法 3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与针刺结合天宗穴刺络拔罐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针刺结合天宗刺络拔罐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张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镇3-6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淄博市淄川区太河辖区内3至6岁儿童进行调查,对其龋病发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实施预防保健,达到了对儿童牙齿的保健目的。方法应用口腔健康与口腔卫生调查,包括刷牙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及牙齿治疗经过,进行记录,找出发病因素,制订对儿童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方案。经过调查及统计,找出了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及发病牙齿的位置。通过对儿童龋病的调查及预防保健,可以达到预防龋病,保证儿童牙齿健康的目的。

    作者:王振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分析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成效。方法采用随机整取抽样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当地3个村60例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健康教育,持续6个月综合干预高血压病。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正常率为68.33%,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助于控制疾病发展,降低和推迟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布丽布丽汗·阿布道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目的:观察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引起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心源性栓塞等,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灶同向性偏盲、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等。经治疗后,显效8(25.8%)例,好转12(38.7%)例,无效7(22.6%)例,加重4(12.9%)例,无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64.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治疗时应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宋黎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状体植入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体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2%(P<0.05);且眼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疗效明显较高,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眼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文文;毕华婷;李爱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O2激光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 CO2激光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3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 CO2激光治疗,观察对比经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痊愈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痊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55.56%;观察组中患者对激光治疗的满意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72.22%,P<0.05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2激光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肺囊腺瘤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简称肺囊腺瘤,是由于末端支气管的过度生长,在肺实质内形成有明显界限的腺瘤样病变,是肺错构瘤之一,可损害肺泡。 Stocker[1]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是常见的一型,多为大的囊肿,直径2-10cm;Ⅱ型:为多个直径在0.5-1.0cm的囊肿,其中25%伴有其他系统发育异常,预后差;Ⅲ型:超声显示为实质性的肿瘤,实际上是大量小的囊肿(直径<0.5cm),为少见的一种。本文总结近年来我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肺囊腺瘤的经验,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汪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新医改形势的卫校护生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实践研究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进行,卫校护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的形势下,卫校护生不得不面临新的就业前景,为了保证卫校护生的就业,就需要卫校针对新医改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新医改形式下卫校护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卫校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周云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高症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妊高症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1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分娩25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评分(8.81±0.74)分,对照组新生儿评分(6.64±1.1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妊高症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自信心,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的评估

    目的:评估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64例,按照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均能够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急性期康复介入效果更佳。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加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观察

    嵌顿性混合痔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肛垫、直肠粘膜下移,脱出不能还纳,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痔核不能复位而致充血和水肿,内有血栓形成,部分痔核坏死,患者常感肛周剧痛,坐立不安,不敢排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急症,也是痔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肛肠科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80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痛风饮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以针灸及放血,15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急性期关节症状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患者血尿酸变化、不良反应、复发情况;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酸降低、急性期主要关节疼痛改善、肿胀症状缓解、疗效稳定性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临床效果良好、安全、便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尹继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研究组和对照组随机为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7%、4.7%。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慧;赵东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强社区卫生与医院合作,做好高危儿童预防保健工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提高,随之带来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和伤残率也相应增加。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预防减少高危儿群体伤残发生率,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国家初级医疗保健单位,应重视此类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加强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高危儿群体预防干预各项工作,为实施我国少生优生基本国策和提高人口素质做出贡献。

    作者:张淑梅;田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