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专护生护理技能操作两种教学模式对比与分析

杨春

关键词:大专, 护生, 护理技能操作, 教学模式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校普专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传统式教学模式和自主性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与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我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6班180名学生为实验组,7-12班1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主性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操作考核成绩对比、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三种评价方式就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教学后,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进行对比,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性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式教学模式,应广泛尝试应用,以提升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促进护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需要。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室清洗中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探究

    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将2015年8月来到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16位病患设置为观察小组,并以全部病历档案作为临床资料)和观察对比复用医疗器械在清洗前后的相关指标,旨在探讨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

    作者:赵丽杰;赵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患者采取低位直肠癌造瘘术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低位直肠癌造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由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较明显。结论通过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及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莉;杜励;贾蓉;袁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临床路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8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配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赵梅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98例手足口病疫情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制定防治措施;总结推广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份至2014年6月份确诊的398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8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孩249例,占发病总数的62.6%;散居儿童277例,占发病总数的69.6%;3岁以下儿童247例,占发病总数的62.1%;6月份发病195例,占发病总数的48.9%;重症病例26例,占确诊病例的6.5%。结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散居儿童应重点防控;良好的护理能有效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选取80例接受PICC置管中恶性肿瘤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行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穿刺点出血、导管渗液、穿刺点红肿、CRB-SI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例数。结论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晓红;刘兆坤;尹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膳食结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的膳食结构,分析影响因素,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营养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一周饮食日记进行调查。结果所有参于调查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仅有谷类达到摄入推荐量,需增加的是乳类膳食的摄入。蛋白质、热量摄入明显不足,均未达到推荐的50%。结论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营养支持干预措施,改善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的膳食结构,增加患者营养素的摄入,提高患者的营养支持;从而,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类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14例患者行早期手术,8例患者行延期手术,78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行早期手术的患者除8例Ⅲ型患者病死外均全部治愈;8例Ⅰ型患者行延期手术治疗后,4例继发性感染,2例病死,2例治愈;78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其中28例Ⅲ型患者经后期随访显示,复发2例,4例住院后期行胆囊切除术,22例患者再次回院行胆囊切除术,但有4例未进行胆囊切除。结论胆石性胰腺炎Ⅰ型与Ⅱ型患者适合进行早期手术治疗,Ⅰ型与Ⅱ型患者在病变后期应当延期手术,Ⅲ型患者不适合实施早期手术,Ⅳ型患者可选择早期手术亦可选择恢复期手术治疗。

    作者:王书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SLE诊断中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32例 SLE 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选择同时期到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当作对照组,各组受检对象均进行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研究组SLE患者IgA和 IgG水平均比对照组健康者高,C3和 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SLE 患者ENA抗体阳性率与体液免疫指标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二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均<0.05。结论应用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诊断 SLE,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同时还可为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郭锐;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基础学科中的重要课程,其是学生向临床领域过渡的基础,因此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会对后续的医学专业课程产生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人体解剖学属于基础性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医学知识还有所欠缺,故需要探索一种案例教学法适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方法。

    作者:施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3--2014年宝安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现状调查

    目的:描述宝安区2003———2014年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现状和效果,为更好地制定本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宝安区2003———2014年艾滋病孕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监测资料分成三个时期(2003———2006,2007———2010,2011———2014)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近11年内共筛查孕妇466221例,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产妇146例,阳性率为3.13/万人。 HIV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之间(三个时期分别为71.88%,60.34%,73.21%),但30岁以上高龄孕妇占一定比例。文化程度主要为中学或中专(三个时期分别占71.88%,72.41%,80.36%),职业分布以职员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三个时期分别占81.25%,89.66%,98.21%)。 HIV感染孕产妇在3个时期终止妊娠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相当部分HIV孕产妇需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选择药物阻断的比例有升高趋势(从21.88%到73.21%)。结论艾滋病母婴阻断是预防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手段,我区控制艾滋病垂直传播的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孕早期发现并阻断母婴传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海珊;孙群露;彭财伟;宋俊敏;涂玉山;陈晓燕;张浩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损伤患者8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使用控制性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林;钱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产妇1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模式,实验组产妇给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让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依努尔·木汗;孔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对中老年肩周炎疼痛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中老年肩周炎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接收的中老年肩周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疼痛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7.18%;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肩周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经各种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缓解疼痛程度,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洪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生活质量测评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测评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强患者社会活动交流情况,缓解患者抑郁心理情况和焦虑心理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柴林林;岳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以及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住院治疗2周后,出院只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6个月。观察组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0.78g,每日3次口服,住院治疗2周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加通心络胶囊6个月。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6月后复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5例,无明显改变者17例,斑块面积增大者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21例,无明显改变者12例,斑块面积增大者7例。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有良好的改善及稳定作用,对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俊超;孙顺成;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除呼吸机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除呼吸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3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按撤机状况分为A、B、C三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均明确此次治疗方案,并签字确认),每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撤机,B组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3-4分时撤机,C组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比较三组患者撤机状况和 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等。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和总撤机成功率,C组和A、B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状况,B、C两组明显优于A组,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3-4分时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情况下,可降低 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中可大力推广。

    作者:申玲君;张海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加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观察

    嵌顿性混合痔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肛垫、直肠粘膜下移,脱出不能还纳,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痔核不能复位而致充血和水肿,内有血栓形成,部分痔核坏死,患者常感肛周剧痛,坐立不安,不敢排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急症,也是痔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肛肠科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80例,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接收的700例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职业病症状消失的显效率69.71%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显效率60.2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7.15%;观察组患者无效率2.86%,对照组患者无效率12.85%。结论针对患者的职业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改善职业病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胡青芳;李俊玲;冯姗姗;胡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400例无痛分娩和常规分娩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与常规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的400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 n=200)和对照组(n=200),给予观察组产妇行无痛分娩,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程、镇痛有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转剖宫产15例,伤口感染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1±0.3)d,平均产程(6.4±2.3)h,对照组产妇转剖宫产25例,伤口感染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5±1.2)d,平均产程(8.4±2.1)h,观察组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可降低对孕妇的损伤,减轻孕妇痛苦,且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影响,具有产程短、感染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罗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发热患者以及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给予全部研究对象血常规分析,并且进行显微镜检查,对比 Hct、MCV等指标。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异常形态情况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参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MCH值(34.62±0.13)pg,参照组为(30.98±0.03)pg,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发热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冲;李占平;寇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