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及腹直肌皮瓣重建

黄相道;王发生;川口浩司

关键词:舌癌, 口外入路, 腹直肌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报道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 方法 常规颈淋巴清扫,完整保留下颌骨,将全舌及口底组织由颌下及颏下牵拉到口腔外切除.制备游离腹直肌皮瓣,皮瓣后分与会厌谷前方及舌骨上肌肉残端缝合后由口腔外转移到口腔内,周围与牙槽粘膜缝合固定,再造全舌及口底.受-供区血管显微吻合. 结果 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面形无改变.术后随访12~30个月,5例重建的舌及口底形态满意,呈隆起型或半隆起型,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恢复良好;1例舌及口底形态呈平坦型,语音功能恢复尚可,饮食及吞咽功能恢复较差.3例味觉恢复良好,3例味觉恢复较差.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 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腹直肌皮瓣重建是可靠和理想的方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血管移植感染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报道人工血管移植感染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治疗人工血管移植感染8例,其中股动、静脉4例.腘动、静脉2例,腋动、静脉2例. 结果 术后随访3年,所有肢体血液供应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 结论 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可有效恢复人工血管移植后感染肢体的血液供应,降低截肢率.

    作者:左中男;于绍斌;左熙;靳高峰;杜永军;杜学亮;黎德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27例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16例,前臂皮瓣7例,腓动脉肌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 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挽救成功,其余26例组织瓣无血管危象发生,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1例术后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 结论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作者:王新亮;黄磊;白植宝;鞠洪斌;张光明;侯之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目的 报道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24例,皮肤缺损面积6.0 cm×4.0 cm~12.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小为8.0 cm×5.0cm,大为13.0 cm×11.0 cm.8例将供区的腓浅神经与受区手背皮神经行显微吻合修复,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结果 临床应用2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5年,皮瓣质地好,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足背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 结论 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作者:黄飞;李骥;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供血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髂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在髂骨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四肢复合组织缺损,采用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共35例36侧.选用的血管蒂有三种类型:采用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8例8侧,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为蒂2例2侧,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25例26侧;皮瓣面积大22cm×10cm,小8cm×6cm,骨瓣长度长达10cm,短5cm.结果 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髂骨皮瓣移植8例,术后3例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扩创植皮愈合;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及浅深血管共干为蒂髂骨皮瓣移植共27例28侧,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8~1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组织瓣供区愈合良好,未发生腹壁疝等并发症,骨瓣与受区骨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皮瓣是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术中保护并充分利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有助于术后皮瓣的顺利成活,提高手术的疗效.

    作者:许亚军;寿奎水;芮永军;孙振中;姚群;陈政;周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凝胶包埋BMP-2基因及振荡构建工程化骨的生物效应评估

    目的 分析构建工程化骨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优化构筑工程化骨的方法. 方法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兔脂肪基质细胞,nB-TCP/Cs/PCL支架接种及构建工程化骨,分A组(基因转染加静态培养),B组(凝胶加生长因子加振荡培养)、C组(凝胶加基因转染加振荡培养)和D组(凝胶加生长因子加静态培养);第1、4、8、12、16、20、24、28天,电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凋亡率、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体内成骨分析.结果 C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凋亡率低于其它组(P<0.05),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其它组(P<0.05),工程化骨发育成熟. 结论 凝胶包埋成骨基因与振荡模式为构建工程化骨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洪刚;刘静;刘海峰;Yong Soon Chiong;姚康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从2004年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应用了以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红霞;赵笑燕;林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篇值得细读的好文章——《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第32卷第3期发表了庞水发总编辑等撰写的专论: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南市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为海南省惟一编制健全的手外科治疗中心,开展手外科、骨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有近30年历史,是全国早开展手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成为海南省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拥有床位40张,治疗范围包括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应用相关的骨外科及部分体表整形外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磷酸盐缓冲液纯化许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纯化新生小鼠许旺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生(出生5~7 d)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采用0.2%的复合胶原酶NB4消化获取许旺细胞,然后采用含10%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在16℃~20℃PBS中振荡差速分离纯化许旺细胞,48 h后再重复1次,共进行两次纯化.每次纯化后应用S-100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的纯度. 结果 应用16℃~20℃PBS纯化新生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2次后,经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 结论 该法可以纯化新生小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纯化新方法.

    作者:祝加学;沈尊理;沈华;张兆峰;金羽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锁孔手术急诊治疗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65例

    目的 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 方法 先经DSA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然后行眉弓上锁孔开颅,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65例. 结果 65例全部夹闭,1例死亡.36例于术后3~6个月进行了随访(CTA、MRA或DSA),未见复发. 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选择适应证和显微外科技术是关键.

    作者:于春泳;薛洪利;魏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定长宽比狭长窄蒂与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揭示具有一定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与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关系. 方法 25头猪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5组皮瓣蒂长宽比分别为0 cm:2 cm、1 cm:2 cm、2 cm:2 cm、3 cm:2 cm、4 cm:2 cm,每个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均携带5个不同面积的任意皮瓣,分别为2 cm×2 cm、3 cm×3 cm、4 cm×4 cm、5 cm×5 cm和6 cm×6cm,并依次命名为A、B、C、D、E,其中A瓣为B、C、D、E瓣的对照瓣,在每组每只猪的双侧背部均形成A、B、C、D、E皮瓣,顺序随机排列.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荧光色素钠染色、ECT血流测定、成活面积分析等. 结果 ①当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一定时,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也随之增大,但达一定界限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而成活面积并未缩小;②当皮瓣大小一定,随着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不受影响,但达一定界限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皮瓣成活面积缩小. 结论 任意皮瓣的蒂部可以设计成狭长状,蒂宽可远远小于瓣宽;一定长宽比的狭长窄蒂所能携带的任意皮瓣成活面积有其大值,一定范围内增大皮瓣面积或蒂部的长宽比例不会导致皮瓣坏死.

    作者:赵天兰;余道江;吴浩荣;谢晓明;张云涛;徐妍;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皮肤缺损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缺损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中、上段掌侧设计皮瓣,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 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完全愈合,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修复前臂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的新方法.

    作者:林涧;郑和平;余云兰;吴春;王正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指甲1/3以远指尖微型组织块再植56例体会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以来,采用重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血液循环的方法进行指甲1/3以远指尖部位的微型组织块再植56例,疗效满意.

    作者:宋君;张敬良;吴祥;罗俊;江军华;吴炳奎;陆蕴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骨科为河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关节外科(含关节镜组)、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含显微外科)四个病区,220张病床.骨科学术队伍强大,拥有26位骨科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16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7人,退休返聘5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并确认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根据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肿瘤侵袭性与术后复发、死亡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釉质型颅咽管瘤与鳞状乳头状颅咽管瘤两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颅咽管瘤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两组全切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切除、近全切除、部分切除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切除程度,而与病理类型无关;侵袭性颅咽管瘤只存在于釉质型颅咽管瘤中,全切术后死亡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作者:曹健;黄正松;陈昆;林佳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因交通致伤和机械伤造成的创伤较前明显增高,而且多为多发伤、复合伤.大面积组织缺损治疗都比较棘手.传统治疗疗程长,并发症多,疗效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性地给以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新宏;郑晓菊;王保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腘部血管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腘部血管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时机及预后. 方法 对腘部血管损伤,采用血管吻合、血管壁修补、自体血管移植等方法急诊修复共25例. 结果 修复25例,术后21例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博动好,末梢血运好,肢体得以保存,4例因肢体缺血时间太长,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肌肉严重肿胀、坏死,需截肢. 结论 对腘部血管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修复,尽快恢复腘窝以下血液供应,缩短小腿肌群缺血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截肢率.

    作者:孟宏;黄建华;罗和源;洪小芳;徐少宏;刘晓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闭合性肢体大动脉损伤的保肢治疗

    钝性暴力所致肢体动脉闭合性损伤,因肢体远端常有侧支循环的存在,缺血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自199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在临床上收治肢体大动脉闭合性损伤45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升;黄爱文;马远征;张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的作用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EPO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原代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随机分成三组:A组(10%胎牛血清DMEM液)、B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10U/ml EPO),C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50 U/ml EPO),应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明显增高,许旺细胞处于S期百分比(S%)和(S+G_2M)%都有明显升高. 结论 EPO可增加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GDNF,并且能提高许旺细胞的增殖活性,这可能是其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吴学建;杜盛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进行培养获得MSCs.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将HUCBMSCs与生物蛋白胶混合,种植于羊膜管中修复坐骨神经缺损;B组:仅将生物蛋白胶种植于羊膜管中:C组:坐骨神经切下后再将其缝合.9周后,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S100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查. 结果 32份脐血18份可培养出MSCs,但传代培养大量扩增只有4份.HUCBMSCs植人手术后9周检查结果显示,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重测定A组(-64.2234±2.9461、41.29524±3.88421)优于B组(-74.5882±3.3298、28.34097±3.4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脐血中含有MSCs并且能够分离培养扩增,HUCBMSCs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再生.

    作者:王忠仁;杨波;王利民;李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