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27例

王新亮;黄磊;白植宝;鞠洪斌;张光明;侯之启

关键词:组织瓣, 口腔, 颌面,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16例,前臂皮瓣7例,腓动脉肌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 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挽救成功,其余26例组织瓣无血管危象发生,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1例术后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 结论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及腹直肌皮瓣重建

    目的 报道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 方法 常规颈淋巴清扫,完整保留下颌骨,将全舌及口底组织由颌下及颏下牵拉到口腔外切除.制备游离腹直肌皮瓣,皮瓣后分与会厌谷前方及舌骨上肌肉残端缝合后由口腔外转移到口腔内,周围与牙槽粘膜缝合固定,再造全舌及口底.受-供区血管显微吻合. 结果 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面形无改变.术后随访12~30个月,5例重建的舌及口底形态满意,呈隆起型或半隆起型,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恢复良好;1例舌及口底形态呈平坦型,语音功能恢复尚可,饮食及吞咽功能恢复较差.3例味觉恢复良好,3例味觉恢复较差.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 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腹直肌皮瓣重建是可靠和理想的方法.

    作者:黄相道;王发生;川口浩司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解剖与临床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为多条营养血管所分布,故一直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常用供区之一.选择膝下外侧血管腓骨上段骨瓣,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部和含有生长潜能的骺板,而膝下外血管又具备解剖位置恒定、表浅,蒂长、径粗和手术显露容易等优点,因此,该骨瓣遂成为修复成人和儿童某些骨端缺损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移植骨.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T仿真内镜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18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对常规术前垂体CT检查数据进行CTVE重建,并用于指导术前计划、术中定位.对CTVE显示的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比较. 结果 CTVE能以三维图像形式显示鞍底解剖结构,对表面结构:蝶窦内隔、鞍底、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隐窝的显示率分别为344.4%、100%、41.7%、36.1%、58.3%.显示范围较较术中显微镜大.通过透视功能或调高观察阈值,CTVE能显示鞍底深面的颈内动脉、垂体组织、部分视神经管,通过二维图像,能准确的标出肿瘤在CTVE图像上的位置.CTVE能反复模拟手术入路及部分经蝶手术过程. 结论 CTVE能显示蝶窦及鞍底的表面解剖标志同深面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CTVE能指导术前计划形成及术中定位.

    作者:蔡梅钦;李文胜;王辉;胡冰;石德金;何海勇;陈少琼;郭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15例治疗体会

    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由于大多数老年性患者存在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因心、肺、脑疾病而危及生命;在动脉损伤后,因老年性血管的病理性改变,而严重影响血管修复的效果.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华军;黎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篇值得细读的好文章——《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第32卷第3期发表了庞水发总编辑等撰写的专论: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的作用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EPO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原代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随机分成三组:A组(10%胎牛血清DMEM液)、B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10U/ml EPO),C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50 U/ml EPO),应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明显增高,许旺细胞处于S期百分比(S%)和(S+G_2M)%都有明显升高. 结论 EPO可增加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GDNF,并且能提高许旺细胞的增殖活性,这可能是其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吴学建;杜盛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作者:杨成林;毕郑钢;付春江;曹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显微吻合输卵管32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对输卵管妊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吻合的经验体会. 方法 输卵管妊娠32例应用显微镜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吻合,其中峡部妊娠20例、壶腹部近侧端12例.输卵管未破裂18例,输卵管破裂14例.结果 术后随访输卵管复通和受孕情况.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通畅31例,2年累计妊娠28例.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输卵管妊娠后修复输卵管的有效技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吻合的输卵管通畅.

    作者:胡玉莲;郑星梅;王玮;李玉;金惠芳;周红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南市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为海南省惟一编制健全的手外科治疗中心,开展手外科、骨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有近30年历史,是全国早开展手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成为海南省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拥有床位40张,治疗范围包括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应用相关的骨外科及部分体表整形外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型组织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微型组织瓣的概念、种类及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技巧. 方法 应用4种微型岛状转移皮瓣和10种微型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局部小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复合组织缺损,共计537例756指.对各种微型组织瓣的手术方法、手术要点、适应证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比较.对其中56例经6个月~3年的随访,并对治疗结果加以分析比较. 结果 岛状转移皮瓣639指,完全成活621指,占97.2%.部分成活11指,占1.7%.失败7指,占1%.游离组织瓣移植117指全部成活,无失败病例.修复的拇手指外形美观,平整而无臃肿,感觉灵敏,两点分辨觉6~8 mm,并恢复了良好的功能,患者满意. 结论 微型组织瓣是修复拇手指局部缺损的较好方法,值得在手外科的临床中推广应用,对提高手部创伤的修复质量和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方光荣;丁小珩;汤海萍;侯书健;袁光海;刘亚平;屈志刚;姜凯;程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严重复合组织损伤

    目的 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对12例严重的上肢复合组织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损伤,重建骨支架,急诊带蒂或游离移植背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屈伸肘功能. 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期愈合10例,2例术后创缘部分坏死感染,经换药后植皮愈合.皮瓣植皮区完全成活.1例肌力恢复至M5,5例肌力恢复至M4,1例肌力恢复至M3. 结论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濒截肢体的保肢成功率,缩短疗程,功能恢复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恒;王恒;王勇;王战磊;沈卫军;胡洪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工血管移植感染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报道人工血管移植感染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治疗人工血管移植感染8例,其中股动、静脉4例.腘动、静脉2例,腋动、静脉2例. 结果 术后随访3年,所有肢体血液供应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 结论 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可有效恢复人工血管移植后感染肢体的血液供应,降低截肢率.

    作者:左中男;于绍斌;左熙;靳高峰;杜永军;杜学亮;黎德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与重建

    目的 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与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修复方法:局部皮瓣修复78例;局部皮瓣加游离植皮50例;邻近组织瓣修复加游离植皮40例;肌皮瓣20例;肌皮瓣加局部皮瓣或游离植皮21例;游离组织瓣移植41例;游离组织瓣加邻近组织瓣修复8例;组织代用品18例. 结果 全组276例患者,共采用298个皮瓣及组织代用品修复.手术成功241例,手术基本成功23例,手术失败12例. 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Ⅰ期修复与重建可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钟少波;廖天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报道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手术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1例,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柯春龙;余振华;刘金龙;金华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方法 对因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创面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进行修复26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桡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头静脉与颈外静脉吻合. 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26例,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24个月,成活的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功能良好. 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色泽质地好,厚薄适中、血管蒂长,手术操作简便,是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作者:匡斌;赵成利;邓国三;邝石峰;黄广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和筋膜蒂位置分区的研究

    目的 讨论在小腿不同分区内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的设计及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将小腿均分为三个区,按皮瓣筋膜蒂位置的分区不同分别采用逆行或顺行的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5例.皮瓣面积大25.0 cm×10.0cm,小5.0 cm×3.0 cm. 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小腿上1/3内有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20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血供可靠,可根据皮瓣筋膜蒂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皮瓣,是一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邵新中;苏晓清;于亚东;徐建杰;杨晓亮;许娅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供血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髂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在髂骨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四肢复合组织缺损,采用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共35例36侧.选用的血管蒂有三种类型:采用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8例8侧,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为蒂2例2侧,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25例26侧;皮瓣面积大22cm×10cm,小8cm×6cm,骨瓣长度长达10cm,短5cm.结果 传统单纯以旋髂深动脉为蒂髂骨皮瓣移植8例,术后3例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扩创植皮愈合;以旋髂深动脉及肌皮穿支为蒂及浅深血管共干为蒂髂骨皮瓣移植共27例28侧,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8~1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组织瓣供区愈合良好,未发生腹壁疝等并发症,骨瓣与受区骨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皮瓣是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术中保护并充分利用旋髂深动脉的肌皮穿支有助于术后皮瓣的顺利成活,提高手术的疗效.

    作者:许亚军;寿奎水;芮永军;孙振中;姚群;陈政;周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因交通致伤和机械伤造成的创伤较前明显增高,而且多为多发伤、复合伤.大面积组织缺损治疗都比较棘手.传统治疗疗程长,并发症多,疗效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性地给以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新宏;郑晓菊;王保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指背筋膜蒂皮瓣联合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示指与中指指腹缺损一例

    患者,男,21岁,因右手挖掘机压榨致出血疼痛3 h于2008年6月12日急诊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手示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2.5 cm×2.0 cm,指深屈指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中指中节中远1/3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约3.5 cm×2.5 cm.指深屈肌腱及末节指骨外露,近节皮肤软组织有挫伤.

    作者:孙广峰;王达利;魏在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锁孔手术急诊治疗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65例

    目的 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 方法 先经DSA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然后行眉弓上锁孔开颅,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65例. 结果 65例全部夹闭,1例死亡.36例于术后3~6个月进行了随访(CTA、MRA或DSA),未见复发. 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选择适应证和显微外科技术是关键.

    作者:于春泳;薛洪利;魏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