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置换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治疗的效果研究

刘一江

关键词:关节置换, 老年,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关节置换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选择43例老年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一组选择余下43例老年患者应用关节置换术治疗设作观察组,根据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膝关节HSS评分对比两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WOMAC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治疗能缓解疼痛,使关节畸形情况得以纠正,从而使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江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重点了解难治性2型糖尿病临床救治中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30以及利拉鲁肽的有效性.方法 抽选81例因患难治性2型糖尿病、于2014年01月——2016年08月间进入山东德州德棉医院内科治疗的患者,以不同疗法展开随机分组:39例A组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30以及地特胰岛素,而42例B组则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30以及利拉鲁肽,给予两组用药质量及其安全性展开比较.结果 A组内39例有效率74.36%,B组内42例是95.24%,(P<0.05).结论 当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时,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30以及利拉鲁肽的有效性高,推荐应用.

    作者:魏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75岁以上老年患者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

    目的 研讨老年(≥75岁)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诱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从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选取50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试验,设为Ⅰ组,并与同期5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病例(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诱发因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的脑栓塞率占70.0%,大面积梗死率占54.0%,高血糖率占50.0%,高血压病率占36.0%,与Ⅱ组的20.0%、20.0%、14.0%和12.0%相比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而两组其他因素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经治疗后,发生出血时间8-14d与>14d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出血时间<24h、24h-3d、4-7d者的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诱因多与大面积梗死、高血压病及高血糖等有关,且发生出血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差,临床对此类患者需重点观察,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控制,以尽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比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

    目的 探讨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善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相比于对照组的81.58%,观察组总有效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善宁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善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剂量螺内酯、双氢克尿噻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小剂量螺内酯、双氢克尿噻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小剂量螺内酯、双氢克尿噻联用依那普利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双氢克尿噻联用依那普利在老年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宿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拔牙法与普通拔牙法拔除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对比和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拔牙法与普通拔牙法拔除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残根残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拔牙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拔牙法拔除残根残冠,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拔牙法拔除残根残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牙窝不完整情况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断根情况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牙龈撕裂情况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残根残冠患者采取微创拔牙技术,能有效的降低出现牙窝不完整、断根、牙龈撕裂的发生率,能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新军;刘延琳;刘军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体会

    目的 对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静脉血3ml进行血常规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中,血常规阳性83例,阳性率为55.33%;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89例,阳性率为59.33%;血常规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阳性121例,阳性率为80.67%.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测定其中一项的阳性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患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时,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郑秀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舒适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冠心病患者3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对照组的指标.结论 对相关的冠心病患者采取了舒适的护理,提升了患者相应的生活质量,产生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值得鼓励和推广.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缺牙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8例于2015年5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缺牙正畸治疗,观察组加施口腔修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咀嚼功能恢复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缺牙正畸治疗基础上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行口腔修复治疗,可促进总体治疗效果得到更大程度提高.

    作者:王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附子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研究评价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附子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是常用到的药物,但由于附子本身存在其毒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效果的同时会产生毒性刺激,影响患者的恢复,并且会诱发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故要想提高附子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就要加强对附子的药理学分析并要探究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从而更好的为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杨超;韩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原地区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急救及护理观察

    目的 探究高原地区骨科创伤患者采取综合急救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医疗费用较低.结论 对高原地区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加安;赵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在200-1900ml,术后并发出血1例,胆瘘2例,无死亡病例.半年内死亡10例.结论 肝肿块切除术安全的治疗手段是目前肝癌治疗的有效的根治性手段和首选方法.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某中医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及控制对策

    目的 了解某中医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掌握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职业暴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23例,24例次,其中暴露源不明2例次(8%),暴漏源情况明确22例次(92%),暴露人员的工龄≤3年者占50%,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2%(22例次),暴露物以头皮钢针为主(50%),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为器械使用后处理前(38%),其次为器械使用中(29%).结论 护士和外科医务人员是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高危群体,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处理伤口,并评估暴露源的情况和暴露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暴露后防范措施,加强对其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予以早期护理防御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所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8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智力成长指数或是运动成长指数显著比对照组高,且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之中,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然,将智力或是运动指数以及护理有效率明显提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王福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及传染病等其他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日益增加,促使人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而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笔者就医院在处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工作定位作了简要分析,并就医院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建议.

    作者:移华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表现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好,患者产程时间较短,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郁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

    目的 探讨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提高水质检验质量.方法 结合水质检验现状,从水质检验有效数字与分析结果了解数据误差.结果 结合误差出现情况,对其进行了正确处理,减少了数据误差,提升了水质检验数据精确性.结论 随着水质检验技术与理论的发展,显示了水质检验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水质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对水质检验数据误差进行研究.

    作者:武珊;王娜;马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58例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9例,由多烯磷脂酰胆碱来治疗;分析组79例,由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分析组的有效率为89.8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96%;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2%;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来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有较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莹;刘春雷;黄维莉;关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动痔疮套扎技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Ⅳ期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技术(RPH)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PH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Ⅳ期混合痔3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抗炎、对症处理并发症,排便后中药坐浴,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29例,有效1例.术后当天肛门坠胀感、疼痛及便意感10例,术后6-8h内创面疼痛难忍3例;尿潴留5例,术后1个半月回访,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控便能力下降等情况,创面均愈合.对照组30例,治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术后当天均出现肛门坠胀感、疼痛及便意感10例,术后6-8h内创面疼痛难忍9例;尿潴留10例,术后脱线期肛门出血1例,术后1个半月回访,感觉肛门控便能力下降、肛门溢液、不净感3例,部分创面未愈1例,均未出现肛门狭窄.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技术(RPH)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作为治疗Ⅳ期混合痔的新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轻微、缩短了疗程、较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疾病的可行性状况.方法 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角膜内皮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到讨论中,60例按治疗方式分A、B、C、D四个组(各15例),得出有效结论.结果 C组、D组患者术眼角膜存在透明状,在显微镜下有所加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两周和术后第一天对比,A组、C组的角膜厚度有所变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D组患者术后第一周、第二周时,对比其角膜厚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角膜内皮损伤可考虑给予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手术,此方式治疗,自体角膜内皮层屏障可得到替代,角膜透明度得到保持,有一定应用性.

    作者:古扎丽努尔·吐拉克;李雪梅;阿布都海力力·吾布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