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威;冼超贵;雷穗妮;陈昆田
目的:探讨CEA-重组痘苗病毒对CEA阳性肿瘤的预防作用.方法:构建CEA阳性小鼠Hepa肝癌细胞模型(Hepa-CEA+).将实验鼠分为4组,先分别皮下接种痘苗病毒(野生型W-VV或重组型CEA-rV)3次,再分别颈背部皮下注射CEA阳性或CEA阴性同源鼠Hepa肝癌细胞.观察动物反应并在接种癌细胞后每周测量一次肿瘤大小.结果:3个对照组各鼠颈背部皮下均可见有瘤块形成,并且以相近速率快速增长,3组之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接种CEA-rV/Hepa-CEA+组各鼠在观察期限内均无肿瘤形成.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鼠未表现有毒副反应.结论:CEA-rV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CEA特异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反应,能有效预防小鼠移植性CEA阳性肿瘤的形成.
作者:卢方安;黄冰;杨洁;罗超权;杨英浩;伍新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晚期病例的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9例累及血管、神经干的STS晚期患者进行了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即:术前介入化疗、热疗-手术切除-术后内照射(辅加外照射)-化疗.结果:9例均保存了肢体,近期疗效较满意.其中5例无瘤生存至今,长时间已达2年6个月.结论:对晚期的肢体STS病例采用保存肢体的序贯治疗改变了以往肢体STS一经累犯血管、神经干必须截肢的传统观念.我们体会序贯治疗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全了肢体,改善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威;詹友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38例散发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应用PCR-SSCP(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结果:4/38例患者BRCA1基因有突变,突变例数占总例数的10.5%,其中3例突变位置在内含子的拼接区,一例突变位置在11号外显子上.结论:筛查BRCA1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发病检测、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春宁;江泽飞;宋三泰;王建安;黎燕;沈倍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53,p16,Rb,DCC,APC等多种已知抑癌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缺失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高发区36例配对的食管癌标本14个微卫星DNA多态位点的杂合丢失和不稳定性.结果:分别与p53,p16及Rb连锁的D17S261,D9S162、D9S171、IFNA和D13S170均有高频率的杂合丢失(>25%);两个以上的位点异常者占86%,pTNMⅢ期患者微卫星DNA多态位点异常的频率显著高于Ⅱ期患者(P<0.01).结论:同一病例有多个微卫星DNA多态位点异常提示食管上皮癌变涉及多个抑癌变涉及多个抑癌基因的失活.
作者:吴孔明;王明荣;王瑞林;韩亚玲;蔡岩;徐昕;晏梅;孙燕;吴旻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1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s)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和潜在膜抗原(EBNA2)检测.结果:本组12例ALCL中EBERs阳性率为25%(3/12);12例ALCLLMP1检出率为8.3%,EBNA2检出率为0(0/12);12例ALCL免疫表型,8例为T源性,3例为B源性,1例非B非T;12例BerH2均阳性.结论:本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部分ALCL关系密切,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饶慧兰;黄奕莉;侯景辉;林汉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胃癌发生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RB基因与肿瘤发生、生长调节密切相关.已在骨肉瘤、膀胱癌、食管癌[1]等中发现有RB基因的缺失、突变,而关于胃癌中RB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采用PCR-SSCP方法,对胃癌组织中RB基因部分特殊区域进行了突变分析,以探讨胃癌发生与RB基因之间的关系.
作者:阮绪芝;严世荣;骆传祖;易建华;黄永章;熊秀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2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病例,并随机抽取123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鼻咽轴位CT,统计鼻腔粘连的发病情况.结果:CT资料显示鼻腔粘连发生率为28.5%,其中94%的病人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内,女性、接受鼻咽腔内照射以及放疗前鼻咽肿瘤浸润程度广泛的病人,容易发生鼻腔粘连.经治疗后的鼻腔粘连病例,鼻腔再通气效果良好.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的鼻腔粘连有较高的发生率,多于放疗后6个月内形成;它与性别、鼻咽腔内照射、鼻咽肿瘤的浸润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腔粘连的佳方法.
作者:周永;唐安洲;李杰恩;曾钢;兰新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髓质型食管癌因肿瘤的生长特点不同,在X线片上也就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些不同的表现和其它因素是否对放疗预后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探讨了部分病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世坚;陈志坚;李德锐;彭逊;林志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Flt3基因(fms-like tyrosine kinase3),也称FLK-2/STK-1,属于拥有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人类和鼠Flt3基因分别定位于染色体13q12和5号染色体.Flt3配体(FL)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基因,在调节早期造血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Flt3在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和前体细胞选择性表达.但是,新近发现它也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且FL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提示Flt3/FL基因和白血病密切相关.本文拟就Flt3与FL基因对恶性血液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东;顾庆礼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整合蛋白(integrin)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表面膜蛋白,为重要的细胞粘附因子[1~2].它在结构上具有多态性,由α和β二个亚单位构成异源性二聚体复合物,其不同状态的复合物可与不同的粘附蛋白结合.我们近研究发现,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乳腺癌细胞外基质(ECM)中占较大比例,并且表达量多与患者预后好有明显关系[3].国外研究证实α-5、β-1整合蛋白是大多数细胞表面较大的FN受体,它与FN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对恶性肿瘤发生多方面的作用[1~2][4~5].但它在乳腺癌实体瘤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还不十分明确.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作用和意义,我们对α-5、β-1整合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观察.
作者:皋岚湘;丁华野;邓永江;刘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多重PCR检测了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35.7%(15/42)的ALL病人出现了p16基因纯合缺失,p16基因纯合缺失的ALL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高、多个器官易受累、风险因素高、治疗效果差,但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部分病人p16基因纯合缺失还随病情改变呈间歇性变化,结论:检测p16基因纯合缺失有助于判断ALL病人的恶性程度、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作者:许多荣;洪文德;郑冬;童秀珍;罗绍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bc1-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1-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Su-DHL-4,Su-DHL-6有bc1-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5.29例NHL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例有bc1-2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NHL(F-NHL)4例(36.4%),弥漫型NHL(D-NHL)2例(18.2%),全部在B细胞性NHL中检出.16例F-NHL患者中,4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1-2/IgH基因重排,化疗达CR后依然存在.结论:bc1-2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1-2(MBR)/IgH为主.bc1-2基因重排的检测为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一强;陈燕;李慧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CT扫描是诊断肺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分辨率的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肺部病灶的分辨率,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现在广泛采用的肺高分辨率技术常常是提高了肺组织的分辨率,却降低了纵隔软组织的分辨率.混合重建技术是近发展的一项新的CT重建技术,它可使上述两种组织均能同时在CT图像上清晰显示.本文收集210例患者应用这种混合重建技术作CT胸部扫描,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肺组织图像的分辨率及其在肺肿瘤诊断的价值.
作者:郑庆生;徐志斌;钟锐;卢丽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独特型疫苗主动免疫治疗鼻咽癌病人的抗肿瘤效应.方法:用两株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2H4、5D3,经氢氧化铝凝胶沉淀法制备成抗独特型疫苗Alum-2H4、Alum-5D3,对19例晚期鼻咽癌放疗病人作主动免疫治疗,9例放疗加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病人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用原位Northern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mRNA的表达.结果:接受Alum-2H4或Alum-5D3治疗的病人无一例有过敏或其他毒副反应,血清中抗抗独特型抗体(Ab3)、抗肿瘤抗体(Ab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产生了人抗鼠抗体(HAMA).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水平在大多数治疗组病人中升高.而对照组Ab1'、IFN-γ、TNF-α及IL-2血清水平均未升高.病人血清的IL-2含量与PBMCIL-2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829).结论:(1)疫苗化的2H4和5D3用于晚期鼻咽癌病人的主动免疫治疗是安全的.(2)抗独特型疫苗可作为模拟抗原激发鼻咽癌病人的主动免疫应答.
作者:李官成;谢鹭;周国华;符红普;周建华;孙去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螺旋CT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动态扫描,对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普通CT机作常规增强扫描,由于扫描和成像速度慢,所获取图像多为门脉相或肝实质相,不能充分反映肝细胞癌血供特点,不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近年来,我们对154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作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获得佳的动脉期、门脉期显像参数,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钟锐;郑庆生;李立;陈林;卓水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声门上喉癌隐性颈淋巴结转移更好的预测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m23-H1基因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129例声门上喉癌的病例资料.结果:nm23-H1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nm23-H1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用于指导临床对声门上型喉癌N0病例应用选择性颈清扫术.
作者:杨安奎;曾宗渊;陈福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材料与方法:56例经HRCT检查的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男52例,女4例.采用双盲法阅片,总结放射性肺损伤的HRCT征象,并与临床表现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损伤的部位与照射野一致;(2)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不平行,一般较CT征象为轻.结论: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崔念基;李贻卓;陈林;徐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肺癌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STATA5.0统计软件建立肺癌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2.7%.根治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47.6%优于姑息性切除术16.51%(P<0.01).不同术式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袖式肺叶切除术57.00%、肺叶切除术42.36%、全肺切除术37.39%及部分肺叶切除术30.30%.袖式肺叶切除优于其它术式(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鳞癌50.16%、腺癌36.21%、腺鳞癌37.83%、大细胞未分化癌10.53%、小细胞未分化癌37.29%及肺泡细胞癌59.83%.鳞癌显著地高于腺癌(P<0.01),大细胞癌显著地低于其它病理类型(P<0.05).不同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58.77%、Ⅱ期34.82%、ⅢA期24.38%及Ⅳ期10.08%.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A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机分组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34.82%与单一手术组35.9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性质、术式、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对预后有显著的影响.术后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方德康;汪良骏;张大为;张汝刚;张德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立体放射外科(SRS)以其定位准确,对周围正常的脑组织保护好,可对颅内小体积病灶的单次大量照射,具有精确、靶区边缘剂量陡降的特点,因此对脑转移瘤这种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楚的肿瘤是非常有效的.脑转移瘤的生物和物理学特征使其成为理想的放射外科靶.现报道我们使用X刀治疗颅内转移瘤7例的情况.
作者:翁志成;黄民权;吴贵华;吴家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以p21作为标志物的功能检测方法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53基因功能状况.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未经阿霉素诱导及阿霉素诱导后慢粒患者白血病细胞中p53及p21蛋白表达.结果:对25例慢粒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了检测,显示5例p53基因功能异常,其中1例为慢性期,显示p53基因为野生型,但无功能;1例为加速期;3例急变期,分别为急粒变、急单变和多克隆急变,在急淋变中未见.p53基因功能异常者预后差.结论:p53基因功能异常多出现于慢粒急性髓细胞变,与患者预后相关.除因基因本身改变而致p53功能丧失外,慢粒中可能存在p53抑制因子或结合蛋白,致使p53功能丧失.
作者:毕丹;周淑芸;曾木圣;曾益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