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中医方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

杜广磊

关键词:中医方法, 慢性盆腔疼痛,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医方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中医方法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1%,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9%.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治疗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梁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究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加以尼莫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肿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采用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血肿消退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世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口服多种药物中毒和饮酒后口服药物中毒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本组29例口服2种以上药物和饮酒后再服药物致中毒的治疗体会.方法 给予洗胃、导泻、特效解毒剂和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29例一次性口服2种以上药物和饮酒后再服药致中毒的患者,经上述治疗,治愈26例,死亡3例,治愈率89.65%.结论 对于一次性口服2种以上药物和饮酒后再次服药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桂艳;魏育红;孙俊芬;李翠翠;侯建国;吴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新《食品安全法》下保健食品监管难点及其对策

    随着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我国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依据.但是,在保健食品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原料目录条款认定不清、备案制度实施工作不完善、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以及保健食品行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标准等.本文就从这些问题作为出发点,探讨了当前《食品安全法》下保健食品的监管难点及相应对策.

    作者:向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讨论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胆结石的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胆结石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予围手术期内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97.6%;对照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71.4%.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胆结石手术中给予全面的护理模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赵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32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 通过临床药物治疗减轻或缓解症状,大程度地降低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治疗副作用.

    作者:邵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在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前者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联用硫糖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长短差异.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前者(8.0%)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后者(18.0%)、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5±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8.7±1.9)d],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在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发生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并且住院时间较短,利于提高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韦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6例布鲁氏菌病误诊误治临床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26例布鲁氏菌病患者首诊误诊误治的原因,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6例经虎红平板实验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为急性布鲁氏菌病,临床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腰疼、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患者表现为发热24例,多汗23例,乏力19例,腰痛15例,关节痛13例,脾大5例,咳嗽、咳痰3例,肝肿大2例,睾丸肿痛2例,贫血1例,其中院内外误诊24例,误诊率为92.3%,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风湿性关节炎4例,肺炎4例,急性肝炎2例,腰椎结核2例,睾丸炎2例,肺结核2例,贫血1例,脾功能亢进1例.结论 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易于误诊.对于医生来说,应普及布鲁氏菌病知识,加强认识,了解当地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初次就诊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查,以避免或减少首诊误诊误治,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左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24例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法划分组别(n=62).两组均先吸入100-200ug/d布地奈德气雾剂,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 孟鲁斯特纳治疗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阿吉拉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68例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月经不调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取我院2015年2月份到2016年8月份收治的136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68例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率较低,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相比西医治疗更为有效,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曾奕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健脾止咳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临床上在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本院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戴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分析研讨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借助血栓弹力图,测量患者的AA(花生四烯酸)诱导途径血小板聚集率.AR(阿司匹林抵抗)为血小板聚集率≤20%,血小板聚集率在(20-50)%之间为ASR(阿司匹林半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为AS(阿司匹林敏感).依照上述标准将65例患者分组,分析AR的发生率.将各组的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 65例患者中,AR发生率为18.46%(12/65);AS组血小板聚集率(14.73±4.19)%明显低于ASR+AR组(20.52±5.27)%,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ASR+AR组L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AS组明显升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LDL-C及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很容易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为此,对于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可判断是否达到治疗效果,并且应积极控制LDL-C、血糖等危险因素.当出现AR时,应及时采取其他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

    作者:周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并给予这5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25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血象正常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3.6%.对照组仅为61.2%,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率,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张凡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同步放化疗中胰腺癌靶区位置及体积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同步放化疗中胰腺癌靶区位置及体积变化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胰腺癌疾病者中,抽取45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记录资料,45例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均在放疗前和放疗15-18次时接受3DCT增强定位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上胰腺癌GTV勾画出,用TPS进行配准,获得GTV体积与坐标,按照CT-1、CT-2制定出放疗计划-1、放疗计划-2,并复制计划-1至CT-2中,判定为计划-3.用pearson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过程中,GTV为退缩性变化,开始平均体积为(108.6±98.2)cm3,复位时(78.3±74.7)cm3,对比复位前后体积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GTV中心点重新定位后轴向位置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疗程内,GTV靶区DI与三维位移矢量之间为负相关(R=-0.745、-0.68,P=0.000、0.000),和MI之间也为负相关(r=-0.827,P=0.000).结论 给予常规性剂量放化疗治疗胰腺癌疾病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其GTV体积和位置变化较为显著,治疗过程中,制定新的计划可明显降低右肾和肝脏受量,所以,治疗中,适当修正靶区,并重新进行计划具有必要性.

    作者:于德东;刘波;王利军;武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疗效研究

    目的 探究在临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对比分析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呼吸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如FEV1、FVC等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为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安全性能较高,应广泛推广.

    作者:苗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12±1.26)分和(96.24±1.56)分相比于对照组的(82.12±2.45)分和(84.21±2.74)分,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非常显著,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帼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

    目的 探讨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提高水质检验质量.方法 结合水质检验现状,从水质检验有效数字与分析结果了解数据误差.结果 结合误差出现情况,对其进行了正确处理,减少了数据误差,提升了水质检验数据精确性.结论 随着水质检验技术与理论的发展,显示了水质检验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水质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对水质检验数据误差进行研究.

    作者:武珊;王娜;马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33例合并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取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回顾其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并对其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3例患儿经早期重症征象识别、常规护理干预并转诊后,31例终痊愈(占93.94%),2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经抢救无效死亡(占6.06%).结论 掌握手足口病患儿的重症征象,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对症护理,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苏荣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时选择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期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选择患者132例.为其中66例选择常规被动护理方式,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66例则同时使用常规护理和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所得数据记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用药完全依从率为95.45%(63/66),明显高于对比组31.82%(21/66);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为(82.27±6.41)mmHg,明显低于对比组(89.03±5.17)mmHg,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家庭医生责任制能够有效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更好控制血压.

    作者:陈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