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6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秦尚振;袁先厚;龚杰;徐国政;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李爱冰

关键词: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肿瘤全切除
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有囊性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性52例,肿瘤直径2 cm以下者14例,2.1~4 cm61例,4.1~6 cm 31例,>6 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佳入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不同脑区及心肌内皮素mRNA的动态表达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及心肌ET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对阳性反应物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脑出血可迅速诱导ET基因在脑出血周围区、下丘脑、脑干、海马、心肌的异常表达.脑出血6 h即可见ET mRNA表达上调,到24 h达高峰,72 h时段虽略有减少,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心肌的ET表达增多.结论脑出血周围区及中枢心血管调节区域的ET过多释放,这可能是脑心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之一.

    作者:傅立新;赵建国;赵成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丝裂霉素C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U25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分析不同浓度的rhHGF对低剂量MMC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MC组U251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其抑制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为(43.7±3.2)%和(63.2±3.4)%,较不同浓度的rhHGF加MMC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随着rhHGF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指数呈递减趋势.FCM检测结果表明,MMC主要诱导G0/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凋亡率25.86%;10和20μg/L rhHGF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U25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5.14%和11.12%. 结论rhHGF能抑制MMC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可能与胶质瘤的复发、耐药等临床特性有关.

    作者:楚胜华;袁先厚;江普查;李志强;张捷;文志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同顾性比较枕大孔区减压硬膜成形术及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对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治疗,明确两种不同术式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疗效. 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对收治的62例ChiariⅠ畸形合并空洞患者行枕大孔区减压,其中46例患者剪开硬脑膜行硬膜成形术(硬膜成形组),16例患者未剪开硬膜仅做环枕筋膜松解(筋膜松解组).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硬膜成形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改善39例(84.78%),脊髓空洞缩小30例,筋膜松解组临床改善9例(56.25%),x2=5.528,P=0.019,脊髓空洞缩小7例. 结论枕大孔区减压硬膜成形术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较为合理的术式,疗效优于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

    作者:刘彬;王振宇;李振东;马长城;陈晓东;孙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不同血清型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对成熟肌纤维转导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对成熟肌纤维的转导效率.方法我们用不同的血清型AAV(rAAV-1,rAAV-2,rAAV-3和rAAV-5)表达LacZ和GDNF基因研究在小鼠骨骼肌转导效率,转基因表达用组化方法或ELISA来评定. 结果在3周龄的小鼠中,LacZ组化染色显示rAAV5在慢和快的肌纤维中都有效的转导,而rAAV2和rAAV3优先在慢纤维中转导.在8周龄的小鼠(成年鼠)中,rAAV3和rAAV5在慢纤维和快纤维中都有效的转导.用rAAV3-LacZ或rAAV5-LacZ优先转导的慢纤维与rAAV2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用8周龄的小鼠肌肉注射不同血清型的rAAV-GDNF后,结果显示rAAVl-GDNF表达高;rAAV2、rAAV3和rAAV5在骨骼肌的表达也有效.结论在肌肉基因转导中,rAAV3和rAAV5介导的载体都是有效的,能克服rAAV2所受到的限制.

    作者:李小刚;樊东升;村松慎一;小泽敬也;中野今治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颞叶脑挫裂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颞叶脑挫裂伤的CT影像特点、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颞叶脑挫裂伤的CT影像特点、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结果8例保守治疗成功.6例发生脑疝后开颅,1例术中脑膨出,术后3例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致死亡,余3例存活.11例因神志下降,侧裂池消失,环池受压或伴中线移位而早期手术,均存活.结论颞叶脑挫裂伤后早期应严密观察,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早期CT结果示脑挫裂伤灶+血肿体积≥20mL以上,侧裂池消失,环池受压和(或)伴中线移位,患者烦躁明显加重或已昏迷即有手术指征,尽量在脑疝发生前采取手术减压挽救生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充分,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聂郁林;赵万;曹乐胜;苗雨露;余少雄;傅红金;黄志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恢复期应用神经营养药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使用神经营养药对患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3个月内的HIE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在1岁内进行神经发育训练及定时应用神经营养药,对照组进行神经发育训练.1岁时应用CDCC方法对患儿进行发育评估,对比两组疗效.缩果药物组患儿1岁时量表分智能发育指数为98.95±10.49,对照组为93.06±11.71,P<0.05,差异有显著性;药物组患儿1岁时运动发育指数为94.51±8.93,对照组为97.66±10.69,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 结论对HIE恢复期患儿,在坚持神经发育训练和家庭康复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利于患儿智能发育水平的提高,对运动发育水平改善不明显.

    作者:李宏;封志纯;周细中;方素珍;赵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具有慢性进展性发展的特性,临床上多数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本文复习文献对CEICH的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梁玉敏;包映晖;江基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创手术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疗效. 方法总结分析微创手术治疗2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25例患儿均治愈,死亡率为0%,21例获得3月~9年随访,其中17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智力发育落后,1例癫痫.结论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血肿采取微创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康全利;张继芳;金永建;蔡三川;马庚平;杨晓明;王陆;李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胶质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胶质瘤侵袭性及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MMP-2和TIMP-2在46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测其灰度值作为表达强度的量化指标.结果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3.6%和95.8%;在对照组、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3%和37.5%.M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73.27±13.26和98.63±18.20;TI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10.44±12.95和205.65±9.75.结论MMP-2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及侵袭性指标之一.TIMP-2表达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无明显差异.MMP-2/TIMP-2的比值与胶质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作者:伊志强;侯瑞光;王拓;王茂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特点及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特征及相关文献. 结果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烦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MRI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顶叶近大脑镰处梗塞或夹杂有出血性改变. 结论头痛、烦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是脑静脉窦血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MRI的特征性表现为脑肿胀,顶叶的局部性梗死,多数伴有出血.

    作者:谷有全;石向群;杨金升;张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43例青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青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征.方法选择43例年青脑血管病患者,并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人的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脑血管畸形、颈动脉硬化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疾病、颈动脉硬化、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血脂、脑血管畸形和家族史是青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只有脑血管畸形和家族史是年青脑血管患者相对特殊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心脏疾病、颈动脉硬化、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血脂等是该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以预防脑血管病.

    作者:彭凯润;杨红军;刘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16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有囊性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性52例,肿瘤直径2 cm以下者14例,2.1~4 cm61例,4.1~6 cm 31例,>6 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佳入路.

    作者:秦尚振;袁先厚;龚杰;徐国政;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李爱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一氧化氮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1987年被发现开始,在许多疾病中起了很大作用,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NO对MS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本文对NO促进MS病情发展和缓解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世举;吴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1999年5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31例因大面积脑梗塞而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患者疗效,以GOS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脑梗塞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为38 h(24 h~5 d).结果所有病人均经随访,术后死亡6例(19.4%),其中年龄大于55岁者20例,死亡5例(25%);年龄小于55岁者11例,死亡1例(9%).以GOS评价治疗效果,出院时死亡6例(19.4%),植物生存5例(16.1%),重残10例(32.2%),中残6例(19.4%),良好4例(12.9%);术后6个月死亡6例(19.4%),植物生存4例(12.9%),重残7例(22.6%),中残8例(25.8%),良好6例(19.4%).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能极大提高大面积脑梗塞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传统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一极为有效疗法,其中手术技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年龄大于55岁及快速恶化者疗效较差.

    作者:王洪正;戴黎萌;许燕球;赵万巨;陈建良;吴耀晨;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颅神经并发症

    目的探讨提高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5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和出现的神经并发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2例患者出现听力下降;1例患者出现复视,同侧外展受限.手术直接损伤、手术牵拉伤等是可能的致病因素.结论缓慢释放脑脊液,避免直接损伤神经,手术中避免牵拉神经,术中脑干诱发电位监测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葛培林;刘仁忠;陈谦学;叶应湖;陈坚;王国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改变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的临床特点、EEG改变、治疗及预后,帮助临床诊治.方法30例患者,经临床和EEG诊断为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CEOP),再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EBOS组12例和LOS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时间分布、临床特征、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平均发病年龄(5.6±2.4)岁,发作频率少而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平均发病年龄(12.1±2.7)岁,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视觉症状常见,可出现视幻觉,易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白天发作为主.两组患者头眼偏转发作、跌倒发作及发作后头痛、呕吐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作间期EEG大部分示枕叶为主的棘、尖慢波,但EBOS组较局限且波形典型;LOS组易于泛化.EBOS对多种抗癫痫药物(AED)反应好,单药治疗均可控制发作;LOS对AED治疗反应差,5例(27.8%)无效.结论EBOS和LOS在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分布、视觉症状、EEG放电特点、对AE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综合分析上述特征可从临床上作鉴别诊断.

    作者:杨少青;廖卫平;王延平;黎冰梅;刘晓蓉;方敏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重组活化Ⅶ因子在肝移植术后急性颅内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病人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的疗效,及其术中应用对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预防.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颅内出血超早期给予rFⅦa50~60μg/kg,并在开颅术中给予rFⅦa50~60μg/kg.结果503例肝移植中10例颅内出血,其中3例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手术治疗,2例治愈,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保守治疗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3例开颅术中应用rFⅦa,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治愈.结论rFⅦa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颅内出血早期止血治疗的选择之一.建议采用超早期和开颅术中应用rFⅦa结合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措施.

    作者:许赤;杨扬;郭英;陆敏强;蔡常洁;李华;易述红;汪根树;陈规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吸食海洛因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及MRI诊断

    目的评价海洛因中毒所致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及MRI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2例同时行颅脑CT扫描. 结果全部患者MRI显示对称性双侧小脑半球、大脑半球后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脑干等皮质下白质为主的多发性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加强后病灶无强化;2例行头颅CT检查显示两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及两侧小脑呈对称性广泛低密度灶,无占位效应.结论海洛因中毒所致的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惠芳;刘振华;徐如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影响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手术方法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42例,经至少1年随访,以术后癫痫发作频率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分,分析术前发作频率,婴儿期热性惊厥、脑炎、围产期脑损伤、颅内肿瘤、颅脑外伤等可能病因,可能病因发生年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和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发作频率≥1次/周者较<1次/周者疗效差,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婴儿期热性惊厥患者与无婴儿期热性惊厥患者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前者优于后者.脑炎,围产期脑损伤,颅内肿瘤,颅脑外伤等可能病因,可能病因发生年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经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发作频率高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发作频率高是影响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预后的唯一危险因素.

    作者:谭伟棠;周铨;周列民;朱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导航下内镜辅助经鼻蝶切除大型复发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无框架MRI导航系统和内窥镜结合在经鼻蝶切除大型复发垂体腺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大型复发垂体腺瘤病人在无框架MRI导航引导下内镜辅助经鼻蝶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入路准确无误,导航误差平均1.2mm,重要结构和病变定位满意,全部切除肿瘤25例(89%),近全切除3例(11%).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均有减轻,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崩5例(18%),脑脊液漏1例(3.6%).随诊9个月至4年,2例(7.1%)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无复发.结论无框架MRI导航系统和内窥镜结合使经鼻蝶切除大型复发垂体腺瘤手术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全切率提高,二者结合在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林;张建宁;张大健;杨树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