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观察腹直肌内动脉对转移肌皮瓣手术的价值

胡晓娟;陈越秀;杜领娣;刘俭;宋慧锋;张晶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 放射性溃疡, 肌皮瓣, 腹直肌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扫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大血流速度.结果 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症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58例手部血管球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并与X-线,MRI 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 手部血管球瘤的主要声像图特征:(1)软组织内肿瘤,呈现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2)肿瘤无包膜回声,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晰;(3)瘤体内多数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52/58).超声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9.7%,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超声对手部血管球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手部血管球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陈涛;袁珍;李淳;苏彦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右下肺畸胎瘤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46岁.因右下胸痛2个月,近3 d胸痛加重伴咳嗽及发热收入院.体查:T38.2 ℃,P90次/min,R20次/min,Bp115/80 mm Hg,发育正常.右下胸第6、7、8肋间隙饱满,右下肺语颤音减弱.X-线胸片示右下肺野呈大片密度增高而不均匀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其上方有新月形透光区,有液平.

    作者:蔡少雨;林美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2例

    例1 女,46岁,已婚.感下腹间歇性酸胀痛,伴畏寒6 d,于2006年5月11日就诊.查体:T 38.8°,外阴已婚式,血染;下腹压痛;右侧触及直径7.0 cm包块,轻压痛.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形态大小正常,内膜厚度0.7 cm;左侧卵巢边界欠清,紧贴宫体.于宫体右侧见混合性低回声区,范围7.8 cm×7.7 cm×5.6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周边见彩色血流,内部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密集分布;其中央可见卵巢组织回声(图1).

    作者:高月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腺黏液性囊腺癌超声表现2例

    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C)是乳腺黏液癌的一种罕见类型[1],形态学上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非常相似.目前,尚未见有关其超声表现方面的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乳腺黏液性囊腺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乳腺罕见癌的认识以及它与常见乳腺肿物声像图表现上的异同.

    作者:王萍;何澎;戴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精索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精索囊肿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31例男性,年龄1~81岁,临床以及超声检查为无痛性阴囊或腹股沟区肿块,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精索囊肿29例,其中位于阴囊内有14例,位于腹股沟管内5例, 其余10例位于阴囊上方以及阴囊内.囊肿均为单侧,其中右侧15例,左侧14例.囊肿为单房26例,多房3例,囊肿透声好,形状为卵圆形或梭形,彩色多普勒观察囊肿内未见明显彩流信号.2例误诊.结论 精索囊肿又称精索鞘膜积液,是鞘膜积液的4种类型之一,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诊断精索囊肿有很高的特异性.

    作者:洪杰;何晓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误诊白塞氏病肠系膜上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36岁.因发现上腹部搏动性包块就诊.自述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超声所见:中腹部探及大小约5.4 cm×5.4 cm之类圆形结构,与腹主动脉前壁通过一宽约1.1 cm之管状结构相通.该类圆形结构中部为无回声区,周边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附壁(图1).CDFI示其内呈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图2).

    作者:宋洁;袁惠;王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畸形,主要病理改变是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导致斜颈.及时地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所发现的2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淑华;朱晓萍;刘居喜;肖春华;蒋丽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的超声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胆结石的发生率.方法 对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全部胆囊容积增大,胆结石发生率75%(15/20).结论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容积增大,收缩功能不良,胆结石发生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测方便、准确,给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吴细香;焦彤;黄小元;窦小冬;李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量图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普勒能量图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软组织不同部位的蔓状血管瘤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及多普勒能量图分析.结果 蔓状血管瘤二维形态表现为呈梭形或长条状,内为网格或蜂窝样低或无回声区.相互交通.CDFI:内充满闪烁明亮的红蓝相间的彩流,或以低速静脉血流为主,或以高速低阻型动脉血流信号为主.加用能量图见血流信号极其丰富,连续性好,形成血管树样网状结构分布.乏氏试验,加压或体位改变后其大小形态及血流状态随之发生变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量图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兴姣;娜仁高娃;朱晔;高瑞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多脏器复杂畸形1例

    患者女,29岁.孕2产1,第一胎无异常,现妊娠16周,常规超声检查:胎头双顶径34 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胎儿脊柱排列尚规整,形态异常,向左侧弯曲(图1),胎儿胸腹部结构紊乱,可见胎儿心脏、肝脏等脏器膨出于羊水中(图2,3),其表面无包膜覆盖,胎儿脐带与腹壁连接正常,胎心搏动良好,肢体扫查时未见左上肢回声,胎儿颜面部显示不清晰,胎盘及羊水未见异常.

    作者:徐红春;宫晓荣;钱慧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胎儿鼻骨发育不良1例

    患者,29岁.孕2产1,现孕23周,为第2胎,2005年9月22日来我院产前常规检查.应用ATL HDI 4000全数字化彩超仪,二维超声检查:双顶径5.8 cm,枕额径7.4 cm,头围21.6 cm,股骨长5.2 cm,胎心率158次/min,脊柱排列整齐,羊水指数5.1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厚度2.4 cm,成熟度0级;胎儿双侧脑室宽1.6 cm(图1),可见脑中线左右摆动;胎儿面颅显示不清,未探及鼻骨及相应软组织回声,于鼻根部可见梨形带蒂软组织赘生物约2.2 cm×1.3 cm,漂浮于羊水中(图2).

    作者:陈文雪;吴小华;田素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并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84例PTE患者中仅有11例在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显示明确的血栓回声,约为13%.结论 虽然肺动脉造影仍作为PTE后临床确诊的金标准,但超声心动图能够通过右心系统血栓和周围静脉血栓的确切显示,以及对肺栓塞所致的一系列右心负荷改变的明确显像,对PTE诊断起着特有的作用,同时超声心动图可将PTE与其它心脏疾患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李明;孙怀玉;景艳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婴卵巢致腹股沟斜疝嵌顿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个月大.无明显诱因啼哭,查体:心肺(-),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左腹股沟区可触及一杏仁大小结节,边清,活动度大,不能还纳腹腔,压之啼哭更甚,临床诊断: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彩超检查:左腹股沟区见一结节,大小约2.5 cm×1.5 cm,内见散在分布的小囊泡,直径约0.4 cm,结节周边见少量液性暗区,CDFI示结节外上端数条粗大血管与腹腔相连,提示: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卵巢)(图1).

    作者:宋宴鹏;葛桂霞;刘丽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的观察

    目的 应用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恢复情况.方法 我院对2005年2月~2006年2月500例剖宫产术后常规于术后第4 d行B超检查患者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愈合情况再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患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按声像图表现分为4型:1.子宫切口愈合良好413例(占82.60%);2.宫腔积血192例(占38.40%);3.宫旁血肿13例(占2.6%);4.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4例(占4.8%).结论 B超能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宫腔积液及切口变化情况,对防治剖宫产后术后病率及晚期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金亦微;胡群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流速峰值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超声测量正常成年人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之夹角及SMA收缩期峰值流速(maxmum velocity,Vmax),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测量63例正常成年人AA与SMA之夹角及SMA的Vmax,所测量角度以≤30°,31°~ 60°,≥61°进行分组,对SMAVmax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正常成年人AA与SMA之夹角分布范围20°~ 130°,以角度分组后,SMA的Vmax有显著差异.结论 提出正常成人AA与SMA之夹角范围及分组后SMA的Vmax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王佩新;张秀平;曲建民;宋广学;孟宪宗;范国明;张志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涎腺肿块

    目的 探讨涎腺肿块高频声像图特点,并评价CDFI对涎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旨在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用CDFI对48例涎腺肿块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率高,良、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33.3%(11/33)、73.3%(11/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超声能确定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而CDFI对涎腺肿块的囊、实性和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冬梅;申素芳;李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腹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早孕患者经腹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根据术前、术中、术后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及术后随访结果与34例传统无痛人流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腹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具有比传统无痛人流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少,无明显后遗症的特点.结论 经腹超声引导无痛人流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家林;薛友海;陈桂兰;殷军;况安静;周兴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ICM 38例,DCM 35例,全面系统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均有左房室内径增大.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或左室后壁增厚,DCM组室壁运动减低呈弥漫性普遍减低(P<0.001),CDFI两组均有房室内血流显色暗淡,但以DCM为显;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主动脉及二尖瓣血流速度减低以DCM为显.二尖瓣E/A:ICM组<1,DCM组>1;左室射血分数(LVEF):ICM组高于DCM组(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CM及DCM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具有无创价廉的优点.

    作者:周家保;伍克嘉;陈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胆总管蛔虫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4岁,农民.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4 h,休克1 h,伴呕吐数次就诊.查体:急性病痛面容,剑突偏右侧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血常规:血细胞12.7×109/L,中性82%.超声检查:胆囊大小8.7 cm×3.5 cm,壁厚0.3 cm,光滑,胆汁透声性尚可,囊内未见异常,左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明显扩张,内径1.4 cm,显示段长5.9 cm,内显示约4.8 cm×0.6 cm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的高回声带,后方无声影,呈弯弧形,前端圆钝,形态自然,边缘清晰,探头加压可见蠕动(图1),超声诊断:胆总管蛔虫.患者经住院解疼止痛驱虫治疗,腹痛消失,第3 d复查,超声检查,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内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经多切面仔细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自述,于昨晚粪便内排出2条活蛔虫.

    作者:靳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5岁.因右侧颈部包块3个月而就诊.经常感头晕,包块下压时有疼痛感.无昏厥,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无声嘶.超声所见: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一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大小约29.0 mm×19.0 mm×14.0 mm.右侧颈内外动脉间间距明显增宽,且颈内外动脉轻度受压.CDFI:团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横切面及纵切面扫查均可见该团块围绕颈内外动脉,并可见颈外动脉的分支直接进入团块内(图1,2).超声诊断为右颈部实性包块-颈动脉体瘤(包裹型).CT示:右颈动脉分叉处结节影,以颈动脉体瘤,神经纤维瘤可能性大.

    作者:刘佳明;董丽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