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军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技术的对比,探讨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从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共对137例(165髋)病人采取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技术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直接前方入路36例(45髋),后外侧入路101例(120髋).通过早期回顾性研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术后置入假体的位置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手术技术在手术时间、术后置入假体的位置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直接前方入路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侧入路技术,直接前方入路术后早期Harris评分高于外侧入路技术,直接前方入路术后早期的并发症少于后外侧入路技术.结论: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技术以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近几年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但该技术的推广还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张国鑫;赵洪双;邬其华;喜闻天;王云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乳果糖药物在治疗肝性脑病(H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乳果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和NCT测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观察组血氨水平和N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果糖能有效地降低肝性脑病血氨水平,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高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生儿共156例,其中正常新生儿共108例,为对照组,病理性黄疸患儿共48例,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窒息发生率、宫内窘迫发生率、巨细胞病毒肝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母乳喂养不当以及妊高症发生率均更高,P均<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医疗干预方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持续静脉滴注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到院接受治疗的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氨茶碱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肺功能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法应当被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文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2例行饮食指导,对照组80例未行饮食指导,收集两组首次血液透析时及半年后的营养指标,即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QSGA)、上臂肌围、肌酐、血红蛋白等.结果 透析半年后,观察组MQSGA、MIS较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两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强化饮食指导,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罗静;罗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工作量比较繁重,危险性也较强,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通常来说,急诊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和复杂,死亡率比较高,患者家属对于各种突发和护理风险事件难以接受,这会引起护患纠纷事件.基于此,需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医疗护理活动发生的危险和危害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对难以预测性的风险和危机进行研究,找出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降低护理的风险和危机,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观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从1号到66号进行随机排序,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护理研究组,单数的患者划分为护理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分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护理2个月后,护理研究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张伯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高血压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焦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药坦度螺酮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焦虑症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颅脑损伤术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均38例,在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后,对患者医院感染率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后,试验组医院感染率为2.6%,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21.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知识程度的掌握程度对比中,试验组总优良率为94.7%,较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71.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同时提高患者感染知识程度,以此降低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其护理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作者:杨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原因、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中心产科19例高危妊娠患者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的病因、个体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19例高危产妇均顺利分娩,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高危产妇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产妇顺利分娩,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隋宝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流程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患者10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流程,研究组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同时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流程.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8.04%,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86.27%,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1.96%、护理纠纷率1.96%、护理出错率3.92%明显低于常规组13.73%、11.76%、13.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可以减少不良护理事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门诊应用.
作者:杨雪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将对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内科病房诊疗的高血压患者560例作为参研对象,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述患者展开调查,其后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用药相关情况.结果:某高血压患者使用率高的药物为氯氨地平片,其次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患者用药依从性达36.4%(204/560).结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未达理想要求,需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作者:脱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的特点.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因治疗时间缓慢且难以根治,故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为此,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的康复,本文则主要阐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进展.
作者:袁春雨;王依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8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中,终治愈83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5.40%,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其中肝脓肿2例,胆汁外漏8例,膈下感染2例.损伤分级、伤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脉搏均为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影响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穿凝血情况对外伤性肝破裂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史及具体病情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准确术式进行治疗,以大限度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罗轩明;兰志恒;李亚彬;柯美玲;蒋育斌;周小东;潘存英;卫鑫;池祥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护理服务职能的扩展,给广大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获取信息的意识如何将极大地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信息的获取意识差,获取手段落后.如何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来扩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激光与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113)、对照组(n=113).观察组采用激光、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61%,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应用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侯瑛;李艳波;张雪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停药后恢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伟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控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TC、TG、LDL-C低于干预前,HDL-C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控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血脂水平,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云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将实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的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将实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的组别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检测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检测符合率为96.88%,灵敏度为97.30%,特异性为92.50%;Tg水平为(715.26±90.23)ng/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运用于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可获得较高的检测符合率以及灵敏度、特异度,且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王红;党文水;于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复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67)及对照组(n=6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以及HbA1c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实施延伸护理有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控制其血糖水平.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