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鸿莹;李雪峰;韩宗军
患者,男,39岁.于半年前感右上腹胀,纳差,恶心,保肝治疗效果不佳,经查肝功能正常;又按胃病治疗,但仍不理想,曾在县医院行B超检查,被诊为胆囊蛔虫.后来我院门诊疑胆囊占位而住院治疗.入院查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部未及肿块,右上腹有轻微深压痛,墨氏征(-),肠鸣音正常.
作者:谢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上段:仰卧位腰部冠状切面和前腹纵切面,俯卧位背部纵切面检查;中下段:仰卧位下腹部以充盈膀胱为透声窗,斜切或横切面检查.结果:诊断输尿管结石94例:上段41例、中段5例、下段48例.结论:结石诊断应注意:输尿管解剖特点,结石声像特征,检查顺序及方法等.
作者:刘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类声像图特点.方法:95例乳腺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病理诊断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统计归纳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良性肿块的符合率为88.6%(62/70),诊断恶性肿块的符合率为88.0%(22/25).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预测率为81.1%,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块的预测率为95.6%.结论: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不难诊断,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块的确认是有效的,可以做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汝红英;周宇谦;王丽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患者,男,13岁.9年前左眼被石头击伤而失明.当时诊断为左眼角巩膜穿孔伤、左眼外伤性色素膜炎.半年后复诊,左眼视力:光感不确,瞳孔闭锁.2000年10月主因左眼疼痛半月前来就诊.右眼视力:1.5,外眼及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睫状充血,角膜可见瘢痕,虹膜前粘连,眼内组织窥不清.眼压5.5/打不起来.B超检查:左眼环完整,玻璃体暗区内轴位探查可见V字形回声光带,V字形回声光带与球壁之间可见大量强回声光斑,后运动强阳性,如夜幕繁星.分贝值降低到50dB时光斑仍显影.B超诊断:左眼视网膜伞状脱离伴视网膜下胆固醇结晶症.
作者:蔡素贞;孔详端;李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女性,19岁.未婚,回族,生活在牧区,因发觉下腹部出现无痛性包块2个月就诊.体查: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如拳头大小的肿物,质软,有囊性感.B超检查:于中下腹可探及大小约7.5cm×6.0cm的液性暗区.壁厚约0.3cm,内被多个强光带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暗区(图1).
作者:加米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孕妇,32岁,孕26周.自感胎动消失,子宫不继续增大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宫径线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心、胎动消失.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直方图定量诊断在判断慢性肝炎疗效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直方图测量了520例正常人及454例慢性肝炎不同病期及治疗后的肝脏灰阶值.结果:慢性肝炎三组随病情加重,直方图值升高,肝损害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结论:超声直方图以具体的数据判断慢性肝炎的不同病期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及量化指标.
作者:王力建;王竹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生物结构特点.方法:应用Alcon公司眼科专用A/B型超声诊断系统对32例60只各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A超测量(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角膜直径测量,以30例60只正常眼对照,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各项均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解剖上存在晶体较厚,相对晶体位置较前,视轴较短,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较大,前房较浅和角膜横径较小等特点.
作者:姜霄晖;任勇;闫洪禄;张捷;刘英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性,36岁。间断性右上腹绞痛十余年,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曾多次就断均按胃痉挛处理,给予解痉药后症状缓解,自感消化不良十余日后恢复正常。
作者:申亚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儿童急性肾衰竭(ARF)时肾血管阻力与血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量的关系.方法:ARF患儿25例.分非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球疾病两组,于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检测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并与当日Cr、BUN、Ccr、尿量对比分析.另选健康儿童40名测定小叶间动脉RI正常值.结果:1.正常组RI=0.57±0.01;2.少尿期肾小球疾病组RI=0.67±0.02,非肾小球疾病组RI=0.87±0.02,多尿期两组RI均明显下降;3、RI与Cr、BUN、Ccr、尿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73,-0.58,-0.59.结论:1.肾小球疾病小叶间动脉RI升高,但明显低于非肾小球疾病组;2.肾小球疾病组RI与Cr、BUN相关性不如非肾小球疾病组;3.RI随排尿增多而下降;4.RI可作为临床判断ARF病情的指标,但不能替代血生化检查,尤其是儿童肾小球疾病所致ARF.
作者:郑名芳;熊嗣钰;杨杏鲜;陈寿康;张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9岁.因自幼易患感冒发热,查体发现心脏杂音一月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9.3kPa,口唇无紫绀,无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规整,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双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厚.V3R、V4R、V5R导联T波倒置.
作者:黄海燕;郭莉;钱毅;白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屡见报道.与这些报道不同的是,我院自1996年2月~2000年5月应用普通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25例,其中经阴道穿刺23例,经腹壁穿刺2例,随访半年~2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德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男性,22岁.发现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8年余,体检:左颈部甲状软骨处一拳头大小肿块,有搏动感,表面光滑,无压痛.1991年8月行B超检查,发现左颈部实质性肿块,大小约42mm×28mm×26mm,边缘清楚,内为实质性强弱不均回声,内伴小血管,肿块包绕颈部动脉上段,致其略变窄,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近二年来肿块日渐增大,转颈困难,1993年8月再次来我院彩超检查,发现肿块范围增至85mm×58mm×48mm大小,边缘包膜仍清楚,左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受压,管径明显变窄.通过此处血流峰速明显增高(图1).肿瘤内为动脉血流分布.术前,又行经股动脉插管,双侧动脉血管造影(DSA)后,行颈动脉体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病理证实,同上诊断.术后短暂性头昏,又行彩超检查,患侧血流较健侧缓慢.血流量较健侧减少,健侧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作者:张宁;薛毓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来预测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方法:探头频率3.5MHz对可疑异位妊娠患者29例行超声检查.结果:胎囊型5例,流产型11例,破裂型9例,陈旧型4例.除4例陈旧型外,余均伴有子宫内膜增厚的低回声三层结构,占异位妊娠的86%.结论:根据子宫内膜增厚的低回声三层结构加上血β-HCG测定,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丽荣;胡舜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9岁.自诉左上腹隐痛半年余,近日来上述症状加重来院就诊.曾有牧区史.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触及脾脏稍大.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48岁.因腹胀消瘦2月来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质硬.肝区叩击痛,脾未触及.AFP(+).B超:肝包膜欠光滑,肝右叶脏面局限性外突,与肝实质分界不清,肝实质回声光点粗,于第一肝门胆囊床周围探及二个胆囊样回声,大小分别为5cm×3cm×2.7cm及4.5cm×3cm×2cm.多方位扫查两个胆囊轮廓线完整,相互完全独立(图1).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门静脉宽1.5cm,内未见实性回声,脾厚5.4cm.超声诊断: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2.肝癌;3.先天性双胆囊.CT检查:结论同超声诊断.
作者:张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7岁.因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半小时伴呕吐数次而就诊.体检查右上腹有明显局限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墨菲氏征(-).当日血象示:Blood-WBC:24.8×109;N:90%.他院B超仅提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未见异常回声.患者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曾行保守驱蛔治疗而症状缓解.为便于确诊,故第二天在我院做彩超复诊,彩超仪为SIEMENS.超声所见:胆囊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张,内径约0.9cm;右肝管轻度扩张,内径约0.5cm;左肝管正常.胆总管上段,右肝管及右前叶内肝管中见一稍强光带回声(图1),其光带内径约0.4cm,其长约9.4cm,后方不伴声影.改变探头方向可见其连接于胆总管内部分,呈双线状强回声,中间伴有假体腔的无回声区,并可见其上下蠕动.其在肝内部分前段亦可见呈双线状强回声.肝内部分长约4.5cm.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彩超提示为肝内外胆管活蛔虫.
作者:樊友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3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随年龄增长,病人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心浊音界稍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级左右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2、3、4肋间及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高调返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胸片示:肺血增多,心脏呈二尖瓣型,左心室增大.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为0.20秒.
作者:郭秋景;邵春燕;姚玉琳;王玉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45岁.因右侧腰痛1年余,渐加重伴上腹胀痛,纳差半月就诊.曾在当地CT检查:肝右叶后段原发性肝癌,未予治疗.本院CT提示:肝右后叶占位,考虑为纤维板层型肝癌.B超检查:肝右后叶见7.3cm×7.1cm椭圆形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内部呈细小均匀一致点状回声,其后壁上见2.0cm×1.0cm增强光团伴声影.超声提示: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1)肝癌?(2)肝脓肿?(图1).
作者:刘厚美;叶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特点.方法:应用Acuson-128XP10超声仪检测9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85例的肾主动脉(M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血流参数.结果:患者组的各级肾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Vdmin)、平均血流速度(Vm)、肾动脉主干内径D、肾流量(Q)与正常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max)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倪秋杰;张建立;朱昆生;徐安虎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