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隐匿性胎盘早剥1例

李彦文;杨冬秀;王涤非;刘建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隐匿性, 胎盘早剥, 子宫后壁, 回声强度, 阴道流血, 羊水深度, 胎心, 规律, 超声检查, 双顶径, 强回声, 孕妇, 隐性, 妊娠, 轮廓, 腹痛, 腹部, 单胎, 触诊
摘要:孕妇,22岁.G1P0,孕26周.腹部受挤压后出现腹痛,子宫触诊硬如板状,压痛.子宫大于妊娠月份,无阴道流血.超声检查:双顶径5.2cm,羊水深度5.5cm,胎心不规律.胎盘位于子宫后壁,于胎盘后方见轮廓尚清强回声光团,该回声与胎盘回声强度类似,大小为14.9cm×8.5cm(图1).超声诊断:1.活单胎中妊,胎心不规律;2.胎盘早剥(隐性).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三个组,分析其脑动脉血流动态变化.结果:病程3个月至3年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参数增高(P均<0.001);病程3年以上至6年的患者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VP)增高(P均<0.001),而舒张末期低流速(VD)降低(P均<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均<0.05);病程6年以上的患者血流速度各参数均降低(P均<0.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逐渐增高(P均<0.001).结论:利用TCD技术检测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功能状况.

    作者:李平;陈秀慧;姜志高;王兵;董兆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脾脏肿瘤22例分析

    目的:评价脾脏实质性肿瘤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彩超检查结果.结果: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中16例为淋巴瘤,多为结节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彩超对脾脏实质性肿块检查时,应首先考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杨光;牛思东;刘波;徐文林;关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粘膜下肌瘤

    宫颈粘膜下肌瘤是带蒂的粘膜下肌瘤自宫腔脱出至宫腔外,腹部B超常难以显示.现将我院于1999年3月~2001年9月经阴道超声诊断并手术证实的宫颈部粘膜下肌瘤患者8例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作者:黄一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误诊出血性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坏死1例

    患者,52岁,女性.主因左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恶心,无尿急、尿频.查体:T 37度,R 22次/分,BP 15/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下腹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少量暗红色血,宫颈欠光滑,有明显举痛,子宫大小正常.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大小约6.5cm×4.4cm×4.2cm,近水平位,表面欠光滑,内部实质回声尚均匀,内膜隐约可见;宫体左侧可见4.5cm×4.0cm的不均质低回声包块,不规则,并于子宫前方可见大小约5.7cm×3.2cm×2.0cm的腊肠样液性包块,壁厚,轮廓尚清,与宫体粘连;左侧卵巢显示不清,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液性包块周围可见大深度约0.6cm的液性暗区(彩图23见Ⅵ页).超声诊断:1.左附件区囊性包块,性质待查;2.盆腔少量积液.住院手术所见: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无异常,左侧卵巢正常,左侧输卵管增粗,呈肾形,直径约0.4cm,暗红色,与子宫粘连,分离粘连,切除部分左侧输卵管.病理诊断:出血性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缺血坏死,术后抗炎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魏丽艳;姜淑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双侧腹腔内隐睾合并睾丸肿瘤1例

    患者,男,30岁.因下腹部包块触摸疼痛前来就诊.查体:于下腹部,右下腹分别触及包块.病人双侧阴囊内未及睾丸,阴茎发育正常,于1993年结婚,一直未曾生育.

    作者:胡言华;杨晓雪;张慧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颏下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性,18岁.因两周来颏部无痛性肿物就诊.肿物系偶然发现,无不适,无快速增长史,发病后无发烧,无体重减轻.未做任何治疗.检查:颏下可触及5cm×4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韧,可移动,无粘连,无压痛,无波动感.超声检查所见:颏下部皮肤线以下探及一约5.0cm×4.8cm肿物,肿物内回声呈不清晰、欠均匀的网状结构,间杂有规律的平行线状较强回声.近场肿物内可见类圆形或梭形偏强回声团块与不规则低回声区.提示:颏下实性肿物.性质建议进一步检查.手术所见:肿物约4cm×4cm,囊性,囊肿壁厚,囊内填充棕灰色豆腐渣样物质.病理报告:表皮样囊肿.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腺瘤样改变1例

    孕妇,26岁.孕2产0,停经27周3天.超声检查:在子宫腔内探及一胎儿反射,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侧脑室无扩张,脊柱排列整齐,胎心搏动规律,双顶径70mm,股骨长径49mm,胎儿右肺体积明显增大,回声较对侧增强,且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囊泡状结构(图1).胎盘羊水均正常.提示:1.单胎、中期妊娠;2.胎儿右肺发育异常,多囊样变?4天后,引出一女婴,尸检、病理诊断为胎儿右肺囊性腺瘤样改变.

    作者:徐金华;孙庆海;郑瑞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外伤性股深动、静脉假性动、静脉瘤1例

    患者,男性,26岁.因左大腿多处刀刺伤,治疗约一个月,伤口愈口,但左大腿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伴有疼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左大腿内上方可见巨大肿块,可扪到震颤,并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采用Acuson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MHz及3.5MHz进行左大腿扫查.股静脉中段见直径为0.4cm的破裂口,血流由破裂口流向膨大的不规则瘤腔,瘤腔大小为3.0cm×2.5cm,其内显示静脉血流(图1).股深动脉起始部亦有直径为0.7cm的破裂口与另一个巨大的瘤腔相通,瘤腔大小为14.2cm×

    作者:林海淑;毛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外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37岁.7个月前因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行清创+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有一枚钉孔时有渗血,加压包扎后好转出院.时有周期性出血,间隔5~7天,每次量约70ml;每一次小腿剧烈活动,此钉孔亦有少量渗血,均经加压包扎后好转.同时发现患侧小腿增粗,遂入院.行彩超检查:于右胫骨外侧距皮肤表面1.05cm处探及大小为7.8cm×4.5cm×6.8cm梭形包块回声,边界清,有包膜,以液性暗区为主,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呈漩涡状.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其外上有一破口,宽约0.8cm,破口处血流呈涡流状,PW呈双相血流频谱,收缩期流速较高,高达5m/s,近侧动脉血流信号未见异常.足背动脉信号较弱,压迫近侧动脉后,PW测破口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彩图12见Ⅳ页).

    作者:杨晓雪;胡言华;张慧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巨大多囊肾1例

    患者,女性,40岁.患肾功能衰竭史5年,在本院行肾透析治疗.近年来腹部逐渐增大,以致于不能平卧入眠.查体:患者贫血貌,腹部明显膨隆,张力大,尿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家族史中有兄弟姐妹六人,只有兄弟一人无多囊肾,其父与二个姐姐均死于多囊肾、肾功能衰竭.

    作者:姜燕茹;李振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肝外胆管巨大结石1例

    患者,女性,30岁.因中上腹反复发作性疼痛三年,加重三天入院.体检:T38℃,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腹平软,剑下及右上腹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辅检:WBC4.2×109/L,N68%.B超检查:取仰卧位+左侧卧位+胸膝位,必要时嘱患者吸气后屏气,多角度扫查见:相当于肝总管部位显示一10.2cm×4.8cm×8.7cm大小恒定不变形的增强光团后伴声影,光团和管壁间有一窄无回声带,左肝内胆管扩张达0.9cm,右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图1).B超诊断:肝外胆管(上段)巨大结石伴左肝内胆管扩张.手术发现:十二指肠和肝门部粘连,予以松解,切开肝总管、胆总管,壁厚约0.3~0.35cm,取出葫芦状结石约10cm×7cm×6cm(小头截面约4cm×4cm),左右肝管汇合处膨大,胆总管下段通畅.术后诊断:肝总管、胆总管巨大结石.

    作者:鲍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巨大含气肝脓肿1例

    患者,女性,52岁,汉族.自2001年7月以来间歇性发热,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钝痛.曾给予抗炎治疗.于2001年9月19日因发热,右上腹痛入我院.查体:T40℃,HR 90次/分,Bp:120/80mmHg,肝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Hb:118g/L,WBC:11.2×109/L,分类:N:0.84,L:0.16.超声所见:肝左叶厚6.5cm,右叶大斜径15.2cm,肝右叶内可见大小约12cm×9cm强回声区,显示为弧形强光带,边缘不光滑,后方声影混浊,无法窥其全貌,连续扫查有球形感(图1).取头低足高位时,该病灶底部可见液性暗区,内有光点,坐位该暗区消失,胰、脾及胸腔均未见异常声像图,超声诊断:肝脓肿.X线示:右上腹肝区可见11cm×10cm巨大含气空腔,内可见一小液平面.患者住院手术治疗,经腹腔切开引流,术后诊断:肝脓肿.

    作者:邵平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胎儿期婴儿型多囊肾并脑膜膨出畸形1例

    孕妇,25岁,孕27周.初次行B超检查示:宫腔内见一胎儿,头位,胎儿颅骨环缺如,其缺损处见一范围约52mm×28mm的盘曲样中等回声.头径53mm,胎心搏动规律,155次/分,脊柱连续,股骨长49mm.腹腔内见肝脏体积增大,被膜规则,实质回声光点增强,其下方见两个近似等大的椭圆形强回声包块,并列排行,内呈分叶状,大小约105mm×52mm,未显示正常肾脏轮廓及充盈的膀胱.前壁胎盘Ⅰ级,羊水大厚度20mm.B超诊断:1)单胎妊娠;2)胎儿先天发育畸形(图1、2).提示:①胎儿脑膜脑膨出;②肝脏实质回声增强;③胎儿双侧多囊肾?3)羊水过少.入院后行水囊引产术,两日后引产出一女婴.尸解所见:胎儿腹部膨隆,切开腹壁各解剖层次,于双

    作者:陶晓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肺吸虫皮下包块声像图表现1例

    患儿,男,5岁.因转移性胸腹部皮下包块1+月入院.包块初位于右肋间皮下,不久即向右上腹皮下转移.查体:见右上腹局部皮肤略隆起,触及一大小约3.5cm×3.0cm的实性肿块,边界较清,质中,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既往有生吃石蟹病史.

    作者:熊联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流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流特征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2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20只眼球进行检查与观察,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0例患者血流呈五种表现.瘤体内血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连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流特征.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血流表现,对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实用价值.

    作者: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颈部皮肤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26岁.以右侧颈外皮肤有膨胀性肿块,近来逐渐增大伴有压迫感来院就诊.查体: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外伤史,右颈部触及大小约4.3cm×3.6cm包块,质地中等,具有囊性感.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巨大葡萄胎合并妊娠1例

    患者,26岁.孕32周,曾在外院3次检查,未发现异常.此次来我院常规检查胎位.超声所见:胎头于耻上,双顶径8.2cm,胎心规律147次/分,羊水深6.2cm,胎盘位于右前壁(图1).于宫腔左侧可见14.0cm×14.2cm×7.3cm蜂窝状结构(图2),边界清,并可见完整包膜,与胎盘有明显分界.超声诊断:巨大葡萄胎合并妊娠.

    作者:颜新娥;张奕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为掌握白内障术前眼球后端病变及术前视力效果的判断,我们对100例住院各种类型白内障进行术前常规B超探查.今将术前B超检查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林华志;胡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药物引产致子宫不全破裂1例

    患者,女性,30岁.以闭经32周,腹痛6小时,阴道出血3小时主诉入院.入院2日前在外院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宫高27cm,腹围92cm,胎心未闻及,左侧腹部压痛明显,有拘胀感.超声所见:单胎,宫内妊娠,双顶径约7.0cm,羊水适量,胎心搏动消失,胎儿胸腹部及肢体表面呈双层回声.宫体左侧壁可见6.0cm×5.0cm×5.0cm大小之异常回声区,向外凸起,内为杂乱低回声,分布不均,其外侧子宫浆膜层连续完整,内侧子宫壁正常结构消失(图1).超声诊断:1.胎死宫内;2.子宫不全破裂.

    作者:宋曙光;张天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腔内(Endoluminal ultrasound)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行腔内超声(即经直肠/或阴道)检查.结果:本组中输尿管狭窄1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6例,输尿管小囊肿2例.梗阻的病因诊断率100%,准确率100%.结论:经腹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输尿管下段梗阻的病因时,应用腔内超声检查可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能提高诊断率和准确率.

    作者:董林森;刘恩靖;夏克良;李俊来;王洪同;宫泽光;刘克震;杜燕;潘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