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涛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HAMD-17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体重因子评分、阻滞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起效较快,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惠芳;安彦敏;王翠敏;崔海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多用途保持器应用于恒牙期不良舌习惯所致的开颌患者正畸治疗后保持稳定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24例由于不良舌习惯造成的恒牙期开颌患者,在结束正畸治疗后进入保持治疗阶段,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改良多用途保持器,对照组配戴传统改良式Hawley保持器,观察两组受试患者2年6个月保持治疗阶段,分析覆颌值变化.结果 试验组前牙覆颌值平均改变0.095 mm,对照组改变1.315 mm,两组治疗前后复发程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多用途保持器可有效纠正不良舌习惯,较好地维持了前牙区牙槽骨的高度、临床牙冠的长度,对于恒牙期不良舌习惯所致的开颌患者,保持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周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8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肝切除,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42.50%.结论 肝癌合并肝硬化进行腹腔镜下肝切除的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效果更佳,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肺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9例发生肺出血的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肺出血的109例新生儿中,97例存活,7例死亡,5例中途自动离院.结论 降低早产儿比例、减少缺氧及窒息的发生率,可预防发生肺出血.若新生儿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呼吸变化、发绀以及反应差应考虑发生肺出血.胸部X线动态监测可提高新生儿肺出血早期诊断率.机械通气的及时使用可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
作者:刘浩;张士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温微射流技术在塔纳卡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煎煮法、超声法、微波法与低温微射流法提取塔纳卡,比较不同方法总黄酮提取率及自由基抑制效果的差异.结果 采用低温微射流技术提取,塔纳卡总黄酮的提取率比煎煮法、超声法、微波法分别高9.5%、22.2% 和25.1%;DPPH自由基抑制率则分别高67.4%、14.3% 和37.3%.此外,低温微射流提取塔纳卡的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g/mL)、温度30℃、流速150 mL/min,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92.6%;浓度为1 mg/mL时,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93.8%.结论 低温微射流技术相比传统的中草药植物提取方法,在塔纳卡总黄酮的提取制备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作者:张坚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以硝酸甘油片为研究对象,拟定不同厂家产品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案,同时开展临床疗效的评价,从临床研究部分和药学研究部分两方面证实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重要性,为体外溶出度曲线一致性评价提供临床疗效的数据支持,为指导患者合理、经济、有效用药提供一种药物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从当地市场上购买3个厂家不同价格的规格为5 mg的硝酸甘油片进行研究:①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建立硝酸甘油片溶出度检测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硝酸甘油片体外溶出度行为.②心绞痛患者拟按照性别、年龄与民族进行分组,每组30例,在服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硝酸甘油片后进行心电图等指标监测,观察不同厂家硝酸甘油片的起效时间和疗效.③临床服药后的心电图变化与症状的缓解与体外溶出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仿制药品质量与原研药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药物的主要成分在体内的溶出度和吸收速度的差异,终导致血药浓度不同.
作者:宝音;牛文光;李新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住院部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办法,对住院部在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间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进行临床镇痛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部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科室主要集中在骨科、心胸外科、肿瘤科以及疼痛科,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进行镇痛的患者病症主要为骨折以及肿瘤等具有明显慢性疼痛症状的疾病.结论 在临床诊治患有具有明显慢性疼痛症状的疾病患者时,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进行疼痛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超前镇痛效果,也能明显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但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还需要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注意.
作者:吴海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12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出院病例,共计1268例.从患者性别、年龄、功能主治、疗程、溶媒、给药剂量、配伍用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儿童用药1例,占0.08%;超功能主治518例,占40.85%;用药疗程不足或疗程过长1205例,占95.03%;溶媒选择不合理9例,占0.71%,单次给药剂量不足549例,占43.30%,超药物浓度420例,占33.12%;配伍不合理97例,占7.6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建议加强临床规范用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郭洪梅;张曼;降凡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前后心率震荡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检查进行抗甲亢治疗,观察两组人员的甲状腺功能、心率震荡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水平为(3.47±6.00)%、(2.91±5.91)ms/RR,观察组患者的TO水平比对照组高,TS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O、TS水平为(-6.51±3.00)%、(9.21±7.08)ms/RR,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员的TO异常和TS异常率分别为2例(8.00%)、4例(16.00%),观察组患者的TO异常和TS异常率分别为20例(80.00%)、18例(72.00%),观察组患者TO异常和TS异常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O异常和TS异常分别为3例(12.00%)、8例(32.00%),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甲亢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患者心率震荡.
作者:贾剑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肌顿抑为缺血未造成心肌坏死,再灌注恢复正常血流后其功能障碍需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延迟恢复的现象,是一种心肌细胞可逆性损伤.可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再灌注、心脏移植、心脏瓣膜置换等心脏外科大手术术后、应激性心肌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主动脉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转复.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体假说包括: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线粒体及内质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微循环痉挛、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理论、炎性介质释放理论、心肌顿抑的基因组学机制等.目前,广为接受的是氧自由基假说和钙假说理论.前者认为心肌组织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障碍,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受伤和功能障碍;后者认为心肌细胞酸中毒,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钙内流增多,同时钙库重吸收钙障碍,导致钙超载,引起心肌细胞破坏、肌钙蛋白溶解,导致心功能障碍.本文综述心肌顿抑发病机制,以期为积极防治心肌顿抑,保护心功能,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邵荟敏;王军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增多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大便常规白细胞的转阴率为96.00%、脓细胞转阴率为94.00%、红细胞的转阴率为98.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腹痛、腹泻、发热、呕吐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接受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的减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高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宁肿瘤医院中医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时间段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达到了97.50%,而对照组仅有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存6个月及1年以上的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进行肺癌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106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将所有入选者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各53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手术前以及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所有手术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口服药物、术前并存疾病、手术方式、术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发生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而且房颤组手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术后血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是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是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癌术后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望凯;李非非;庄玉春;王述波;韩其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中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泄泻患者,并按照时间要求对病例进行筛选,确定符合要求的病例数量为86例,随后将这些病例均分成两组,具体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四君子及四神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时间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从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来讲,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来讲,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的角度来讲,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泄泻患者的过程中,中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效果好,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例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血脂指标和血压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由治疗前(160±5.0)mmHg、(100±2.0)mmHg下降为(130±3.6)mmHg、(90±1.5)mmHg;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由治疗前(164±5.5)mmHg、(102±2.7)mmHg下降为(143±4.0)mmHg、(95±2.0)mmHg.同时,经治疗后试验组TC、TG及LDL-C分别为(4.1±1.5)mmol/L、(1.4±0.5)mmol/L、(2.8±0.5)mmol/L;对照组分别为(5.8±1.8)mmol/L、(2.1±0.9)mmol/L、(3.4±0.8)mmol/L.结论 采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疗效更好,能有效缓解和降低患者症状.
作者:张惠鹏;余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药学干预对其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施行常规药学干预;后者施行综合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用药依从性、血糖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药学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
作者:吕小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采取皮下引流管不缝合脂肪层的缝合法对于妇产科手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以及实施手术需要进行缝合的皮下脂肪较厚的妇科患者31例,采取皮下放置引流管而不缝合皮下脂肪,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5 d后拆线,术后采用腹部压沙袋6 h,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结果 参与研究的患者其腹壁缝合时间为(5.3±0.8)min,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皮下血肿,脂肪液化或者切口硬结现象,有1例患者术后1 d时皮下引流管滑落,之后每日进行换药和大黄芒硝外敷处理,使得切口良好愈合;还有1例患者,术后2 d皮下引流管引流液为0,考虑皮下脂肪颗粒堵塞引流管,术后第3天拔出引流管,有黄色液体自引流孔流出,引流管被脂肪颗粒堵塞,后予引流孔内放置皮条引流,术后切口愈合佳.结论 进行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方式操作简便,并且造价较低,且对于手术切口的恢复效果较好.
作者:徐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方法 选择2013年~2017年省级以上的中医药期刊,收集其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文章,总结其中的用药情况,分析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 中药材当中以天麻、钩藤、牛膝等药材使用频率较高;中药分类当中以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使用频率较高.结论 在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中,以平肝息风、补虚扶正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常用平肝息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治疗.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地西泮和哌替啶对改善不同产程产妇分娩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产程潜伏期产妇160例、产程加速期产妇120例、产程活跃期产妇80例为观察对象.将潜伏期产妇分为潜伏期A、潜伏期B、潜伏期C、潜伏期D组,各40例;将加速期产妇分为加速期A、加速期B、加速期C组,各40例;将活跃期产妇分为活跃期A组、活跃期B组,各40例.潜伏期A组、加速期A组、活跃期A组均不干预;潜伏期B、C、D组分别应用间苯三酚、地西泮和哌替啶干预;加速期B、C组分别用地西泮和哌替啶干预;活跃期B组用哌替啶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潜伏期A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潜伏期其他组,宫颈裂伤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均高于潜伏期其他组(P<0.05).潜伏期B、C、D组用药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期A组产妇宫口全开时间、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加速期其他组,宫颈裂伤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加速期其他组(P<0.05).加速期B组、加速期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期A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活跃期B组,宫颈裂伤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均高于活跃期B组(P<0.05).结论 产妇处于潜伏期应用间苯三酚、地西泮或哌替啶进行干预分娩,加速期应用地西泮或哌替啶干预分娩,活跃期应用哌替啶干预分娩,均能够减少重度疼痛和宫颈裂伤的发生,缩短第二产程.
作者:王翠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白内障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等诸多优点.但对于患者而言,该手术方式会给其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认识,改善术后状况,笔者主要对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以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在内的常见治疗药物疗效展开综述与分析.
作者:郑志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