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和;纪中雨
目的 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其中首发急性胰腺炎患者97例(初发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3例(复发组).分别对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患者的复发病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复发组在年龄、腹痛缓解时间、黄疸以及发热症状上与初发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中,复发组中比例低于初发组的为饮食因素(酗酒、暴饮暴食)和肠道疾病(P值分别为0.027、0.005);在高血脂症和胆道疾病中复发组比例均高于初发组(P值分别为0.003、0.001).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尽早寻出确定病因且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作者:贾国青;李春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消化疾病诊治中大内科临床思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消化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以1:1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式诊治,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内科临床思维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疾病诊治中大内科临床思维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民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抽取来院就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试验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豁痰逐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作者:姜伟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排石颗粒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80例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利尿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联合口服排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相近.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后加用排石颗粒口服的治疗方式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于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20例,分为三组,A组丁卡因清醒组,B组清醒组,C组入睡组,各40例.各组均静脉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缓慢静推或微泵输注异丙酚,其中A组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管内塞入1%丁卡因棉签约10 s,先后两根棉签,以扩宫颈内外口.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宫颈松弛情况、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及高术者麻醉的满意度.A组宫颈松弛效果显著优于B组、C组(P<0.05),A组瑞芬太尼及异丙酚每公斤体重用药量、手术时间、留院观察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P<0.05).结论 丁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行无痛清醒人工流产术,患者意识清醒,镇痛完全,有效减少宫颈机械损伤,减少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药量,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离院观察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高伟;高德荣;张平;邓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1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观察其血清尿酸水平;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将血清尿酸水平异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尿酸水平为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出现了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占患者总数的23.9%.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23±5.23)分,高于对照组的(10.21±7.52)分,观察组患者共有8例病死,病死率为15.3%,对照组患者共有7例病死,病死率为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应该将其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作者:刘雅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呼吸内科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肾功能及炎症改善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75.61%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CRP、ALT、AST、BUN、Cr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效果优于万古霉素,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水平,提高肝肾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纳入研究,使用CDUS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诊断结果 ;对比患肢与健肢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管不良特征以及CDUS影像.结果CDUS诊断阳性50例,与DSA一致;CDUS诊断出80处血栓形成,以髂外静脉和股浅静脉多,与DSA诊断结果相比,有4处不一致,但二者诊断结果高度一致.与健肢相比,患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更慢,血管内径更长,回声异常率(64.00%)、血管内膜异常率(62.00%)、瓣膜功能不全率(58.00%)更高(P均<0.05).患肢血管不充盈有闭塞,部分有断流,静脉管扩张,腔内有密集回声等特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同水平的诊断效果,能准确、直观、实时的反应病变血管情况,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纪红;付庆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院门诊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于服药后3 d测量患儿的体温,并比较两组患儿疱疹、丘疹的结痂情况.结果 试验组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服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试验组的发热情况明显好转,疱疹愈合状况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治愈患儿的手足口病,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霍云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4种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漂移管温度60℃,增益10.结果 红景天苷、大花红天素、紫丁香苷和草质素苷在73.59~1471.8 ng(r=0.9998)、81.52~1630.4 ng(r=0.9996)、78.73~1574.6 ng(r=0.9998)、6.65~133 ng(r=0.9995)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5、99.33、99.67、100.06(n=9),RSD(%)分别为1.95、1.72、2.28、1.98.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无干扰,可作为检测大花红景天的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迪;周悌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引起氧化应激,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氧化应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将控制氧化应激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工作.本文旨在对氧化应激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吴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人工流产术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无痛人工流产术其优势在于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无痛的治疗环境,大程度降低手术引起的疼痛及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人流方式.但因此而导致的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问题较为突出,属于远期并发症的一种,对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正常生殖功能等造成影响.因而,做好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就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和宫颈粘连的药物防治方法 、效果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与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甲强龙治疗;银杏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超氧化物歧化酶、气导纯音听阈、血栓素B2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银杏叶组患者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银杏叶组纤维蛋白原、超氧化物歧化酶、气导纯音听阈、血栓素B2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均比较轻微.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高,可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和听力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时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开颅夹闭组采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血管栓塞组则给予血管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动脉瘤治疗效果、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栓塞组动脉瘤治疗效果和开颅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栓塞组术后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组,血管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明显优于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确切,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康复时间延长,在术中细心操作和术后强化护理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进行应用.
作者:苏松;罗选荣;杨云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中抗雌激素类药物他莫昔芬(TAM)与托瑞米芬(TOR)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情况.方法 通过计算机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辅以手工检索等,依据纳入标准,对有关TAM和TOR对乳腺癌治疗的对照试验进行搜集,并行Meta分析.结果 对照试验终纳入50篇,共有患者2781例,其中未描述抽取方法30篇,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法20篇;50篇研究对分配隐藏均未提及.统计结果:①计算总生存率:对1年、3年总生存率进行报道的研究共20篇,患者997例,其中TAM组492例,TOR组505例,进行Meta分析:TAM组与TOR组1年、3年总生存率无差异(RR=1.00,P>0.05);20篇有5年总生存率的报道,患者共1120例,其中TAM组549例,TOR组571例,进行Meta分析:TAM组与TOR组5年总生存率有差异(RR=1.07,P<0.05);10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进行报道,患者共664例,其中TAM组322例,TOR组342例,进行Meta分析,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对比5年总生存率,具明显差异(RR=1.06,P<0.05).②不良反应:相较TOR药物,TAM有更多头痛、虚弱等不良反应;相较TAM,TOR致心肌梗死、血栓栓子事件等严重不良反应率居更低水平,而其有与TAM相似的轻度不良反应率.研究示,TOR和TAM均可导致阴道流血流液、子宫息肉、子宫内膜增厚等症状,且二者在阴道上皮组织和子宫内膜上所发挥的雌激素作用一致.③生存质量:对患者生存质量详细描述的文献20篇.采用ECOG评分标准对纳入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纳入患者共1120例,TAM组(62.9±3.3)分,TOR组(64.2±3.5)分,认为两组生存质量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采用TOR药物治疗,有与TAM药物一致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TOR更为理想,TOR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较TAM低,两种药物就生存质量而言,具相似性.在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面,TOR更占优势.
作者:陈艳;李东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影响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初次结核治疗患者300例,对其初诊问卷调查信息与督导随访信息进行回顾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核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统计分析后发现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时不良反应等方面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对服药情况未见明显影响(P>0.05).督导随访信息发现,化疗时间与患者的不良反应与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呈现负相关规律,受教育程度与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规律.结论 受教育程度越高,治疗时间越短,不良反应发生越少,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
作者:沈玉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和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高的几率发生代谢异常,并且精神分裂症很有可能是引发代谢综合征的一项危险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导致其体质量增加,还可能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血脂血糖水平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医师不仅要注重专科治疗,还要注意预防代谢综合征,适当采取干预措施对其高危因素加以控制.
作者:牛学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哮喘患者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择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经由本院治疗的哮喘患者,将其以投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及用药前中后的FEV1指标情况.结果 用药1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FEV1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中及用药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FEV1指标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突出,可提高临床效率.
作者:李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并高血脂症者行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糖尿病并高血脂症130例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氟伐他汀治疗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脂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优,且两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 糖尿病并高血脂症者行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樊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药学干预方法 .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药学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从性评分、药物费用和用药干预满意度、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 药学干预组用药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学干预组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学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从性评分、药物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药学干预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药物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