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范玲丽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患者常规口服降糖药,同时调控饮食、适量运动.试验组11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疗总有效率99.1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瘙痒、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糖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备良好降压、降糖效果,且患者用药后未见不良反应加重,用药安全有效.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2例AP患者为试验组,将其分为重症AP(SAP)6例,中度AP(SMAP)16例,轻度AP(MAP)40例;3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 d、3 d、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CT、C反应蛋白检测,入院1 d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 PCT在入院当天即出现升高,MAP、SMAP和SA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5 d后SAP组与MAP组PCT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小于24 h时,MAP组CRP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1,P>0.05);发病48 h以后,M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5),MAP与SAP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5).结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胰腺炎临床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MODS的发生、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赖力;焦玉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引起氧化应激,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氧化应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将控制氧化应激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工作.本文旨在对氧化应激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吴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佐匹克隆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更进一步对右佐匹克隆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择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焦虑障碍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右佐匹克隆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用药方案下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较之艾司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服用右佐匹克隆的观察组不仅临床效果佳,而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采用右佐匹克隆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见效快、效果佳,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宁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观察对象来源于社区2014年1月~2016年1月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且所有的观察对象均确诊为T2DM,且血脂异常,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一共有67例,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平均分到A组、B组中,A组33例患者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34例患者则是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之上,加用辛伐他汀,所有患者均要求在开始服药前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血脂,治疗3周后再次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经过3周的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66.67%、B组为97.06%,B组总有效率显著的优于A组;与用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均有了明显的变化,但B组的改善情况比A组更加的显著(P<0.05).结论 对于T2DM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之上,若加用辛伐他汀,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玉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处方点评在某院2016年度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处方点评在我院2016年度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6年度在我院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抽查2015年12月26日~2016年12月25日中心药站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医嘱,共计391例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中心药站2016年度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医嘱进行检查,诊断中未提及神经损伤或以上适应证以外的视为不合理医嘱.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显效235例,有效117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90%,无头晕、发热、头痛、眼压高等不良反应.点评患者数391例,不合理医嘱2例,均为超说明书使用,没有相应的诊断及检查.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和急性脑血管性中枢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可促进损伤神经恢复;实施处方点评可规范临床用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应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接受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静脉系统血栓,分析76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 .结果7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为感染性门静脉炎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61.11%;单纯脾切除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27.27%;脾切除加脾肾静脉分流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7.14%;脾切除加门腔静脉分流术发生血栓的概率为18.18%.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与不同手术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规范手术操作、实时监测患者血小板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对妊娠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对孕产妇的关注度的提高,加上孕妇体力劳动减少、孕期营养摄入过多使孕妇的体重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体重过多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母婴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妇产科学综合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孕期控制体重,这对于改善全民健康素质、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率等方面的意义重大.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4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4种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漂移管温度60℃,增益10.结果 红景天苷、大花红天素、紫丁香苷和草质素苷在73.59~1471.8 ng(r=0.9998)、81.52~1630.4 ng(r=0.9996)、78.73~1574.6 ng(r=0.9998)、6.65~133 ng(r=0.9995)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5、99.33、99.67、100.06(n=9),RSD(%)分别为1.95、1.72、2.28、1.98.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无干扰,可作为检测大花红景天的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迪;周悌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解决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接受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参与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探究解决对策.结果 老年人、儿童是使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静脉滴注方式是导致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系统反应以及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中药制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临床必须做好管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选择安全途径给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颜路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排石颗粒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研究

    目的 观察排石颗粒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80例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利尿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联合口服排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相近.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后加用排石颗粒口服的治疗方式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RMRI与MRA评价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两种核磁共振检查手段对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MRI及MRA检查,而后按照梗死区解剖学血管支配,实施HRMRI检查,比较HRMRI、MRA识别载体血管狭窄情况、评估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 与MRA相比,HRMRI测得的载体血管狭窄程度更高,且可显示管径细小的豆纹动脉并更接近实际;HRMRI显示斑块位置及穿支血管能力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MRA判断穿支动脉载体血管的准确率为51.52%,低于HRMRI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MRI判断穿支动脉载体血管狭窄程度的灵敏度为97.06%(33/34).结论 HRMRI可显示穿支动脉自身管径和开口受累情况,且判断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的价值高于MRA,为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责任血管的无创评估提供了可靠参考.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iRNA靶向沉默CXCR4基因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siRNA靶向沉默CXCR4基因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将CXCR4-pIRES2-EGFP重组质粒转染给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选取CXCR4 mRNA表达高的细胞株作为后续实验的对象,siRNA靶向沉默CXCR4基因,将不做任何处理的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归为正常对照组,将转染空质粒的CXCR4基因高表达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归为空白对照组,将转染siRNA质粒的含有CXCR4基因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归为干扰组;比较三组细胞CXCR4基因表达蛋白的能力、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获得了含转染CXCR4基因的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挑选A2株作为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成功获得了含干扰CXCR4基因表达的Balb/c-nu小鼠骨肉瘤细胞株细胞,三组细胞CXCR4基因表达水平、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均为干扰组、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靶向沉默CXCR4基因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梁鼎天;李泉旺;黄金兰;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及其新进展

    近些年,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行早期宫颈癌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如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作为当前主要研究的重点,对于此问题,众多学者存在争议,本文就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行讨论,对比分析手术方式,评估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

    作者:朱素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且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药学查房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低于观察组的9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药学查房模式对比,药学三级查房工作模式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药学干预方法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药学干预方法 .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药学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从性评分、药物费用和用药干预满意度、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 药学干预组用药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学干预组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学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从性评分、药物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药学干预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药物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肛裂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发生纵行全层裂开,深达肌层,裂口已形成梭形溃疡,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生活上带来很大痛苦.随着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肛裂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首先概述了肛裂的症状与病理改变,分析了肛裂的发病因素,综述了肛裂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海龙;董成;徐玲;韩艳庆;李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要点及在我院的应用情况与临床研究

    中药膏方,又称膏剂、膏滋,它是一种以中医辨证理论、个体治疗需求为基础,以备料、浸泡、煎煮、浓缩等诸多工艺为程序,以滋补、保健、治疗为主要功效的常见中药治疗剂型.在临床中医治疗过程中,中药膏方对儿科、内科、外科等科疾病均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但若膏方的制备过程、工艺不合乎规定标准或存在应用及服用不当的现象,则会降低膏方的药效,甚至还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因此,了解膏方的制作流程、制备工艺要点、临床应用情况,有助于规范膏方的制备过程、保证膏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74例在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于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末期大流速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探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 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间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7月开始实施药学干预,分别对药学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依从性、药物利用指数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33.4%和4.4%,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4.4%和15.6%,药物使用依从性分别为79.8%和91.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8%和21.6%,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药学干预,有利于不合理用药率的降低,用药安全性的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188眼)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94眼)和对照组(n=47,94眼),对照组给予卡替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眼压变化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眼压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心率变化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2%,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结论 给予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且安全可靠.

    作者:左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