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英
目的:评价加长型气管切开导管在气管食管瘘中的作用。方法:10例气管食管瘘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置入自制加长型气管切开导管,观察换管前、换管后1h、24h的呼吸力学、氧合指数与循环变化。结果:换管后1h、换管后24h组气道阻力较换管前组下降,氧合指数升高。换管后24h组平均动脉压较换管前组降低。结论:气管食管瘘患者采用加长型气管切开导管,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时的呼吸力学和氧合。
作者:吴敏;惠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物多聚体(MTA)和光固化氢氧化钙用于髓底穿孔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髓底穿孔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做严密的根管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氧化物多聚体修补髓空底,对照组用光固化氢氧化钙修补髓空底,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孔直径<2mm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2mm的患者,医源性穿孔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龋源性穿孔,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将其用于修补髓室底穿孔可有效提高牙齿保存率,是修补髓室底穿孔理想修复材料。
作者:乔新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进行微机管理对高血压控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285例拟定每一位患者随诊时间和治疗计划,记录血压控制和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压治疗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入网前后对照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微机管理后依从性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控制状况及心血管等危险因素。
作者:林汉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病发原因,并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内科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以及及时有效地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于加强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的作用。方法:选择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师2个班的学员248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革的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训教学及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专业知识笔试、基本临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成人医学教育学员的《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疾病诊治的教学效果。实验组显示出了比对照组显著的优势。结论:该项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的实践改革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医诊断学》临床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作者:许兆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细节,是减少和杜绝纠纷隐患差错事故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安全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作者:张婧;刘苗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复查监控非常重要。胸部 CT 具有着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较高等特性,是目前不可替代的敏感的显示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保健,CT 较高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螺旋CT低剂量扫描1990由Naidich提出,能减少X 射线的辐射危害,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本研究探讨了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可行性,为用肺结核的诊断与疗效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董秀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急诊尿石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对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99例急诊尿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诊治中采用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诊治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疼痛耐受和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满意度、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诊尿石症患者进行诊治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使得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同时促进患者的配合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惠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联合醋酸奥曲肽结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08年05月到2013年10月收治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腔穿刺引流联合醋酸奥曲肽结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醋酸奥曲肽治疗,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淀粉酶、C 反应蛋白、腹腔积液淀粉酶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结果: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腹腔穿刺引流联合醋酸奥曲肽结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海燕;王庆文;田雪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阴道试产分娩成功43例(82.69%),未发现子宫破裂,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与同期自然分娩50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128例,出血量、手术时间、非甲级切口愈合率均较同期130例首次剖宫产者高(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阴道分娩是一种可选择的可行性措施。
作者:曹淩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血流量充足,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金芝;顾毅;关咏莲;蒋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纯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运用常规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运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一室尿素清除指数、微炎症状态、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等。结果:在透析一年之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使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提高,进一步降低透析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莺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支气管肺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开胸手术老年患者的人数也不段提高。常规肺功能与心肺运动功能检测是胸外科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由此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陈凤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及急救方法。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10天。结论: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发病因素复杂,治疗的关键是在发病初期的急救和护理。
作者:何玉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期患者痰液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58例 AECOPD患者给予NAC雾化吸入,在雾化前、雾化后1小时分别取疾液进行理化性质测试。结果:雾化前和雾化后痰液干/湿重、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弹性酶也有所改善。结论:雾化吸入NAC可稀释痰液,缓解黏液高分泌所致的气道阻塞,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李宾;徐建刚;周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利福布汀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利福布汀为主,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帕司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照组用利福喷汀,联用药物同治疗组,采用全程监督化疗管理,按各自方案实施化疗。结果:共有8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42例,痰菌阴转率88%;对照组40例,痰菌阴转率75%;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5%对照组为40%,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利福布汀的方案治疗 MDR-PTB ,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慧影;郑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护理思想教育新途径。方法:采取院服务之星评选的方式选取服务态度好、专业技能精、奉献意识强等方面的经典案例,利于介绍经验、专题讨论、编辑成书宣传进行教育。结果:筛选先进事例,鼓舞先进个人,教育身边的同志,提高医院服务态度和质量水平,使患者满意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结论:精神激励是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鲍云霞;来纯云;徐国纲;刘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79例厌氧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29/40)、5.0%(2/40)明显优于对照组61.5%(24/39)、15.4%(6/3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秀莲;宋继焱;王翠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雄性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10、50和100μmol/kg)再灌注前30分钟腹腔注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Trk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梗死皮层BDNF和TrkB 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50和100μmol/kg NaHS处理逆转了上述改变(均P﹤0.05)。结论:H2S上调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层中BDNF和 TrkB的表达。
作者:刘剑锋;汤永红;冯伟;陈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UV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12年l月至2013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的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行UV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UV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UV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结果:137例患儿全部穿刺成功,留置时间3-22天,平均11.96±4.01天,置管期间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76%,其中导管感染5例,堵管3例,腹胀3例、渗液l例。结论:脐静脉插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是早产儿一种可靠的静脉通道,值得推广应用,但应严格无菌操作、标准化护理,大可能地减少并发症。
作者:康莺歌;于凤琴;白妙琴;闫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