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章;王丁超
目的:对我科置管及院外维护PICC管道的患者发生导管体外破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的维护导管的正常使用。方法:对我科487例 PICC 维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13例导管破损进行导管修复,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87例导管维护患者共13例导管破损,发生率2.67%。12例修复后正常使用,1例因导管堵塞破损修复后无法再通拔管处理。修复后导管血培养无异常,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对置管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置管的破损并发症的发生,对管道破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从而延长管道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吉爱红;贾爱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超声脉冲电导给药治疗小儿腹泻156例,并与14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治疗组总有效率(99.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泻显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超声脉冲电导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止泻时间短,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建国;孙庆霞;宋燕玲;胡美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0例病毒感染患儿和60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PCT、CRP水平,并与4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 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PCT、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张衍胜;王洋;荣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L-17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4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2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对照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并找出可诊断子痫前期的有关IL-17临床参考值。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涛;李传香;付锦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采集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5.80%。同时保持血糖基本稳定,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有效合理的急诊护理干预的方法经临床研究可见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月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联合用药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上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做联合治疗,观察组使用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血栓上,使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张联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抗结核基础上给予胰岛素进行降血糖,对照组26例患者口服降糖药降血糖。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等进行察并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为期1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程度、空洞闭合、痰菌转阴、血糖控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血糖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在两病合并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胰岛素降血糖治疗,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厌学是影响低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找出影响低龄儿童厌学的根源,对南昌市三所中小学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9份,有效问卷353份,平均年龄10.2岁。调查表明,影响低龄儿童厌学的根源性因素包括儿童自身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教师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帮助低龄儿童克服厌学情绪的对策,包括家长要勇于承认自己教育上的失误、教师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学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为低龄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作者:曾红;黄文庚;黎光明;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较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而华法林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因此临床上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病例。而两药的药理特性各异,合用时,胺碘酮可使华法林浓度增加,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国际标准化值( INR),使用不当将增加出血机率。临床药师拟结合临床实践对胺碘酮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影响抗凝效果做一探讨。
作者:郝胜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青霉素假阳性的原因,提出对策,做为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需要做青霉素皮试的150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5例是假阳性。结果:这25例假阳性是由于药物本身原因,操作不当和消毒液等因素所致。结论:临床护士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量排除导致假阳性的人为因素,才能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董群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例1:患者女,56岁,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体检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绝经已5年,3年来与丈夫分床睡。给予洛沙平34mg/d。1周后增至68mg/d(总量238mg)患者对异性表现出强烈兴趣,喜欢抓摸异性性器官。第15天时,洛沙平增至102mg/d(总量714mg),上述症状更加明显,并喜欢用与性有关的语言及在异性面前脱裤子挑逗异性,自述有一种快感。换用喹硫平治疗2周后,上述症状渐消失。当问及对前述行为自我认知时,患者表示有种无法控制的性冲动在支配自己。
作者:王云鹏;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士情绪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一年的门诊输液室病人,静脉输液穿刺成功与否的例数,与患者或家属有无一次性要求穿刺成功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或家属无要求时,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大于患者或家属有要求时。结论:护士对患者或家属要求一针必须扎上这类工作中的应激事件,应该尽量处理恰当,保持情绪不受干扰,提高输液时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朱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2年3在我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仅为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加用鲑鱼降钙素,治疗24周后比较2组症状改善,骨密度(BMD)等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身体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腰椎及重要关节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血清钙情况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用于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作者:程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痰浊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症患者45例,根据其临床主症及兼次症的表现,进行辨证施护。结果通过辨证施护,提高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对痰浊中阻型老年眩晕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洁;冯莉;杨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实习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过渡阶段,即是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目前,临床教学往往按照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计划主要参考学校的课程和临床现有的专业设置、工作现状来制定,较少考虑学生的个体背景、需求和感受。本文作者通过对在本院389实习生进行教育背景、学校担任的职务和社会活动、家庭住址及组成、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等进行了调查,了解每个实习生个人背景,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提高参考,为带教老师和护理实习生双方都能掌握并有效完成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惠;毛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提高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作者:刘原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的效果,与SD-Ag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烧烫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自制中药药膏,对照组使用SD-Ag霜。结果:实验组烧伤治疗效果在创面愈合天数、疼痛程度和愈合瘢痕增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能有效修复创面,减少瘢痕,且价格便宜,易于使用,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黄太军;祝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46例胃肠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利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12例(26.1%),营养状况不良34例(73.9%);营养良好患者与营养不良患者在化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和恶心呕吐反应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损伤对比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存在营养不良,加强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爱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诊治3方面内涵。王颖晓[1]阐述“治未病”理论,包括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先安未病,已病防传、防微杜渐,救其萌芽三方面内容。随着妇科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已运用到妇科各领域。1闭经魏绍斌等[2]提出针对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如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良好有序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节食减肥,正确采用节育和避孕措施。若已发病则在积极诊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情志治疗,以缓解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压力,并注意生活饮食调摄,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可过食生冷或偏食,注意药食结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辨证使用中医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了解网络舆情监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实施网络舆情监测食品安全管理以来,对其应用的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作者:丰戆;周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