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芳
脑梗塞是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 CT 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笔者运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该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贤;杨健;谢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传统离心后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迪瑞H-8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随机专业试纸条检测尿液成分,同时将剩余尿液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把沉渣涂片镜检,然后逐一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形成分的符合率依次为RBC 87%,WBC 89%。管型49%。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报告阳性结果结合传统离心镜检更为准确,更有效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孙东明;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内韦格肉芽肿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韦格肉芽肿16例,均行CT平扫及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两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3例,单发肺内结节2例,实变影2例,肺内磨玻璃样高密度影2例,肺内广泛网结节影2例,气胸2例,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两侧胸腔积液2例。可见多种肺内病变并存3例,肺内病变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及两侧胸腔积液1例。结论:胸部CT扫描可显示部分肺内改变,HRCT扫描后可以显示病变内特异性改变,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但明确病变,仍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柳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是指栓子从心脏或近心端动脉臂脱落,被血流推向远动脉,阻塞动脉血流,导致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急性病变。我科从2010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下肢动脉栓塞82例手术治疗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基本康复出院,在护理方面总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宋志英;赵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92例晚期NSCLC患者,试验组46例:吉非替尼,250 mg/d ,口服,每个治疗周期为1个月;对照组46例: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顺铂75 mg/m2,第2天,每3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两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试验组32.6%,对照组21.7%, P>0.05,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疾病控制率试验组71.7%,对照组50.0%, P<0.05,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对照组的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均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疾病控制率高,对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李新权;吕靖;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胃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O%,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广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收治的7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氯氮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住院之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ITAQ评分进行比较(P>0.05),健康教育之后,试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ITAQ评分以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红侠;吕素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沏其日甘-5方剂分析1.1剂型组成“沏其日甘-5”又名“达尔布班扎”,出自“医法海鉴”。有沙棘30克、木香25克、白葡萄干20克、干草15克、、栀子10克组成,将其共研细末,加白糖20克混匀,制成散剂。
作者:额尔敦仓;董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从操作技能及基础理论等方面比较护生主导式与传统式教学查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3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教学查房方式的相关参数。结果:护生主导式组操作技能及基础理论均明显高于传统式教学查房组(P<0.05)。结论:护生主导式护理教学查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通讯作者);谷江华;姜秋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进行常规化治疗措施;联合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肢体恢复部分功能的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为脑卒中临床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熊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优生优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人口工作的前沿课题,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已全面推广。方法:项目工作对实验室采血质量要求很高,以前计划怀孕夫妇部分检查项目的采血部位主要在耳垂和手指,我科从2012年4月开始采用掌侧定位斜刺采血法,此法位置精确,效果好,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比以前未采取此法以来提高了很多。结果:通过对80例新婚妇女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往的直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89%,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98.75%,这种采血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新婚妇女的痛苦,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家属对此也很满意。结论:所以新婚妇女掌侧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临床运用是值得推广的。现将我科实行的掌侧定位斜刺采血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宗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产前诊断分析先天性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核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并进行脐静脉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387例,对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的病例74例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脐血穿刺血细胞培养成功72例,培养失败2例。72例病例中,产前超声诊断单纯室间隔缺损12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均正常;产前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6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7例(18-三8例、13-三体3例、21-三体4例、其他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者43例。结论: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时较单纯室间隔缺损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大。
作者:高金梅;关云萍;项宇识;闫峰;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血者安全。
作者:梁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管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该病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2]。自2013年1月至10月,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00人,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5例,对其进行分析形成血栓的因素,提出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菲菲;刘丽娜;逯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徐敏华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师从姜春华、张伯臾等多位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患、及妇科病症每有验效。论医理能化繁为简,强调人体阴阳平衡、脏腑气血调顺为要。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坐诊,亲聆教诲,收益颇丰,谨录徐老师治疗郁证经验于此。本文“郁证”指心情抑郁,七情内伤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情绪不宁,胸部满闷,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为主要症状,类似西医抑郁症范畴。
作者:吴海波;张云云;徐敏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微波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7.5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8.33%,两种治疗方式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对于促进妇产科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通过陈述青原区河东街道65岁以上(含65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健康的因素,并从适宜的家庭环境、进行合理的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饮食习惯来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改善他们的健康状态。
作者:曹晓红;彭利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刺络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56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施以推拿配合刺络疗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疼痛度平均得分为73.19±18.21,治疗后降低至21.81±6.02;治疗前的压痛点疼痛度平均得分为87.45±12.50,治疗后降低至31.46±11.81,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和压痛感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组共痊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表明推拿配合刺络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临床症状。结论:应用推拿配合刺络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优质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石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了解男同性恋者(MSM)性病艾滋病(AIDS)感染状况及高危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在男同性恋者集中活动场所对男同性恋者进行实名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梅毒检测,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安全套等。结果:311例标本中检出HIV阳性10例,梅毒阳性6例,感染率分别为3.22%、1.93%。66.9%的人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23.2%的人同时有异性性行为,AIDS知识知晓率为86.8%,有46.9%的人做过HIV检测。通过干预,MSM行为改变明显,与1年前相比,安全套的使用率、AIDS知识知晓率、HIV检测率分别提高了23%、11%、12%。结论:MSM对AIDS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安全套使用率和HIV检测率较低,认知与行为分离,宣传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减少HIV感染。
作者:李云皎;徐恭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就诊患者100例恒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按根向预备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50例,采用标准不锈钢K锉按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均采用侧压法充填根管。记录根管预备时间,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实验组根管预备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根管治疗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 Taper 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快速有效,根管成型,根充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满意度高,能有效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儿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