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张娟芳
误吸(aspiration)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呼吸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误吸分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两类,50%~70%的病人可以是毫无知觉地发生误吸。我科室通过对老年住院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误吸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邹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PDCA循环作为基本的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等级医院评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PDCA循环在资料整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质控等环节中的实际应用过程及成效体现,并实际表述自身应用此工具的体会及思考。
作者:张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洗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黄亚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之一,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死率较高,日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要对 DCM 的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内科药物治疗1.1药物治疗D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主要以抗感染、纠正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律失常和预防栓塞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为基础。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在DCM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药物在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方而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家庭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药物依从性、医疗支出等指标的积极意义。方法: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家庭干预,另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护理作为对照,总结分析家庭干预的措施及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庭干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加强血压控制,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凤萍;林高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进行微机管理对高血压控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285例拟定每一位患者随诊时间和治疗计划,记录血压控制和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压治疗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入网前后对照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微机管理后依从性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控制状况及心血管等危险因素。
作者:林汉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创新医院党建工作,对于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医院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结合卫生改革形势和医院的实际,努力探索推进医院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方莲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分析ICU护士工作的要主要压力源,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压力,以保持护士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李婵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传统组,各47例,传统组采用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心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结果:心理组治疗后各项BPRS分与传统组相比,降低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心理组复发率8.51%明显低于传统组31.9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自知力,提升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蔡道堂;汪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加替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姜明刚;尹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家自2009年4月6日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已经持续了四年时间。所谓改革,就必然存在试点性,将会给社会造成有利因素促进社会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待于在改革中进一步修正改革方向,不断纠正,从而使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在改革过程中,不同层面的人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我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有义务对医疗改革所造成的影响信息从基层医务人员的角度进行反馈撰写此文。
作者:李定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口腔溃疡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称为“口疮”,是一种浅而小、圆形或卵形的溃疡。通常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发生的“红、黄、凹、痛”及反复发作为特点的疾病,所以医学上称其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为特点的疾病。蒙药“口溃康丸”具有清血热、燥黄水、杀粘虫、生肌疗伤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经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改药物疗效确切、疗程短、不易复发等优点。
作者:佟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二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二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粘连严重比例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首次剖宫产患者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手术,能够明显降低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减轻腹壁粘连情况,减少二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和治疗。
作者:马彦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8年至2012年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记录和护理投诉,找出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病员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属的良好沟通都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彩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因皮肤腺体功能减退、细胞数量减少、皮肤萎缩、干燥所致。本病与中医的“痒风”相类似。笔者从《千金方》“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燥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受到启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所选病例均皮皮肤科门诊病例。诊断标准依据杨国亮主编《现代皮肤病学》,并除外糖尿病、肝胆病、肾脏病及具有出血倾向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61-76a,平均66a;病程2mo-5a,平均4mo;有症状无皮损者15例,有症状有皮损者22例。西医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0-75a,平均64a;病程1mo-6a,平均3.5mo;有症状无皮损者12例,有症状有皮损者19例。
作者:李庆艳;冯启亲;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确定经PICC导管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85例,先用注射器经其外周静脉抽取适量的血液标本,再用注射器抽取其PICC封管液2ml后立即更换另一副注射器从PICC导管内抽取等量的血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封管后将上述两份血标本立即送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85例次,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PICC导管采血与经外周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验,其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ICC导管采血取代外周静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验是可行的,但仍要注意预防导管堵塞。
作者:梁健智;陈云贞;黄雄伟;莫立锋;麦莹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我科置管及院外维护PICC管道的患者发生导管体外破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的维护导管的正常使用。方法:对我科487例 PICC 维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13例导管破损进行导管修复,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87例导管维护患者共13例导管破损,发生率2.67%。12例修复后正常使用,1例因导管堵塞破损修复后无法再通拔管处理。修复后导管血培养无异常,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对置管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置管的破损并发症的发生,对管道破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从而延长管道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吉爱红;贾爱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医院统计报表数据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避免发生错误的对策及建议,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从而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查看并分析院内业务统计报表以及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法定报表,并选择我院2012年第二季度的6500份病案,核对检查此阶段报表中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对住院统计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病案首页进行审核发现,导致我院统计指标数据缺失或不实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负责病案录入的工作人员缺乏严谨工作态度、病案首页信息存在书写缺陷等。结论:应重视医院病案的科学管理,严格审核统计报表,提高病案输入与填写质量,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使统计的服务作用与参考价值得到真正发挥。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分析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意义,探讨孕产妇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对212例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患者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子宫收缩、宫颈松弛、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等情况。结果:116例行麻醉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口松弛有效,扩宫顺利,镇痛效果均满意,子宫收缩好,术中出血少,无人流综合征发生。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