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张琴

关键词:梅毒, 血清学试验, 抗体
摘要:比较我院检验科开展的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结论:ELISA适合做筛查试验,TPPA适合做确证试验,TRUST适合用于病情判定及疗效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安普贴薄膜预防癌痛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安普贴薄膜预防癌痛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痛压疮高危风险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使用安普贴薄膜。将两组的病例发生压疮的例次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Ⅰ期不可避免压疮8例,Ⅱ期压疮7例,而实验组2例高度水肿病人发生难免Ⅱ期压疮,加用安普贴薄膜在癌痛患者压疮预防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普贴薄膜应用晚期癌痛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程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我院通过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发现患者在长期透析过程中存在某些共同心的理特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感等。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好转,说明有必要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我科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大的68岁,小的21岁,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均是规律透析患者。

    作者:戴纪萍;于红;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在神经外科鼻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在神经外科鼻饲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意分为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实验组)和间歇推注匀浆饮食鼻饲(对照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营养评价指标以及腹泻、腹胀、反流误吸、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能保证患者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减轻家属负担。

    作者:何乃宁;王牡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07-2012年隆安县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7-2012年我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进一步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2007-2012年全县35501名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检测、ELISA)、阳性者采用METHOD方法确认,对确诊阳性孕产妇进行预防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结果:19名孕产妇确诊为阳性,终止妊娠3例,15例妊娠分娩活婴15人,失访1例。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85.7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为86.67%,人工喂养率为93.33%,存活13例婴儿,随访管理到18个月龄有9人,HIV检测结果阴性9人,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结论:开展预防孕产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能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通过及时合理正确地应用抗病毒药物、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是可以减少HIV母婴垂直传播的。

    作者:韦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理部主任、神经内科、呼吸科护士长和护士组成),确立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5大要因制定计划并实施对策。结果: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较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制定计划并落实安全措施,有效降低了跌倒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综述阿托品注射液与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在催吐、洗胃、补液、应用氯磷定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应用阿托品注射液与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能及早恢复胆碱脂酶活力,互相取长补短,减少中间综合征,减少反跳和阿托品中毒等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疗效满意。结论:综述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重度症状消失快,乙酰胆碱脂酶活力恢复快,治愈率高,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患者LDL-C及NT-proBNP的影响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氨基末端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2012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行PCI手术的患者2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介入后常规治疗,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粒,对照组不给予,跟随观察1年内不同时间点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PCI术后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组患者LDL-C 和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麝香保心丸可降低PCI术后患者LDL-C和NT-proBNP水平,可使患者进一步获益,减少术后再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作者:冉琴;边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通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生活质量状况,揭示对老年CFC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普适量表(SCL-90)和疾病特殊量表(PAC-QOL)对50例老年CFC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之间的精神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CFC患者的精神心理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老年C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年龄、BMI、性别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CFC患者SCL-90评分的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9个因子分除恐怖外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老年CFC患者PAC-QOL的4个部分得分及总平均分分别为:躯体不适(3.06±O.75)、心理社会不适(2.34±0.79)、担心焦虑(2.99±0.81)、满意度(3.22±O.40)、总平均分(2.85±0.50),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4)SCL-90评分与PAC-QOL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尤其表现在焦虑和抑郁两方面。结论:老年CFC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便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的高低比实验室指标更能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治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时应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状况。

    作者:尹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具体护理措施和相应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压疮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所有患者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杨晓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在逐年迅速增加,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人口总数的24.48%【1】,。如何养老已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家庭及现有条件可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但大多数老人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缺乏统一管理、即时的监控和照料。老年人大多患有不同慢性疾病,所以居家养老对老人自身及其家人也有很多的要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需有相应的生活照料和疾病管理。下面就谈谈居家养老老人的健康管理。

    作者:薛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及心理疏导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治愈31例,占49.21%,好转26例,占41.27%,死亡6例,占9%。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作者:徐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对策,为医院治疗阑尾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500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500例患儿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有83例发生术中阑尾穿孔,发生率为16.6%(83/500);经腹腔冲洗后,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83);具体包括6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肠粘连;均在采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患儿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时行手术治疗和术后联用抗生素治疗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阑尾穿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谢泽翌;陆增祥;李永;余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创建等级医院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与思考

    目的:对创建等级医院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开展创建等级医院后护士100名,对整个创建过程中对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思考。结果:通过创建等级医院的过程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主要方法为:增强创新、竞争、经营、服务、质量、公关、集体意识。结论:依据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热情,对创建等级医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萍芬;何澪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现在人类生活的节奏变快,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均不同程度增加,少数心理脆弱的人不堪忍受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如口服有机磷农药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上的急症,发病急,症状重,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在积极抢救其生命的同时,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使其在身体逐步康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处理问题,配合治疗,早日痊愈出院。

    作者: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恶性肿瘤血管内栓塞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血管内栓塞灌注对肝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介入栓塞灌注化疗肝恶性肿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这一技术在各级医院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通过对30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灌注化疗适应症、术前准备、使用仪器、治疗方法、使用药品、操作技术、术后反应几方面的总结,阐述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各级医院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对30列肝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疗效肯定,说明血管内栓塞灌注化疗肝恶性肿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结论:血管内栓塞灌注化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操作技术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各级医院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李钊;金波;汤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难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第2组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1组30例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2小时后,患者明显好转,12例病人低氧血症不能纠正,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9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30.0%。第2组30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各项观察指标显著好转,5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16.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同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通气方式。

    作者:贾小青;王渊;常晓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2年1月所施行的246例进行的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24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慢性疼痛11例,占总例数4.47%;结论:熟知腹股沟区的解剖关系,规范熟练的手术技巧,充分了解人工材料的理化特性,是预防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主要方法。

    作者:左宏军;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次性吸痰管在ICU灌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在灌肠中的疗效。方法:一次性吸痰管接注射器插入肛门。结果:患者较普通灌肠管较易接受,药液不易外漏。结论:一次性吸痰管较普通灌肠管舒适,易接受,灌肠效果好。

    作者:伍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季节、血型、产科教育与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居新生儿住院首位,且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患儿居多。本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核黄疸,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本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不明原因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是足月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12例。对照组选自与病例组同时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37例。详尽记录病例组出生季节、血型及两组新生儿生后是否接受正确喂养教育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季节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出生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患儿血型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B型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是否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患病的危险性是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1.948倍,说明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患儿患黄疸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马晓勇;郭志学;石红;何静;何情;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体检人员白带常规检测结果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在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分布状况。方法:取患者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直接进行滴虫和真菌检测,用胺实验进行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结果:在1032例标本中检测出真菌206例,阳性率20.0%;细菌133例,阳性率12.9%;滴虫46例,阳性率4.5%。各个年龄组间感染率由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患阴道炎比例增高,要依据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给予合理用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石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