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一所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夏欣;王春丽;王涛

关键词:营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对营养知识的态度和饮食行为,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学生132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总体上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低为24.9%,高为95.6%;对营养知识感兴趣的占78.1%,不感兴趣的占6.3%,无所谓的占15.6%;只有15.7%的学生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自身的营养需求。从不同学历即中专、大专来看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为大专生比中专生好。结论: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营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干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营养护理可以改善各方面生活质量,平衡营养状况,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景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干预

    目的: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4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22围产儿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和围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吉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治未病”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诊治3方面内涵。王颖晓[1]阐述“治未病”理论,包括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先安未病,已病防传、防微杜渐,救其萌芽三方面内容。随着妇科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已运用到妇科各领域。1闭经魏绍斌等[2]提出针对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如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良好有序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节食减肥,正确采用节育和避孕措施。若已发病则在积极诊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情志治疗,以缓解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压力,并注意生活饮食调摄,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可过食生冷或偏食,注意药食结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辨证使用中医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术后即刻功能锻炼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形成是在下肢某一条深静脉中出现了血液凝块,血液的正常流动受到阻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髋关节置换) DVT 的高发期是术后24 h 内,约50%的DVT发生在术后第1天,30%发生在术后第2天,甚至活动受限及手术过程中血栓已经开始形成。因此,防护髋关节置换术后的 DVT的发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满意。

    作者:魏淑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外科伤口换药的护理告知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时护理告知对病人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了解患者心态,加强护理告知,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结果:通过对门诊外科换药患者的护理告知,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焦虑、悲观心理,了解换药方法。结论:在伤口换药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告知,能使患者在换药时接受、配合、情绪稳定,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蒋丽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行健脾益肾汤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行健脾益肾汤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予以二甲双胍作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益肾汤作研究组,分析两组内分泌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FSH、LH、LH/FSH和T相关激素指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二小时的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餐后二小时胰岛素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予以健脾益肾汤,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明显改善,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作者:魏春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至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艾莉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各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1]。现对我院2013年各病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近年来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苑海;贾苗辉;赵吉强;王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之后和之前的各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时都没有发现肿瘤复发、转移以及患者死亡情况。对于观察组患者,有7例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对于对照组患者,有16例患者出现感觉障碍。障碍具体反应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减退、酸胀感、烧灼感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各种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顺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及运动疗法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的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据相关数据估计,我国已有9240万成人糖尿病患者和1.4820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这表明糖尿病在中国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公共卫生难题,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工作任重道远。现已有研究证明,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因此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发达国家运动治疗糖尿病已得到普遍公识,而在国内尤其是社区和乡村,患者对运动治疗的接受尚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了解影响居民接受糖尿病治疗的因素,笔者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运动相关知识评价问卷,来了解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治疗方面存在的盲点和误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亚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

    目前心理健康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压力和委屈。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各种职业中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此外,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本文就引起护士不良心理的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孙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脉支架术后合并肺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前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越来越多,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大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大大的减少了病人的死亡率。回顾我院CCU一例住院病人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后合并肺出血,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杨帆;王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285例微机信息化管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进行微机管理对高血压控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285例拟定每一位患者随诊时间和治疗计划,记录血压控制和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压治疗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入网前后对照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微机管理后依从性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控制状况及心血管等危险因素。

    作者:林汉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搜集42例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总结37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37例(88.1%),其中术后疼痛33例,发热5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4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肺动脉栓塞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并发症不容忽视,有效的护理是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士官教员执教能力

    军队院校部分教员岗位改由士官担任,是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的一项新举措。当前,大批士官教员走上了教学岗位,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军队院校必须把士官教员队伍作为一支重要教学力量来抓,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滑树红;王琳;燕颖军;刘辉;宋春雷;何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0例观察

    脑梗塞是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 CT 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笔者运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该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贤;杨健;谢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摘除术分析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都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JOA腰痛疗效评分有明显提高,而VAS评分有明显降低,在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预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志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3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干预周期6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疾病不确定感(MUIS)和社会支持评分(SSRS)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MUIS 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SSRS 主观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 MUIS 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SRS 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

    作者:郑晓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创建等级医院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与思考

    目的:对创建等级医院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开展创建等级医院后护士100名,对整个创建过程中对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思考。结果:通过创建等级医院的过程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主要方法为:增强创新、竞争、经营、服务、质量、公关、集体意识。结论:依据激励护士发挥正效应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热情,对创建等级医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萍芬;何澪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议运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讨论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对其实施多索茶碱配合治疗,在治疗后观察患儿的肺功能、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显效的为37例,有效的为1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仅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结论: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病程,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力;廖伟(通信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