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王锐
目的:通过或故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46例MB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结果:本组41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5例,2例死亡。结论:对小儿髓母细胞瘤尽量应做到手术全切除,尽量解除梗阻行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等可明显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吕强;芦山;齐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结合眼舒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218例(398眼)用DY型多功能眼病治疗仪及眼舒贴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连用20天,以后减为每周2-3天,连续6个月以上。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3.4%。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特别是假性近视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亚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难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第2组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1组30例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2小时后,患者明显好转,12例病人低氧血症不能纠正,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9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30.0%。第2组30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各项观察指标显著好转,5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16.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同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通气方式。
作者:贾小青;王渊;常晓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根据目前老年病人现状,对于易发生跌倒的老年病人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安全预防措施。结果:2012年元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203例均未发生跌到。
作者:谭琳;郭金波;汪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重视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整合我科收治的2例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并结合病例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中毒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量的地西泮给予积极治疗,均得到有效康复。
作者:陈秉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腹部不适伴左肩不适6 h”于2013年7月6日入院。患者此次发病无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不伴头晕、心悸等症状,为进一步观察病情于当日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复习病例,此患者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脑梗死等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近段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消化内科给予服用胃粘膜保护药物,腹部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鉴于患者高龄,同时又合并多种疾病,目前诊断不能排除心肌缺血,给予急查血常规、心肌酶谱,结果回报:肌钙蛋白(cTnT):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19 U/L,立请心内科会诊,给予急查心电图、心脏超声,与患者既往心电图比较:Ⅲ导联Q波加深,ST段V1、V2上升抬高0.05~0.1mV,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尚正常,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受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4 h后复查血生化,血清cTnT继续升高0.309μg/L,CK-MB108 U/L,CK256 U/L,48 h后cTnT有所下降,0.22μg/L,72 h后cTnT再次升高至0.458μg/L,诊断明确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6 h后cTnT恢复正常。经过抗凝、抗血小板、扩冠、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一周后病情稳定,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霍宁侠;李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的效果,与SD-Ag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烧烫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自制中药药膏,对照组使用SD-Ag霜。结果:实验组烧伤治疗效果在创面愈合天数、疼痛程度和愈合瘢痕增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烫伤能有效修复创面,减少瘢痕,且价格便宜,易于使用,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黄太军;祝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阑尾炎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阑尾炎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作对照组,予以腹腔镜式手术治疗患者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7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阑尾炎患者予以腹腔镜式手术治疗成效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疗效,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战立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60例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在我院心胸外科60例胸外伤的患者进行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通过病历等一般资料分析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行胸外伤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治愈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外伤伤及心血管、严重颅脑外伤、纵膈发生气肿各1例,胸膜联合多发伤2例。结论:由于意外造成胸部创伤时,及时的采取胸外闭式引流术对胸外伤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能够有效的帮助创伤部位的疼痛程度降低,有利于进一步的观察临床疗效,避免病情加重的现象发生,减低开胸的概率,从而进一步的推动病情康复的进展。
作者:陈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中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心理疏导等。结果: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4-6周后,使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时ICU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盛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9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用氯沙坦;并对两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率、Scr、BUN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敬龙;莫红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就高校体质研究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高校体质研究队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对体质研究队伍的培养、人员结构及素质提出了要求。
作者:饶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乳癌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男性少见。现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闫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治疗组行改进和规范后的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74例肝包虫囊肿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9%,对照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穿刺治疗有效率为97.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穿刺治疗后复发率为8.1%,治疗组无复发。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简单易行、安全实用、创伤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作者:王万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同时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家庭护理与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化疗,无死亡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NICU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针对NICU工作特点,通过健全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及标准,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均大幅提高。结论:N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并大幅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白妙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了解男同性恋者(MSM)性病艾滋病(AIDS)感染状况及高危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在男同性恋者集中活动场所对男同性恋者进行实名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梅毒检测,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安全套等。结果:311例标本中检出HIV阳性10例,梅毒阳性6例,感染率分别为3.22%、1.93%。66.9%的人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23.2%的人同时有异性性行为,AIDS知识知晓率为86.8%,有46.9%的人做过HIV检测。通过干预,MSM行为改变明显,与1年前相比,安全套的使用率、AIDS知识知晓率、HIV检测率分别提高了23%、11%、12%。结论:MSM对AIDS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安全套使用率和HIV检测率较低,认知与行为分离,宣传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减少HIV感染。
作者:李云皎;徐恭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临床预防压疮发生的主要护理措施即解除压力。本科室自制出一种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侧卧30度,加大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肌层较薄的骨髂隆凸部位受压而预防压疮。
作者:冯丛丛;吴建中;赵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尿毒症病人因长时间,不断透析,加之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产生,使尿毒症的病人心理很容易产生不合作的行为,血液透析护士要首先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指导病人在透析时给予合理饮食和用药,并且还要观察病人的血压以及病情变化,正确认识和了解疾病,从而提高病人生存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动静脉瘘为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短路通道,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因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可造成局部血管及组织器官的改变,严重者可引起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变。我科2011年5月收治1例左下肢肿胀病人,检查后发现髂动静脉瘘,有深静脉血栓病史,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78岁,因“反复左下肢肿胀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于当地医院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及口服华法林片治疗,肿胀减轻。近1月,左下肢肿胀进一步加重,伴胀痛不适,影响活动,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来我科。患者无左下腹开放及钝性外伤史。查体:左下肢全程肿胀,浅表血管扩张,皮温高于右侧,左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末梢血运良好,左侧腹股沟上方可闻及粗糙连续血管杂音,未扪及震颤,右下肢皮温、皮色正常,活动自如。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为阴性。左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侧髂外及股总静脉频谱异常,呈搏动性改变。左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动静脉瘘,髂内动脉起始与髂静脉存在交通,髂外动脉与髂静脉有两处存在交通。
作者:任爱巧(通讯作者);刘军鲁;王淑雅;刘彩霞;卢瑞丽;李敏锐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