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皮素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研究

常迎香;陈红青;周冬云;郝淑维;孙菊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 ET,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检测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增殖期子宫内膜中ET蛋白的相对含量及增殖指数和凋亡率。结果: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增殖期子宫内膜中ET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4.40±0.30),(3.99±0.26),(3.48±0.29),增殖指数分别为(48.74±2.05),(44.41±2.14),(41.57±2.97),凋亡率分别为(17.67±1.76),(14.86±2.09),(11.49±1.90),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增殖期子宫内膜中三者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内皮素、凋亡率、增殖指数三者之间皆呈正相关(P<0.01)。结论:ET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方法:对住院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开展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里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误解,避免了不变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姜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迪瑞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性能。方法:随机选取200份新鲜尿液样本,对FUS-2000进行准确性、重复性、检出限、识别率以及携带污染率的检测。结果:FUS-2000的对低值与高值的重复性分别为12.16%,4.88%;检出限达到100%;对红细胞、白细胞与管型的符合率分别达到74.88%、82.76%和73.89%,假阴性率为2.46%;稳定性检测的重复率为5.35%;携带污染率为0.05%。结论:FUS-2000可提供清晰的图像信息,且样本无需离心、检测速度快,省时省力,其检测结果准确性好与镜检结果符合率高,综合性能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东娜;王敬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咽癌患者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一种耳鼻咽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鼻咽癌好发于“两广”地区,罗定位于广东与广西省交界处,鼻咽癌的发生率较高?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恐惧?抑郁?焦虑?绝望始终贯穿于其心理反应的全过程,这些负性情绪会使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研究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调查,并进行早期的临床护理及心理辅导,成效令人满意。

    作者:郭伟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病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岁以上180例经临床确诊、影像证实的颈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曲度改变68例,椎体、椎小关节骨质增生180例,椎体内骨髓变性21例,椎间盘变性357个椎间盘,椎间盘突出357个椎间盘,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49例,硬膜囊及脊髓受压占全部病例,椎间孔改变27例,颈椎滑脱36例,椎管狭窄180例。结论:颈椎病作MRI检查具有特征性阳性表现,对明确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是目前理想的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袁忠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41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经脐部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4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愈合良好,腹壁无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LC较常规腹腔镜更显微创优势。加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傅晓;杨程程;冯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广州市医院伦理委员会人员结构调查分析

    对广州市15所公立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人员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委员配置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独立顾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水平,但也发现伦理委员会的专业比例分配不够合理,行政力量色彩过于浓厚,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培训及伦理审核能力仍需提高。

    作者:鲁旭;林洁茹;李志成;廖辉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总观察时间为4周,前2周分别予对症治疗,后2周停用任何治疗便秘的药物和中药穴位敷贴等手段。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P>0.05);第14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P>0.05);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病人疗效肯定,且标本兼治,耐药性低,效果持久。

    作者:谷红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导乐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2012年11月至1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导乐仪组与椎管组各160例。导乐仪组应用GT-4A型导乐仪镇痛,椎管组行椎管内麻醉镇痛。将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椎管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导乐仪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比较,导乐仪组平产率高于椎管组,导乐仪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两组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都比较理想,但导乐仪镇痛分娩可提高阴道平产率,降低阴道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对母儿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李丽君;申灵芝;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头晕、耳鸣、左侧肢体乏力,视物不清2天,意识欠清半天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 ,神智尚清,发音欠清,饮水有呛咳,咽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分,心率齐,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胆固醇6.0 mmol/L。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梗塞。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 DSA 检查,提示左椎动脉远端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符合我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TOBS)是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中脑、小脑、丘脑、枕颞叶等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梗塞。国内报道占脑梗死的4.3%-5.0%,国外sato等报道为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由2条大脑后动脉和2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一个“干”字形结构。临床上该部位血管相继堵塞可连续出现相应症状体征。表现为脑干、间脑缺血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缺血两大症状。前者有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瞳孔及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后者表现为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皮层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机感觉障碍等。其病因复杂、病情较重,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疑似病例及早行DSA或者MRA有助早期诊断。确诊病例及早行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效果佳,后遗症少。静脉溶栓效果次之,后遗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所以该病治疗主要的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溶栓。

    作者:廖佳隆;揭苏平;温小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中生学习问题心理咨询一例

    求助者因学习成绩下降,情绪难以控制,与母亲冲突频繁由母陪同前来咨询。测试评估诊断,来访者中度抑郁和焦虑。根据来访者的特点和家庭因素,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经过七次治疗,抑郁和焦虑情绪基本得到缓解,较好的实现了具体上校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来访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提高了学习热情。

    作者:姜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刃针配合手法治疗枕颈性头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刃针联合手法治疗枕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枕颈性头痛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的120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刃针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各60例,观察组每间隔5日治疗1次,连续2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手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依据治疗后积分比较,疼痛积分经过t检验,观察组为4.14±3.81,对照组为6.90±5.0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愈率分别是11.70%、3.3%,总有效率分别是98.4%、88.3%,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刃针联合手法治疗枕颈性头痛疗效较常规针刺联合手法疗效有优势,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忠;张明平;张华;张志云;郭军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63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三联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3例慢性胃炎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1例,对照组32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实验组中应用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在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4.2%。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9%,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1.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对照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有效率为37.5%,实验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75.3%,将两组患者具体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0.05。在6个月之后,对照组中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8.8%;实验组中3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9.7%。对两组患者复发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通过雷贝拉唑钠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毛贵宝;王玉芳;王丽艳;徐建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汇总报告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3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而行肝切除术术后早期精神状态的相关评估观察及护理手段。早期精神状态的主要护理手段涵盖: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环境维护,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出血、疼痛及感染等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和紧急处理。26例谵妄患者健康状态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他6例患者住院一周后精神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发情况出现。

    作者:刘员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再入院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传统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再入院事件间隔明显长于传统教育组。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自我管理教育,是减少患者再入院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国云;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处方对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及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高血压方面的价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试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两年。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测血压频率、遵医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住院频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频率。

    作者:毛玉芳;余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实践

    为迎接复评审工作,护理部通过全员培训,加深护士对新评审标准特点和要求的理解,关注将患者安全、护理内涵建设、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关注多系统的综合评价及护理质量改进后的效果。通过解读标准、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反复自查自纠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找问题,抓重点,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兰晓娥;姚美蓉;吴雪华;李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耳垂血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血糖监测方面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里有许多危重病人都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临床上,除了抽血送化验室外,指测血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但是某些危重病人的手指末端因为血管原因经常取不到血,所以耳垂血便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作者:丁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48例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共收治48名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显效38例(79.2%),有效7例(14.6%),无效3例(6.2%),总有效率93.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作者:杜旭召;杨豪;张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29例发病机制及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29例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周后复诊,痊愈7例,有效21例,1例死于肿瘤本身。3个月后复诊痊愈23例,有效5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个体化规范治疗。

    作者:徐国明;满达;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无痛注射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选择不同注射部位、运用局部手指按捏、分散注意进针力的方法,在肌肉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00例。A组按照传统“十字定位法”和“两快一慢”无痛肌肉注射法注射,B组按臀中小肌定位法,进针前局部手指按捏,进针时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做到“两快一慢”进行注射。结果:B 组患者在肌肉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 A 组。结论:应用改良无痛注射法在肌肉注射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黄玲;翟佳;刘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