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廖佳隆;揭苏平;温小良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 基底动脉顶端, 大脑后动脉, 预后不良, 溶栓, 左椎动脉, 眼球运动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 小脑上动脉, 后遗症, 疑似病例, 左侧肢体, 字形结构, 重度狭窄, 中年男性, 症状体征, 早期诊断, 意识障碍, 异常运动, 血压
摘要: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头晕、耳鸣、左侧肢体乏力,视物不清2天,意识欠清半天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 ,神智尚清,发音欠清,饮水有呛咳,咽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分,心率齐,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胆固醇6.0 mmol/L。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梗塞。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 DSA 检查,提示左椎动脉远端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符合我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TOBS)是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中脑、小脑、丘脑、枕颞叶等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梗塞。国内报道占脑梗死的4.3%-5.0%,国外sato等报道为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由2条大脑后动脉和2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一个“干”字形结构。临床上该部位血管相继堵塞可连续出现相应症状体征。表现为脑干、间脑缺血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缺血两大症状。前者有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瞳孔及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后者表现为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皮层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机感觉障碍等。其病因复杂、病情较重,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疑似病例及早行DSA或者MRA有助早期诊断。确诊病例及早行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效果佳,后遗症少。静脉溶栓效果次之,后遗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所以该病治疗主要的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溶栓。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48例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共收治48名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显效38例(79.2%),有效7例(14.6%),无效3例(6.2%),总有效率93.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作者:杜旭召;杨豪;张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2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顾仕琼;程昌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通过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作者: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是一个十分凶险的疾病,它的一个并发症-心律失常将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交感电风暴是因为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氧而在24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的严重心律失常。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症状、患者的心律、及时除颤、用药护理、尤其心理护理等降低患者烦躁紧张的情绪,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

    作者:李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高(占90%)。

    作者:康禄才;梁莉萍;何新生;张宏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对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护理进行了总结,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卫生护理等。同时指出,对于某些重症病例,难治病例等,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具有个体化,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安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ALT快速检测结果调查

    目的:通过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快速检测,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用2种不同干式生化分析仪在献血前对无偿献血者做ALT快速检测,降低因ALT不合格引起的血液报废。结果: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ALT不合格率从2.04%下降到0.96%。结论:在各个采血现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的ALT快速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伤康复的发展概况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多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如果治疗不当,及有可能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囊和肌腱粘连、关节疼痛目等。目前多数医生及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仅限于复位固定治疗,而对后期的功能锻炼缺乏足够认识,只有在出现并发症时才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自1989年骨科康复成为骨科下属的亚专业,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到目前已形成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等所导致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全关节置换、运动损伤、小儿骨科、手外科、足和踝外科伤病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问题以及假肢和矫形器、机器人等多个小专科【1】。

    作者:蒋成志;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病窦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从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中挑选长RR间距≥3.0s的患者,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窦综合征患者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下壁心肌梗死等基础性心脏病;②多数患者均有反复晕厥症状发生,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此现象在长RR间距>8.0s的患者中尤为常见;③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除窦性停搏及继发的交界性逸搏外,以各种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室性心律失常少见。④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而合并有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长RR间距往往发生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时。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作为评估窦房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黎;马兰(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4000张门诊处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调查

    本文介绍了随机抽取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度门诊处方4000张,进行回顾性调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门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率为28.1%;1124张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处方中,合理应用处方858张,占76.3%。不合理应用处方266张,占23.7%。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相继增多,而随之而来的肾损害也相应增加,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每百万人口中每年有100人~150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不难看出此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本病病情进展缓慢,但其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其治疗伴随一生,晚期病人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因此,此病的提早预防,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潘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臭氧联合欧维婷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欧维婷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213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6)和观察组(n=157),对照组予以甲硝唑联合欧维婷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欧维婷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臭氧臭氧联合欧维婷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显著,防止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跃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有关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的对比的研究越来较多,现就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其优点予以综述。

    作者:赵志荣(综述);郝玉杰(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清血凉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讨论清血凉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准支气管扩张咯血诊断标的病人2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160例,对照组口服安络血,治疗组给予凉血止血方,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病程等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数为48例,占80.0%,治疗组痊愈62例,显效40例,有效44例,无效14例,总有效例数为146例,占91.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时,应该以凉血止血法为主,凉血止血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韦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用药剂量的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用药剂量。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0-02至2013-02于我院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2例,对照组24例每日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制剂50ml:10g,研究组28丙氨酰谷氨酰胺制剂1.5-2.0ml·kg-1·d-1,两组患者均采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和集束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性介质(TNF-a、IL-6、IL-8)、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BMI、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炎性介质(TNF-a、IL-6、IL-8、IL-10)、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在体内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作为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的营养素,已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措施之一,在重症患者中使用广泛,并对维持重症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0~7岁小儿臀部肌肉注射抱卧姿势探讨

    臀部肌肉注射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0~7岁的小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在执行臀部肌肉注射时,给护理人员的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医疗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公众自我维权意识大大增加,对医疗安全更加关注,这就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细心,安全地执行每一项操作,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患者84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吲达帕胺+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压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片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值,改善其心脏功能,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牙科患者的认知与治疗经历对牙科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拔牙患者的牙科治疗经历以及认知对牙科焦虑(dental anxiety, DA)的影响。方法:对225名到口腔科拔牙的患者发放牙科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 Mann-Whitney Test 对被调查者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牙科治疗经历、认知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牙科治疗经历对DA 的发生无差异;认知与DA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DA是一种常见现象,患者的认知相对于牙科治疗经历更能影响患者DA的发生。

    作者:熊晓菊;夏海朋(通讯作者);陈锦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耳贴治疗便秘12例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等的改变与影响,便秘作为一个常见的症状困扰着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人群。在临证治疗中,笔者以针刺配合耳贴的方法予以调治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源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门诊诊治。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小21岁,大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短4周,长反复半年余。

    作者:曹春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HAMD和HAMA评分均较基线下降(P<0.01);同期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欧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