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仕琼;程昌谷
食管的解剖以及血液供应等特点决定了食管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而吻合口瘘是食管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死亡率高达30%~50%〔1〕。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其治疗护理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自2005年至2012年共发生食管吻合口瘘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3岁,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吻合口发生时间为术后3~10天。在吻合口瘘发生期间,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均未拔除。经积极治疗、护理,11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作者:程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病患儿共9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并且实施细致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家长的沟通护理、入舱前护理、入舱后护理、出舱的护理和护理人员注意事项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91.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73.46%,两组临床效果相比较χ2=5.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脑病应用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彭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彩超检查具有迅速及时的优点,在妇产科患者发病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彩超检查还具有准确性高、经济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为整体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总而言之,彩超检查能够对子宫的形态、内部回声、大小以及宫旁是否存在异常进行直接的观察,能够较为准确地提示盆腔有无积液,为确定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提供诊断依据。通过几年来临床经验,就彩超对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肉瘤诊断与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附表1是上述三种病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附表2是这三种病症彩超特点及辅助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比较能更好的区分这三种病症的诊断,为早日对症治疗、早日康复取得了时间保证。
作者:尤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4.1%、73.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7%,对照组为85.3%,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寻常疣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体表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外涂药物难以治愈,手术后易复发,采用聚肌胞注射液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笔者门诊收治12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年龄:16~35岁。病程:一个月至3年。部位:手背5例,手指5例,甲缘2例。数量:1个7例,2个3例,3个及3个以上2例。1.2治疗方法:聚肌胞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按1:0.2比例混合后,皮肤常规消毒,用1ml 注射器抽取混合液,行皮损基底部注射,注射液注射至疣体角质软芯,直至整个疣体呈苍白色。根据情况增加注射次数,一般1~3次。
作者:赵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主要阐述山楂叶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
作者:王军;张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血液透析法是临床应用中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近年来,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病人已达百余万人。另一方面,血液透析治疗作为近年来应用的尿毒症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相对陌生,血液方面的治疗也容易引起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压力。所以,血液透析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犹为重要。在临床上,血液透析护理通常分为透析的前中后期准备以及治疗中的并发症或其他突发情况的处理。
作者:卢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喂养困难是婴幼儿的主要问题之一,约占儿保门诊人数的16%。婴幼儿的合理喂养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将有助于预防喂养问题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儿保门诊中260例喂养困难婴幼儿的分析,探讨口腔功能对婴幼儿进食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1对象和方法选择儿保门诊中以喂养困难为主的全部小儿260名,年龄为2个月~13岁。其中6个月以下28名,6~24个月117名,24~48个月32名,48~60个月41名,60个月以上42名。分析260例喂养困难儿童的年龄分布。以及117名6~24月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现年龄段平均年龄为13.4月左右,其中男53名,女64名。
作者:蒋小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2010年以来,我院为矫正脊柱畸形施行颅盆环牵引术158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综合报道如下。1牵引装置及操作方法颅盆环牵引装置主要包括颅环、盆环、支撑杆三部分。颅环通过螺钉与头骨连接,盆环通过两根骨圆针或螺钉与骨盆连接,支撑杆连于颅环和盆环之间进行支撑。具体操作方法:1.1在颅骨眼眶上缘2厘米及耳尖上1厘米两侧各钻2枚螺丝钉,穿过颅骨外板,将以金属头环固定于颅骨伤。
作者:程敏;齐锦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1]。随着各项社会功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病案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各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到商业保险;从司法鉴定到劳动保障部门的伤残鉴定;从个人了解病情到转院治疗等等,病案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求复印的内容范围越来越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病案资料复印的人性化优质服务、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成为病案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1为病案资料复印提供优质服务1.1人性化优质服务观念的转变。变以往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向“客户”不断提供大化优质服务的同时,发挥医院后服务窗口作用,留住客源,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温婷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选择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1.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勇;何魏巍;杜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重症监护室里有许多危重病人都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临床上,除了抽血送化验室外,指测血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但是某些危重病人的手指末端因为血管原因经常取不到血,所以耳垂血便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作者:丁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慢性肾脏病晚期,肾实质已严重毁损,致使氮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等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常累及心脏。本文对3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心脏的影响及心电图的改变、发生机理,为临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在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肾脏血液科住院的273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30例心电图,其中男性171例,女性102例,年龄15-87岁,诊断均符合《内科学》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1]。
作者:刘云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法(其中包括:中药、手法及腹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先后自身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经过半年随访,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89%,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28.95%,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裘绍源;何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泮托拉唑组35例,奥美拉唑组35例,分析两组给药后3 d的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泮托拉唑较奥美拉唑起效更快。
作者:王静;黄力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外科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外科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者82例,感觉一般患者12例,不满意者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者63例,感觉一般23例,不满意者15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8例。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外科护理可得到很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好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的特殊需求,针对这些特殊需求采取护理干预,研究护理策略,提升分娩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分娩产妇共88人。将这8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妇产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结论:加强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特殊需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作者:胡丽环;慕学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多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如果治疗不当,及有可能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囊和肌腱粘连、关节疼痛目等。目前多数医生及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仅限于复位固定治疗,而对后期的功能锻炼缺乏足够认识,只有在出现并发症时才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自1989年骨科康复成为骨科下属的亚专业,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到目前已形成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等所导致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全关节置换、运动损伤、小儿骨科、手外科、足和踝外科伤病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问题以及假肢和矫形器、机器人等多个小专科【1】。
作者:蒋成志;李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选择不同注射部位、运用局部手指按捏、分散注意进针力的方法,在肌肉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00例。A组按照传统“十字定位法”和“两快一慢”无痛肌肉注射法注射,B组按臀中小肌定位法,进针前局部手指按捏,进针时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做到“两快一慢”进行注射。结果:B 组患者在肌肉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 A 组。结论:应用改良无痛注射法在肌肉注射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黄玲;翟佳;刘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M iles手术)不能保留肛括约肌而需作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收集我院86例经Miles式直肠癌手术治疗且术后改良护理资料,并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后5个月排便规律者60例(69.77%),排便时无不适者63例(73.26%)。结论:术后有效的护理,出院前、后造口护理指导,规律饮食习惯及造瘘悉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从而为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周苗华;林丽;周丽静(通讯作者);彭守华;简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