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军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俯卧中的应用,运用细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将细节管理应用于骨科俯卧位手术中,采用改善俯卧位体位垫、头托,细致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的巡视等措施,减少和杜绝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小儿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9月收治的3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Burkitt淋巴瘤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患儿年龄6-13岁,均为男性,病变多位于回盲部,胃、十二指肠肿瘤1例,胰腺、肾脏常可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梗阻、肠套叠为主。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小儿Burkitt淋巴瘤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小儿Burkitt淋巴瘤主要依据。
作者:王艳;史长松;张书峰;王彦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至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9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39.1%和23.9%,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共分离出69株,占75.0%,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等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结论: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鲁小明(通讯作者);林海霞;路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 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分,PaO2<60mmHg,动脉收缩压<90mmHg等征象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威胁极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13年8月收治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工关节置换是骨科领域的先进技术,近年来对手术方法的讨论,各种并发症防治的报导屡见不鲜。除手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技术外,术后正确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对16例患者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精心护理,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防生活均能自理,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11例,右侧7例,左侧9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手术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再通率、再梗死率、心律变化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5.94%、再梗死率为3.13%,对照组再通率为46.83%,再梗死率为23.4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有效的尿激酶溶栓抢救治疗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炜;刘国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病例1。患者女32岁,农民。因心悸、易怒、多汗1年,加重伴眼突3月入院。入院前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甲亢”,予以抗甲亢治疗,具体不详。查体:体型偏瘦,双眼微突,甲状腺弥漫性Ⅱ度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35次/min,第一心音亢进,心界扩大,双手平伸颤抖,大小鱼际肌中度萎缩。实验室检查:RBC4.1×1012/L,HGB105g/L,WBC3.9×109/L, PLT230×109/L。TSH0.03 IU/L, FT319.2pmol/L,FT434.4 pmol/L。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心脏病(甲心病)。予以进口甲巯咪唑20mg,2次/d,盐酸普奈洛尔10mg,3次/d,及其它辅助治疗。入院第三日晚8时许,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淋,惊恐面容,紧握医生手不松开,双手颤抖,意识清醒,诉有窒息感和濒死感。测血压140/95 mmHg,心率195次/min。予以吸氧,静推地西泮5mg。急查血生化与入院时无明显变化。30min 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测血压128/86mmHg,心率130次/min。约1时许安静入睡。自后均在晚8~10时左右均发生类似病情,偶有有一晚2次发作,每次持续时间30~60分钟不等,予以同法处理后均可缓解,10天后未再发作。
作者:王道建;刘喜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探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现对笔者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接诊的9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并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给与干预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前身体指数无任何差异性(P>0.05),通过治疗效果对比得知,干预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为77.7%,干预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实施干预性护理(术前及术后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能够大限度地缩短病程,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效果。
作者:卢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从环境、心理、体位、治疗、二便排泄、疼痛等六个方面探讨舒适的护理措施。结果:让病人心境处于佳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论:实施舒适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临床护理的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关林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本研究通过检测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 的变化,以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DEACMP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DEACMP患者选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住院病人,均符合DEACMP的诊断标准[2]。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0.5±7.1岁,昏迷时间5~40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7~28天。常规治疗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8±8.1岁,昏迷时间5~31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8~31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随机选择健康者17例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48.8±7.9岁。
作者:李炳选;高茜;孙锡波;陈传磊;侯爱武;陈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性化护理是当今护理界的热门话题,因为护士面对的是人,护理服务不是简单的、一般的职业服务,而是特殊服务人性化护理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服务举措,使被服务者体会到人性的存在。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运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护理、助产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并针对个体、家庭、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调适,为其提供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健康照顾,尤其强调提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为了母婴健康,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不断有新的拓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英;丁辉;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随着应用的广泛,常出现一些与治疗目的完全相反的矛盾效应,使得临床治疗复杂化,若不能正确识别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鉴于此,本文综述硝苯地平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矛盾效应,以引起临床使用中注意。1抗高血压与诱发高血压的矛盾硝苯地平通过钙通道阻滞作用,即阻滞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动脉阻力使血压下降机制,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并且对于低肾素型高血压可增加肾血流量,对于不能耐受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者亦有效。硝苯地平还可遏制高血压靶器官的病理过程并使其逆转。目前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与原本治疗高血压相反,使用过程中或突然停药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Bursztyn⑴报道一例71岁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治疗4个月停用,3天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120次/分,血压300/200mmhg,并有肺水肿,立即恢复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下降。认为硝苯地平使钙离子丧失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钙超敏感,一旦停用因血管对钙超敏,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骤然增大所致。从而提示抗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后应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不可突然停药。
作者:崔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尿崩症患者出现多尿,尿量4000~10000 ml/d,经过3~14 d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得到良好的控制,无1例死亡。随访3月,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结论:对未发生尿崩症的患者在术后1~58 h内严密观察;对已经发生尿崩症的患者,要持续观察24 h~48 d。经过精心护理及治疗,本组38例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蔡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院的医疗活动中药学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逐渐提升服务理念,社会快速的发展,医院药学管理工作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基层医院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人员素质、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药物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就基层医院如何摆脱药学管理传统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与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快速发展互相符合的对策,旨在促进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发展呈现健康均衡的趋势。
作者:包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高血压方面的价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试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两年。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测血压频率、遵医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住院频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频率。
作者:毛玉芳;余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由Kramer先开发,是以对流和弥散来达到清除溶质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将患者血液引出通过含高通透性膜的滤器,经过对流或(和)弥散清除毒性物质和体内储留的水分。纠正酸碱代谢紊乱,并补充适当的置换液以血液净化和容量控制的目的。治疗过程连续24小时进行。因治疗时间长,清除毒素和水分缓慢均匀,更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易发生低血压或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肾衰竭患者。2008年4月~2009年6月我科实施床边CRRT 患者104例,通过严密的监测及正确的科学的护理,保证了CRRT的有效运转,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应用CRRT对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胸腹水急性胰腺炎及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衰(MODS)等危重患者救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体会。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2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6例。术后因心脏破裂死亡2例,其余均经ICU监护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孙新月;牛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且十分凶险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病率为4-6/10万,发生于足月妊娠产妇死亡率高达80%以上(1)。现将我院成功救治1例羊水栓塞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农民。孕1产0孕40w+5,因家属要求剖宫产于2012年9月25日入院。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胎心胎动正常。B 超提示:单活胎头位,羊水过多,胎盘Ⅲ级。WBC8.57×109/L, RBC 4.04×1012/L,Hb117g/L。血型 O型。PT 12.2秒(正常值11-15秒)、INP 1.02(正常值0.8-1.3),APTT 24.5秒(正常值25-45秒),FIB 567mg/dc(正常值200-400mg/dc)TT 11秒(正常值8-15秒)。心电图正常,常规备血400 ml。
作者:周翠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恩替卡韦是抗 HBV 环戊基多嘌呤核苷类似物,有很强的抑制 HBV 复制的作用,因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较低,长期应用无法避免耐药,停药复发率高。如何提高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HBeAg血清转换率,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是临床医生探索的课题。本研究对恩替卡韦治疗2-4年的经治患者换用聚二乙醇干扰素治疗,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龙湘珍;欧阳珊珊;卫红;王萱;张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亚叶酸钙片剂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甲氨蝶呤,并于20小时后使用亚叶酸钙进行灌胃,并对小鼠的生存情况进行观察。并使用MTT法对亚叶酸钙在5-氟尿嘧啶中增效情况。结果:模型组以及联合组,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联合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5-氟尿嘧啶的增效上,亚叶酸钙组的Hep-2癌株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叶酸钙在肿瘤化疗中具有很好的增效减毒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靖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