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候宝贤;郭宝磊;宗丹;关和宇;潘梁;王鹏;裴卓斐
消化道出血作为脑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出血压迫、手术创伤、头部撞击伤等使患者处于高应激状态,而导致的胃肠粘膜病变[1];其次是由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高压状态影响下丘脑及脑干功能,而导致胃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形成,引起消化道出血。而其又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因此早期应用恰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对缩短病程、减少消化道出血非常重要[2]。现就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与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现有营养支持方式临床现有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肠内营养有经口进食、传统管饲、肠内营养泵管饲,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
作者:王力;张倩;戴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纯母乳喂养是6个月以下婴儿良好、安全的食品,但当婴儿6个月龄以后或体重达到6-7公斤应及时添加补充食品以补充婴儿迅速生长发育对大量营养素的需求。
作者:卢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是一次性的,它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免除了病人对检查的恐惧心理,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使病人容易接受。胶囊内镜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以及护理干预后的住院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劳累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Ρ<0.01,两组患者在药物依从性差、心功能差、饮食不合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本研究中在护理干预前后,经济条件较差患者的比例一致。结论: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对患者的病态心理以及日常生活进行适当的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陈建玲;蒙彩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稳心颗粒与慢心律合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用慢心律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与慢心律合用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值得肯定,且服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全萍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例未进行肺泡灌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未灌洗组)和60例经过肺泡灌洗的大叶性肺炎的患儿(灌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灌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及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非灌洗组(P<0.01),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灌洗组高于非灌洗组(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非灌洗组高于灌洗组 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可明显减少患儿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其短期并发症多呈一过性,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大叶性肺炎的远期并发症。
作者:何艳芳;刘凤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基层医院的护士长即为病房护士长,在护理部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为医院护理管理中一线护理工作的管理者,是病房护理单元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1];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指挥者和实践者;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将本人在工作中的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作者: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内科疾病所致支气管胸膜瘘的各种致病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16例内科疾病并发的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病因、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16例中6例行胸腔冲洗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5例行纤支镜纤维蛋白胶封堵,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肺叶切除,2例行瘘口切除修补。结果:6例保守治疗者痊愈5例,1例治疗失败,后行瘘口切除修补痊愈;5例纤支镜蛋白胶封堵者4例痊愈,1例复发后再次行封堵术痊愈;手术治疗5例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除肺切除术外,内科疾病也是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重要致病原因。此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注重观察,早期诊断,一旦发生应及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内科保守治疗、支气管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作者:李琳;金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的烧烫伤特点,提出预防对策及治疗重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婴幼儿烧烫伤病人,根据年龄特点、致伤原因、居住环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上婴幼儿烫伤发生率为所有烧伤病例的61.72%。平均年龄为1.32+0.73岁,51.43%是非洗澡相关因素致伤,48.57%则是由洗澡引起。60.29%的病例来自农村。结论:婴幼儿烫伤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农村病例多。预防对策应重在加强对家长、抚教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受伤后的正确处理。有必要借助于公众媒体宣传。
作者:谢滔;黄贤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后自控镇痛(PCA)的随访护理对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镇痛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由麻醉护士随访指导护理,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琳;万效梅;尹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体衰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日趋增多。如何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止各种老年人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医学界正在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紊乱则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因此,从营养学角度探讨衰老的机理和生理变化,研究老年期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十分必要。1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1.1代谢功能降低:基础代谢下降,老年人较中年人相比基础代谢大约降低15%-20%,,这与代谢速度减慢,代谢量减少有关。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
作者:陆春静;贾银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喷激素治疗鼻源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诊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鼻源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进行追踪治疗及随访。结果:应用布地奈德后患者涕倒流、慢性咳嗽、鼻堵、头痛等主观症状逐渐改善,8周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鼻喷激素对鼻源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谷曼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本文就近年国内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欣母沛、卡贝缩宫素、脑垂体后叶素等药物的研究应用,乳胶管止血带在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应用、动脉栓塞(TAE)治疗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子宫体部环形捆扎术、改良B-Lynch缝合法、经阴道宫颈缝合和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等手术治疗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明显。1991~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80.0/10万降为47.7/10万,下降幅度为40.4%。
作者:唐荣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临床应用治疗喉部疾病的方法。方法:选取近11年接受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的病例210例,其中男116例,女94例,年龄13~70岁,对手术方法与相关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喉部病灶均得到有效清除。结论:电视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技术在治疗不同的喉部疾病,咽喉部结构暴露清楚,图像放大清晰,手术操作精确方便,疗效满意。
作者:陶麒;张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因车祸、跌伤及高处坠落所致,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伤椎得到大程度的恢复其生理序列、椎管解剖的重建和延迟性的脊柱畸形和失稳的预防,从而获得一个无痛和稳定的脊柱,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并发症多,心理压力大,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对该类损伤病人的治疗期间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及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采用自行设计的自锁式悬吊牵引架,进行垂直牵引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使骨折椎体缓慢复位,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胸腰椎骨折采用悬吊牵引法可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方便患者二便,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大的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秀清;武爱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分为透刺电针加TDP(治疗组)50例,透刺电针(对照组)45例,对照组针刺患者太阳、阳白、合谷等穴,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P。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刺加电针基础上加用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作者:杨志斌;王砚凯;李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了346例压疮患者使用新型伤口敷料的护理体会。认为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变问题,还对整体的健康造成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压疮护理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评估、选择适合的伤口敷料并配合全身整体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减轻疼痛。
作者:吴三梅;武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把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口服厄贝沙坦75mg/d;盐酸贝那普利组36例,口服盐酸贝那普利5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厄贝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盐酸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厄贝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盐酸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大致相等,但厄贝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
作者:孙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新生儿眼底病变情况,探讨新生儿早期眼底检查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眼底检查情况。结果:共有500例高危新生儿完成眼底检查,其中眼底异常105例。结论:对于全身系统存在较严重疾患的新生儿,应早期进行双眼底检查。
作者:夏红玉;许江涛;肖亦爽;金顺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护理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基础护理,麻醉护理,人工給氧等方面。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完善的疗中、疗后护理是确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刘秀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