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8例护理

青友芬

关键词:腹腔镜, 肝切除术,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结果:38例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36例在全麻腹腔镜下完成肝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6例,阑尾切除1例,肝肿瘤腹腔镜直视下射频消融16例。38例无死亡,无胆漏、腹腔内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及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d(5~16d)。结论:腹腔镜下肝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护士通过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及时有效的出院指导,对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预防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人流术的护理配合

    在妇产科门诊患者中,因避孕失败,未婚先孕及早孕因病毒感染,服用致畸药等需终止妊娠的人数日益增加。无痛人流术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及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解除早孕妇女人工流产的痛苦,并且减低手术难度。我院自2005年1月开始行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10000余例,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术中监护等相关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无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普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门诊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10925例无痛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5~46岁,停经42~90 d,尿妊娠实验(+),B超提示:宫内早孕,无心肺、肾疾病及手术禁忌证,且自愿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者。

    作者:李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0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总患病率已占恶性肿瘤首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中的70%-80%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2/3的病人确诊时已属ⅢB期及其以上,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中医药在配合西医手术、介入、化疗增敏减毒和在晚期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通过机检中文科技期刊和CAJ以及手检1980一2012年间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文献,对509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分析,现将其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何晓阳;韩林;刁本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目的:强调医务人员重视职业暴露与防护。方法:通过讲述全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措施,阐述护士职业防护的必要性。结果:全科护士职业危害明显减少。结论:职业暴露所产生的危害时刻伴随着全科护士,而职业危害的防护,关键在于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作者:罗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临床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7例实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8例,对其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对其采用丙泊酚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祁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水凝胶敷贴治疗老年浅表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本研究探讨水凝胶敷贴治疗老年浅表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老年呼吸肿瘤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住院发生浅表性静脉炎的80例患者(男78人,女2人,平均年龄=8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将水凝胶敷贴贴于患处,对照组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和肝素钠乳膏涂擦,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的患者3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I度总有效率达100%,II度总有效率达80%,III度总有效率达66%,对照组以50%硫酸镁组为代表,I度总有效率为90%,II度总有效率为66.7%,III度总有效率为0%,治疗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水凝胶敷贴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湿敷和肝素钠乳膏涂擦。

    作者:鲍云霞;刘英;徐国纲;来纯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总观察时间为4周,前2周分别予对症治疗,后2周停用任何治疗便秘的药物和中药穴位敷贴等手段。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P>0.05);第14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P>0.05);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病人疗效肯定,且标本兼治,耐药性低,效果持久。

    作者:谷红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悬吊牵引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优点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因车祸、跌伤及高处坠落所致,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伤椎得到大程度的恢复其生理序列、椎管解剖的重建和延迟性的脊柱畸形和失稳的预防,从而获得一个无痛和稳定的脊柱,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并发症多,心理压力大,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对该类损伤病人的治疗期间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及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采用自行设计的自锁式悬吊牵引架,进行垂直牵引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使骨折椎体缓慢复位,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胸腰椎骨折采用悬吊牵引法可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方便患者二便,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大的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孟秀清;武爱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结果:治疗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在治疗前2周内为33.52±2.84mmHg,治疗后2周内复查为14.47±1.24 mmHg;门静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的血流量均降低,差异在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术治疗门脉高压、脾亢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FPG 2hPG HbA1c TG HOMA﹣IR BMI均下降,HOMA﹣β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更明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胃肠不良反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可显著改善血糖、降重、降脂、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敏;魏丽;邱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予基础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卡尼汀1.0g iv qd,疗程8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内SOD、MDA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红细胞内SOD浓度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倩;郑金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非惩罚、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2011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12年执行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12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11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11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非惩罚、主动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包钢凯捷公司已婚女性妇科体检结果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包钢凯捷公司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探讨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主要病种、好发年龄、有关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单位156例已婚妇女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妇女查出患有妇科病65例,患病率为41.7%;前5位疾病分别为生殖道炎症(39.46%)、子宫肌瘤27.69%)、乳房肿块(13.85%)、卵巢肿块(7.69%)、子宫内膜异位症(4.61%)。患病年龄以26~49岁为主,且有年轻化趋势。结论:加强对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定期妇科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张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执行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管的护理、预防的漏气发生、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9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d,创面经植皮后再次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12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7~14d后,创面经植皮加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愈合,9例创面经植皮纱包加压包扎植皮成活治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认为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对术后管道落实综合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史秀凤;杨作勤;刘艳梅;杨丽;薛倩;王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2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超声造影分析其超声增强廓清方式、造影参数以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7名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中,5名患者周围腺体比超声造影后增强晚,周围腺体廓清比超声造影后早,呈高增强。20名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后,廓清增强程度与增强方式均呈现多样性。15名患有甲状腺癌患者中,对其进行超声造影后,有13名患者增强廓清要比周围腺体晚,呈低增强状态。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能为其提供大量信息,有利于甲状腺结节治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邱红;徐慧(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痛胸闷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期间的溶栓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胸痛胸闷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中的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所有的患者为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对猝死前明确有胸痛胸闷的、通过临床分析基本排除主动脉夹层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心搏骤停患者。这些患者中排除绝对禁忌证。同意并且进行溶栓治疗的为溶栓组共13例。这些患者中未溶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33例。对他们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溶栓组ROSC率明显增加,但存活率无明显区别。结论:虽然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但ROSC率明显增加了,这说明在胸痛胸闷性猝死患者,溶栓治疗是促使此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伟钧;田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分析,以期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使用中会出现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其说明书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增强防范意识,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翠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予以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分别评定SLE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SLE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比较,SAS及SDS量表显示焦虑及抑郁情绪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董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观察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中药药氧治疗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缓解作用。方法:对70例有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2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方法,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药氧治疗。经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有效率,有效率分别为87%与95%,对患者进行复查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治疗对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燕;公培梅;王孝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钠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低分子量肝素钠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治疗4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UAP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郑金艳;张倩;高希春;张芙蓉;宋树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干预与院外指导对减少儿童哮喘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66例哮喘患儿,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患儿开展家庭自护理;干预组患儿开展院内护理干预及院外指导。患儿出院后均接受1年的随访,期间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发病及就诊次数、住院总天数以及PEF值。结果:随访期间,常规组/干预组的发病次数、就诊次数以及住院总天数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上述对照可知,针对哮喘患儿积极开展院内干预及院外指导能够提高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发病及就诊次数明显减少。

    作者:李保存;郝春霞;徐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