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论县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持续发展之路

万强

关键词:县医院, 三级乙等, 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医院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并让医院笑傲于三乙医院之列。纵观县级医院发展历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走“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的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应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4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0例,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332例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0.30%明显低于对照组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景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

    在目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是药护协作的模式下,护士要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加强医、药、护、患合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潘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氧化樟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心急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心急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影响,评价氧化樟脑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功能II~IV级(NYHA)的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氧化樟脑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氧化樟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心急梗死后心衰的疗效较常规治疗更好,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张大志;张童玲;李自博;胡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保留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给予保留子宫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有47例治愈,3例复发,治疗有效率为94.0%;术后出现尿潴留、阴道感染、神经损伤、网片脱出、网片侵蚀等并发症,经过后期治疗均痊愈。结论:给予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保留子宫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汝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西医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西医(以机械通气为例)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抢救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机械通气后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这些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要遵循“宁早勿晚”原则尽早给患者机械通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提高临床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晓云;褚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曲马多-丙泊酚组合用于无痛人流93例报告

    协助妇产科医师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是麻醉科工作的一次重要内容,以往麻醉用药单纯使用丙泊酚一种药物,但由于其镇痛作用缺失,作用不全面,麻醉效果不满意,我科自2010年9月开始使将丙泊酚和曲马多这一新组合用药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中,经360例运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本人亲自参与实施的9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即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集中配置,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是在符合GMP标准、依照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输注药物的配制。而生物安全柜配制室主要是进行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药物配制的场所。我院于2011年5月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并设立了万级洁净配制间,内置局部百级BSC-ⅡA2生物安全柜7台及局部百级层流台9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建立是我院管理创新和实现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使开放的配置环境转移到更为洁净安全的环境,能明显减少药物对配置者的危害,但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密闭的工作环境、连续、机械的配置工作对配置人员的身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职业的危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赵贵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38例气管插管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9例。A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 B组患者同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完成经鼻FOB 插管的时间、不同时点HR、MAP、S PO2的变化,记录插管完成时间及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鼻FOB 插管时间分别为(120±72) s 和(135±70)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时A组MAP、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2时B组MAP、HR明显减慢(P<0.05)。两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吸入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为纤支镜下清醒气管插管提供有利条件,患者痛苦轻,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少钊;郑辉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脉通、尿激酶,复方丹参,烟酸占替诺等药物,每周2次颈动脉缓慢注入,治疗脑梗死。治疗组患者198例,对照组198例,2组同时给以活血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每日一次静点。两组均治疗20天左右,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及ADL评分(Bathel指数B1)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4.3%,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加压治疗脑梗死更有利于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ADL的提高,疗效满意。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后再灌注无复流现象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急性心梗再灌注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全面评价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在指导临床决策上起着重要作用。心肌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后,部分患者即使解除了心外膜血管阻塞,其所供应心肌组织仍未获得有效血流灌注的现象。无复流的诊断主要在于冠脉造影提供的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心电图改变上抬的ST 段迅速回落是心肌有效灌注的重要标志。随着再灌注治疗的关注点从心外膜大血管血流恢复逐渐转移到心肌灌注,将有更多评价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方法走向临床服务于大众。

    作者:黄丽花;色图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宁夏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方法:成立培训管理机构及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选择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及结果分析。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结果:实验组的考核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培训效果论证了此种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适宜在全区中医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刘晶;李梅;李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论县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医院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并让医院笑傲于三乙医院之列。纵观县级医院发展历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走“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的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万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将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回性分析。结果: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率高,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往往多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近年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既使无心脏病表现,心电图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现将我院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规律以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本组糖尿病12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品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为2型糖尿病(T2DM),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120名患者中糖尿病程6个月~21年。入院后常规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还进行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项目测定。其中有20例行心肌酶学及24小时心电监护,监护时问3天~4天,63例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作者:茹艳;色图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指的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在紧急的抢救与处置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作者:黄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氢氟酸烟雾吸入性损伤5例临床分析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式为HF-H2O,相对密度1.15~1.18,沸点112.2℃(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8.2%)。氢氟酸广泛应用于氟化工生产,高浓度氢氟酸常形成烟雾状,易被吸入,发生烧伤。氢氟酸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且氟离子渗透力强,可与Ca2+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致使血浆Ca2+浓度下降及骨质脱钙,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和深部组织迟发性剧痛。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根据氢氟酸的特点,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马江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报告

    现就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患者20例治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左半结肠梗阻10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腺癌2例、黏液癌1例);左半结肠损伤8例(脾曲、乙状结肠刀刺伤各2例,车祸致结肠破裂3例,直肠上段破裂、乙状结肠1例)。1.2术前准备:有效的胃肠减压,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纠正休克、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用的抗菌素有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通常给予联合用药),改善全身情况,为手术做好准备。

    作者:冯佳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出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之中的9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对两组妇产科患者主要以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感、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患者的病情康复程度等主要内容调查后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很大,也能有利于患者的积极恢复。

    作者:和旭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2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顾仕琼;程昌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的性能验证

    目的:对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等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分别使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EP5-A2、EP-17A对其精密度和灵敏度进行评价,使用HCV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确认试验对其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化学发光法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厂家数据一致结论: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符合要求。

    作者:陈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