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职生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黄智森

关键词:中职生, 生理学, 教学改革
摘要: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医学基础课中的生理学也尝试教学的改革。通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方法等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

    甘露醇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损伤,甚至坏死、残疾。在儿科发生甘露醇外渗较成人更多,更严重。为降低小儿甘露醇外渗引起的严重后果,积极探讨小儿甘露醇渗漏的预防现状、影响因素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阐述小儿甘露醇渗漏的护理研究进展,为今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肖翠萍;万娟;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卒中

    基于SPARCL研究证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从基础理论研究结果和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看,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有益的,已将他汀类药物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写入了脑卒中防治指南。

    作者:王晓赟;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实施整体护理,研究该护理方法对介入手术患儿的成效作用。方法:对95例患儿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在全麻下介入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护理方法对患儿介入手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一定成效。

    作者:谭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功血患者的护理

    对150例功血患者在宫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治愈81例(62.7%),有效35例(22.2%),好转20例(13.5%),无效3例(1.6%)。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物品及阴道准备工作,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注意阴道流液、流血情况。认真讲解术后复查的重要性及复查时间,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金瑞玲;买茹;徐贵红;牛慧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人们日常工作中,腰椎所需承受的重量极大,腰椎部位极易出现损伤,在该时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人群愈加年轻化。当前我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针灸推拿法及腰麻通胶囊等,但经笔者调研,目前我国尚无补肾壮骨胶囊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因此,笔者根据自身诊疗经验,浅述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仅供各位医学界同仁参考之用,如文中所述内容存有偏差,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导。

    作者:朱焕涛;朱立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对提高显微镜的使用寿命、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技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多种角度探讨了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杨琴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某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98例、96例,对照组产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产后育儿自我效能评价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干预组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评分27.79±5.78,高于对照组的23.45±4.33(p<0.01)。结论:产前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育儿自我效能。

    作者:刘伟;张德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张荣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急性酒精中毒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全部病例均化验心肌酶CK、CK-MB、LDH、AST、做心电图,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用1,6-二磷酸果糖、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心肌酶CK、CK-MB、LDH、AST、心电图的好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使用方便、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志炜;张家贵;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部淋巴结核的CT影像分析(15例)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核的CT影像表现,提高CT的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主要症状;结果:多发13例,平扫密度均匀和不均匀共同存在,边界清楚或模糊,其中5例增强呈多种强化方式,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多环形强化及分隔状强化,其中,以环形及多环形多见;1例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匀强化;1例可见大片状坏死,边缘模糊,增强后壁呈花边状强化,其内见乳头影。结论:结合病史和CT表现,可提高诊断颈部淋巴结核的的准确性。

    作者:陈尚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4.1%、73.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7%,对照组为85.3%,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综述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探讨剖宫产不是唯一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是一种可选择的措施。方法:现选择我院154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分娩方式,结论: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在严密监控下,阴道试产是一种安全的,可行性措施。

    作者:裴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COPD 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对其施行健康教育,时间为12个月,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认知水平主观指标和肺功能比较。结果:经过干预后,干预组的83例患者的认知水平较对照组的67例患者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是没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和能提高肺功能检测指标。

    作者:葛梅;柏风云;卢丽;宋喜珍;程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肠外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天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7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38·9%,无SIRS组为0%(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100%,阴性组为40·7%(P<0·01)。PCR阳性者85·7%发生感染并发症,阴性者无一发生(P<0·01)。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5·9%,显著低于PCR的检测结果(20·6%,P<0·01);血培养阳性者,PCR检测均呈阳性。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占71·4%。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胃肠外科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早期(2h)即可发生BT,以大肠杆菌为主,术后SIRS和感染并发症与BT密切相关。

    作者:袁柳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进展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以现代科学育儿新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改变传统育儿习惯的错误做法和不利影响,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综述从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作者:刘云芬;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在乳腺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在乳腺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组,治疗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热奄包热敷于患侧上肢相关穴位及配合穴位按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肩关节疼痛变化程度、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上臂肿胀臂围的测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肩关节疼痛症状(t=7.58,t=12.63,t=11.59)。肩关节功能活动(X2=35.62,X2=25.13 X2=26.51),上臂臂围恢复程度(t=6.58,t=8.63,t=10.39),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在乳腺癌术后能减轻肩关节疼痛,使肩关节功能活动更灵活,能减轻上臂肿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谭秀卿;聂广杰;伍丽容;肖曙娴;温威;吴祖培;陈宇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实践

    为迎接复评审工作,护理部通过全员培训,加深护士对新评审标准特点和要求的理解,关注将患者安全、护理内涵建设、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关注多系统的综合评价及护理质量改进后的效果。通过解读标准、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反复自查自纠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找问题,抓重点,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兰晓娥;姚美蓉;吴雪华;李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安全的前提,在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差错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根据本人从事手术室护理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谈手术室护理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黎美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盆环牵引术的护理

    自2010年以来,我院为矫正脊柱畸形施行颅盆环牵引术158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综合报道如下。1牵引装置及操作方法颅盆环牵引装置主要包括颅环、盆环、支撑杆三部分。颅环通过螺钉与头骨连接,盆环通过两根骨圆针或螺钉与骨盆连接,支撑杆连于颅环和盆环之间进行支撑。具体操作方法:1.1在颅骨眼眶上缘2厘米及耳尖上1厘米两侧各钻2枚螺丝钉,穿过颅骨外板,将以金属头环固定于颅骨伤。

    作者:程敏;齐锦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淡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作者:李均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