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对其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朱芬芬;濮丽萍;张思聪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大五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9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9.51%的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未达到正性水平。回归分析显示严谨性、经验开放性和阳性症状是评判性思维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对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具有良好预测效果,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培养护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在长春召开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于2014年7月18-20日在吉林长春召开。本次社区护理会议的主题是“搭建平台,借鉴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86名社区护理代表出席了大会。

    作者:中华护理杂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一周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参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调查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一周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主参与问卷(IPA)对271位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一周的社会参与总分为(61.14±13.44)分;各条目均分为(2.45±0.54)分。研究对象的焦虑得分为(8.43±4.88)分,阴性为152例,阳性为119例(43.9%);抑郁得分为(8.48±4.79)分,阴性为145例,阳性为126例(46.5%)。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得分与社会参与得分成正相关(P<0.01)。结论:心理状况和社会参与密切相关,在康复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其负性情绪,以改善其社会参与障碍。

    作者:贺亚楠;周嫣;周兰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职业性腰背痛培训在缓解I CU护士腰背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职业性腰背痛培训在缓解ICU护士腰背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7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2)。实验组进行30min的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和10min的腰背部肌肉锻炼操指导;对照组只进行30min的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13±0.72)分,对照组VAS评分为(3.23±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职业性腰背痛培训能有效缓解ICU护士职业性腰背痛。

    作者:田素斋;唐丽梅;宁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分享心血管学科建设中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管理策略,思考并展望未来发展。

    作者:秦彦荣;胡晓鸿;靳燕芬;范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构建科学、全面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专家40名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专家函询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7,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0%、92.1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8、0.31。终形成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确定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锐;石秀杰;宋艳;谷晓丽;吴琼;宋知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血管疾病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心血管病死亡居各类疾病之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心血管病预防中的护理干预方法、护士在心血管病预防中的角色和作用等方面对国外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护理工作者在心血管病预防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丁舒;吴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要点解读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以《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为教材,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危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常用降压药、家庭自测血压、血压的自我管理、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等。目的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隋辉;李庆印;郝云霞;王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肿瘤化疗消化道症状综合评分系统软件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消化道症状综合评分系统软件对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肿瘤化疗消化道症状综合评分系统,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构建的患者参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的化疗消化道症状综合评分软件系统,对2012年4-10月的144例住院化疗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录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进行使用测试。结果:该软件临床应用方便,信息收集完整,数据处理快捷,数据查询、统计快速准确,数据库维护安全可靠,可为医务人员临床决策提供信息。结论:该软件能有效地进行消化道症状动态评估和监测,科学系统地收集患者信息,为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患者应用网络系统报告临床结局等提供帮助。

    作者:邓本敏;唐玲;皮远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护理管理》微信订阅号开通一周年

    7月23日,《中国护理管理》微信订阅号开通一周年,网友在微信平台“互动社区”参与话题,为本刊微信订阅号留下祝福和建议。《中国护理管理》微信订阅号为业内精品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专业的护理资讯、科研写作及护理管理常识,同时打造集投稿查询、过刊文献免费浏览、医院护理风采展示、护士交流互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本订阅号开设护讯、天使风采、行业资讯、科学管理等栏目,欢迎各地护理同仁为本平台提供优秀稿件和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hlgl@vip.163.com,联系电话:010-6331876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对COPD患者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v5.3软件包处理,以肺功能[FEV1、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6min步行距离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FEV1方面,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6min步行距离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并呼吸肌锻炼有益于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及体能状况。

    作者:田凌云;张莹;田含章;姜鲜银;李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在临床医护人员中推广预先指示观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298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护人员预先指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86.6%的医护人员支持使用预先指示,子女情况、患者家属因素(曾遇到患者家属因治疗措施争执)、患者自主权、促进安乐死的应用、有被滥用的可能(患者可能被迫签署及医生会忽视病情)、医护人员主观因素(工作中情感负担过重、讨论预先指示显得冷漠麻木及应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等为预先指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的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为预先指示的应用做好准备。

    作者:张汛滔;郭燕;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诊胰岛素首次注射患者技能管理

    目的:评价对门诊胰岛素首次注射患者进行系统、综合的技能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和技能调查问卷、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80例门诊胰岛素首次注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技能管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变情况。结果:系统、综合的技能管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总分为(77.31±10.64)分,较干预前的(70.24±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和技能调查答错率仅为5%~25%,比干预前降低了35%~55%。结论:对门诊胰岛素首次注射患者进行技能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者:万霞;谈静;樊春华;陈明珠;吴颖;曹蓉;陆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郭彩利;林欢;孙春红;樊婷;余艳丽;王宁;周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5-11月和2012年6-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行肘关节松解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5-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12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评估患者,采用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同时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同时比较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肘关节松解术的患者中进行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春玲;孙胜男;孙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小儿重症监护室(PICU)护士对于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开展相关培训,指导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PNKAS)”及一般资料问卷,对北京市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48名P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先心病PICU护士对小儿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总体较差,平均得分为(14.02±4.03)分,平均正确率仅为34.20%;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士对小儿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心病PICU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缺乏,应加强对其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教育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疼痛处理。

    作者:郑中燕;李庆印;贾艳;梁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及体会

    根据护士的学历、专业技能、年资等将护士分为4个层级,界定各层级护士职责,进行培训、使用、考核等。通过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护理质量及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得以提高。

    作者:杨秀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患者皮肤交接单的优化设计在手术全期患者皮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优化后的手术患者皮肤交接单,对手术全期患者进行连续、动态、全面的评估,以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原有手术护理记录单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表格、人体四面图示、文字书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培训,规范手术患者皮肤交接单的临床应用,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皮肤情况。结果:使用优化设计后的手术患者皮肤交接单的患者,皮肤异常情况的发生率降低。结论:手术患者皮肤交接单的使用利于手术全期患者皮肤的质量控制检查,有效减少了因问题皮肤的交接遗漏而致的患者皮肤损伤。

    作者:刘艳华;李慧;高小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士人文关怀行为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的人文关怀行为和职业认同,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关怀评估问卷修订版(Modified CARE-Q)和职业认同量表,对49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行为的评分为(268.1±37.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士职业认同评分为(30.92±9.28)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人文关怀行为评分与其职业认同呈正相关(r=0.165,P=0.000)。结论:临床护士社会心理或情感维度的人文关怀行为仍然有待提高,通过加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来改进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是可行的。

    作者:邱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个案管理对改善肺癌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实践对改善肺癌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将92例肺癌疼痛患者按不同病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接受疼痛个案管理,对照组接受疼痛常规护理。分别于住院首日及第7日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强度、焦虑程度、疼痛影响评定及疼痛控制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强度、疼痛控制满意度、焦虑程度及疼痛影响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案管理能够改善肺癌疼痛患者的疼痛相关症状及焦虑程度,应针对肺癌疼痛患者积极地开展个案管理。

    作者:李虹彦;郭绍宁;殷欣;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调查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广州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40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其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61.49±3.70)分,各条目平均得分为(2.78±0.44)分。其中,法律/伦理实践维度得分高,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得分低;职称和手术室工作年限是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仍须提高;核心能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

    作者:曾英玉;杨冬叶;吴晓丹;张美芬;成守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