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腺肌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陶婷;陈士岭;陈薪;叶德盛;许丽娟;田小龙;刘玉东;牛静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临床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与GnRHa降调节的长方案相比,GnRH拮抗剂方案对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有不利影响(25.0%vs 45.0%,P=0.184;66.7%vs 27.8%,P=0.247),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患者(0%vs 30.8%,P=0.025)。结论子宫腺肌病降低不孕患者IVF/ICSI-ET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且增加流产率,GnRH拮抗剂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ET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GnRHa长方案能够增加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敲低MSX2对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MSX2基因在胰腺癌PANC-1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间充质-上皮转化(MET)转变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2000将含有MSX2干扰序列的质粒(共3种,分别命名为shMSX2-1、shMSX2-2和shMSX2-3,转染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NC)转染PANC-1细胞,利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MSX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检测干扰效率,并选取干扰效率高的一组用于后续试验;进而检测EMT相关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和划痕试验比较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3组干扰质粒中shMSX2-1的干扰效率高,CCK-8试验结果显示敲低MSX2可明显抑制PANC-1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敲低MSX2可明显抑制PANC-1细胞的侵袭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而Vimentin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敲低MSX2后细胞形态由松散的长梭形变成紧密连接的椭圆形。RT-PCR发现敲低MSX2后转录因子twist和snail表达降低(P<0.05),而slug和zeb1表达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敲低MSX2可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并且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表达降低,有发生MET的趋势,MSX2可能通过twist、snail发挥其抑制作用。

    作者:张登勇;马翔;吴斌全;崔培元;刘会春;鲁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v=12;P=0.137)。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作者:黄华军;张国栋;欧阳汉斌;杨洋;吴章林;许靖;谢普生;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的校正方法及跳数计算

    目的:研究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计算修正方法,比较楔形野中心点处手工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对测量结果的剂量/跳数差异。方法对于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6 MV、10 MV光子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水下10 cm处不同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及射野中心点的剂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射野的剂量/跳数。使用加速器输出分割模型手工计算射野的楔形因子,并采用常数因子修正手工计算结果。对手工计算、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下常规二维治疗计划下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和射野中心点跳数的误差。结果以测量结果为标准,校正后,手工计算的楔形因子误差明显减小。其中,6 MV光子线下,60°楔形角下对称野大相对误差由4.2%减小到1.3%,非对称野大相对误差由-4.7%减小到-1.8%。10 MV所有楔形野相对误差由大-3.0%降低到1.1%。手工计算跳数与测量结果对比,对称野相应射野跳数计算相对误差在2%以内,但部分非对称野大相对误差超过5%。比较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其大相对误差小于1.5%。结论使用常数因子可以有效减小输出分割模型计算楔形因子的误差。对于常规二维治疗计划楔形野的跳数计算来说,校正后对称野射野中心点的计算结果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但对于射野边缘与等中心短距离小于4 cm的非对称野来说,需要使用相应的非对称射野处方剂量计算方法,或者采用测量方法或利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的射野跳数。

    作者:黄思娟;陈立新;曹午飞;孙文钊;陈阿龙;刘伯基;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与GnRHa降调节的长方案相比,GnRH拮抗剂方案对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有不利影响(25.0%vs 45.0%,P=0.184;66.7%vs 27.8%,P=0.247),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患者(0%vs 30.8%,P=0.025)。结论子宫腺肌病降低不孕患者IVF/ICSI-ET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且增加流产率,GnRH拮抗剂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ET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GnRHa长方案能够增加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陶婷;陈士岭;陈薪;叶德盛;许丽娟;田小龙;刘玉东;牛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Src激酶抑制剂PP2对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缺氧8 h/复氧24 h),PP2+缺氧/复氧组(PP2+H/R;缺氧前给予10μmol/L PP2作用24 h)。MTT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Src激酶、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细胞存活率降低,而在使用PP2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H/R损伤后细胞凋亡增加,而在使用PP2预处理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Src激酶表达增加,用PP2预处理后Src激酶表达降低。H/R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比值增加,在用PP2预处理后Bax/Bcl-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PP2可对星形胶质细胞H/R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rc激酶的蛋白表达和激活抗凋亡机制有关。

    作者:谷昱琛;童旭辉;于丽;焦浩;余彬彬;董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多肽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采用多肽制备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制备抗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及其抗体,为检测和研究钠泵α2亚单位的组织学分布及其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根据NCBI-Genebank获得大鼠钠泵α2亚单位M1~M2膜外区截断性片段目的多肽(LAAMEDEPSNDN),采用9-氟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目的多肽,并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制备出多肽与孔戚血蓝素复合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免疫4次后获得抗血清,测定其效价。随后采用protein A纯化IgG抗体,并将其用于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泵α2亚单的组织学检测。结果(1)人工合成的大鼠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长13氨基酸残基(LAAMEDEPSNDN-C),理论相对分子质量:1408.48,质谱实测相对分子质量:1407.90;高效色谱分析纯度HPLC纯度>85.5%;(2)ELISA法检测免疫后兔子的抗血清效价均大于1∶512000,蛋白A亲和纯化获得亲和纯化抗体浓度为0.965 mg/ml,按照1∶1000稀释(终浓度1μg/ml),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256000;(3)该抗体按照1∶100~1∶200稀释可用于免疫细胞学检测。结论成功制备高效价抗钠泵α2亚单位截断性片段抗体可用于钠泵α2亚单位的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为钠泵α2亚单位的组织细胞学检测和功能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明娟;张美程;朱参战;张超英;段宗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增殖诱导配体在乳腺癌原发灶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 APRIL)表达分布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APRIL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CD8、CD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强度的关系。分析APRIL表达分布情况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大部分病例均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细胞质、间质细胞及部分基质为APRIL染色阳性。APRIL肿瘤细胞质强度与APRIL阳性间质细胞密度正相关(P=0.009),与Ki67百分比正相关(P=0.003)。APRIL阳性间质细胞密度与CD4+间质细胞密度(P<0.001)和CD8+间质细胞密度(P<0.001)均正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APRIL阳性间质细胞密度升高与较好的预后相关,是DFS(HR=0.313,95%CI=0.107-0.920,P=0.035)的独立保护性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间质免疫细胞广泛表达APRIL,乳腺癌细胞APRIL染色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正相关,提示免疫细胞可能通过分泌APRIL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乳腺癌间质APRIL阳性细胞较多的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于海明;杨俊兰;焦顺昌;李莹;李露佳;王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在体内的转移

    目的:在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上,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体内转移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以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径长至7~10 mm时进行HIFU处理,并设置实验对照组(荷瘤鼠辐照HIFU但保持治疗头功率源开关关闭,即假照组);治疗后每3 d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共观察3周,绘制肿瘤曲线,统计生存率和转移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中黑色素瘤细胞3个标志物的相对表达量以监测血液中循环黑色素瘤细胞的数量,它们分别是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T细胞1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ART1)以及同源转化成对框基因转录因子PAX3);在HIFU治疗后14 d,通过尾静脉注射再次移植B16-F10细胞,观测其肺转移率。结果(1)各自的中位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CI):假照组分别为19.00 d和17.14~20.86 d,HIFU组则分别为26.00d和24.76~27.25 d,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从治疗后第20天起,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差异明显,从HIFU处理后第20天开始,包括处理后第23、26天,辐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假照组(P<0.05);(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IFU组小鼠在治疗后第7天的MAGE-A3、MART1和PAX3三个指标都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14天其MAGE-A3的表达量仍然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3)在HIFU治疗后14 d通过尾静脉再次移植相同肿瘤细胞,HIFU组肺转移灶的数量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肿瘤转移抑制率为42.4%。结论 HIFU处理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转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涉及减少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和瘤细胞在肺部的定植能力。

    作者:李欢;袁世梅;杨敏;段亮;王海燕;查何;李雪茹;孙晖;翁亚光;罗进勇;何通川;李崇雁;王嫣;李发琪;王志彪;周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数据:微生物组学及其他生物医学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生物数据大爆发式地增长。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大数据成为现代生物学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相比,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包括常被提到的3个v(volume, variety, velocity即数据量的巨大、数据类型的多样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快速)。本文针对生物医学研究,详细介绍了大数据的杂乱性、可重复利用性、开放性等几个特点。同时结合微生物组学在元分析方面的新进展,并用实例来阐述了我们在大数据采集方面应该有前瞻性的考虑,提出了在数据管理上如何保护隐私的挑战,探讨了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作者:徐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国产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Dixon)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国产内镜吻合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直肠癌需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的病例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术中研究组使用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ENDO RLC通用内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及一次性钉匣和一次性使用RCS系列端端吻合器,对照组使用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对应产品。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术中所用内镜吻合器的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6604.31±699.95 vs 7822.28±576.9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内镜吻合器应用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还可相对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戎祯祥;张少凌;管建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体外循环堵管风险积分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24 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体外循环堵管风险积分模型。方法研究对象为425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其中302例用于建立体外循环堵管风险积分模型,103例用来验证该模型,观察终点为CRRT体外循环管路堵塞。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 h CRRT体外循环堵塞的风险积分模型的风险评分为0~5分。模型积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0.790(95%CI 0.719~0.826),P<0.001,可较好地判断24 h内CRRT体外循环是否会堵塞。检验结果显示, CRRT体外循环堵管预测积分模型的拟合度良好,预测堵管的发生率与实际堵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2=0.301,P=0.232)。验证组病例中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体外循环管路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体外循环堵管风险积分模型,包括血流量不足、无抗凝剂治疗、HCT、LAC和APTT值等可以预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堵管问题。根据预测可及时提前进行干预处理,减少了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朝生;符霞;梁馨苓;宋利;史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SP 5.0软件确定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应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种群的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系数;通过IBDWS在线软件来明确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使用PHYLIP 3.6软件构建种群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六个中华按蚊种群共123个雌蚊个体的PCR产物成功扩增和测序。PCR扩增中华按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大小为814 bp,平均A+T含量(71.2%)>平均G+C含量(28.8%)。线粒体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等级分析表明中华按蚊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聚类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按蚊种群发展经历扩张状态,而云南种群相对其他种群较独立,在系统树中为孤立一支。结论线粒体COI基因可以作为研究中华按蚊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志。云南种群遗传发育较其他地理种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作者:常雪莲;钟代斌;李小聪;黄亚铭;朱国鼎;魏星;夏惠;陈晓光;方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KA1亚受体在内质网应激致海马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KA1亚受体的表达上调在内质网应激致海马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红藻氨酸组(KA组)、衣霉素组(TM)500μg/ml组、TM1000μg/ml组和TM2000μg/ml组,海马内注射KA或不同浓度TM,不同时间段(1、2、3、4、5、8、12 h)灌注取脑,灌注取脑前进行Bederson体征评分,全脑切片FJB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KA组第3、4、5、8h和TM2000μg/ml组第4、5小时,Bederson体征评分表明中枢神经功能出现明显损伤,FJB染色示海马内细胞死亡增加,免疫组化示KA1和P-eIF2α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KA或TM后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中有KA1的表达,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膜外受体KA1可能首先接受凋亡信号,并向细胞内传导,引起内质网功能紊乱,诱发内质网应激,并进一步促使神经元调亡。

    作者:袁磊;龚济钦;张海霞;钱诗蕾;徐斌;曾杰;赵娟;禹华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1~6月,平均恢复时间为33.32±16.76 d。年龄、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从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到接受治疗时间、球囊使用数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流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郑聪颖;舒航;唐凯;曾少建;毛承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肢制动对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后肢制动不同时期单一肌梭感觉末梢放电活动的改变。方法石膏固定建立大鼠后肢制动模型,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后肢制动3 d组、7 d组、14 d组及对照组。用空气隔绝法,观察制动不同时期单一肌梭的自发放电、0.05 mg/ml琥珀酰胆碱灌流及牵拉至伸长位后肌梭放电活动的改变。结果后肢制动3d肌梭的自发放电活动和对琥珀酰胆碱灌流的反应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制动14 d后伸长位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降低(P<0.01)。单个动作电位时程也随着制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P<0.01)。结论后肢制动可致肌梭的传入放电活动减少,这可能与肌梭自身收缩特性的改变有关。

    作者:赵雪红;张文静;周茜;高艳;樊小力;刘广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诊断价值及验证

    目的:通过对721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能否提示该疾病严重程度,寻找阑尾炎穿孔的佳血常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患者共721例,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与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白细胞分类计数指标对阑尾炎穿孔的诊断价值,找到适指标截断值。另设置验证组467例,用以评价截断值的诊断能力。结果随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大的是淋巴细胞百分比,提示阑尾炎穿孔的白细胞分类佳指标是淋巴细胞绝对值,其小于1.83提示可能存在穿孔,灵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淋巴细胞降低对辅助判断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培培;颜伟;曾智;张冉;向开敏;杜育雄;陈娜;李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替莫唑胺诱导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caspase非依赖的程序性死亡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效应,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在不同时间点处理大鼠脑胶质瘤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MTT法观察抑制率并筛选出优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应用400μg/ml替莫唑胺处理细胞24 h,通过HE染色、Hochest、Western blot、Tunnel、免疫组化观察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的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效应。结果 MTT法、HE染色、Hochest和Tunnel结果显示替莫唑胺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的下调。未发现主要的caspase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C6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而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caspase非依赖途径完成的。

    作者:刘丽华;张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5例,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NTI)。D组缓慢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0.3μg/kg,然后注射丙泊酚1 mg/kg;C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2~0.5 mg/kg。观察丙泊酚用量、可唤醒时间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总用药量和呼吸抑制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体动发生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0.05);循环抑制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深度指数(NTI)C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同单独使用丙泊酚相比能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不良反应,并能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且大大降低丙泊酚用量。

    作者:吉锦泉;王刚;孙柯;周国斌;王志鹏;王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T细胞表位融合肽疫苗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经MHCⅡ通路的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 p 1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重组载体。方法分别合成TAT、IhC和含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融合核苷酸序列,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分别用相应的双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形成TAT-IhC-Der p 1-3T融合基因,并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AT-IhC-Der p 1-3T,Bam 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纯化TAT-IhC-Der p 1-3T蛋白后进行IgE结合试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28a-TAT-IhC-Der p 1-3T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TAT-IhC-Der p 1-3T可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纯化成功;IgE结合试验表明TAT-IhC-Der p 1-3T结合屋尘螨过敏病人血清IgE的能力强于Der p 1变应原(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可表达经MHC通路的编码Der p 1的3段T细胞表位的重组pET-28a-TAT-IhC-Der p 1-3T载体,纯化的TAT-IhC-Der p 1-3T具有较强的IgE结合能力,从而为后续经MHC通路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赵蓓蓓;姜玉新;刁吉东;李娜;陆维;李朝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在臭氧致小鼠肺组织炎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C1)在臭氧暴露下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臭氧暴露建立小鼠肺组织炎症模型,通过对小鼠行为学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类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分析证实模型建立成功后,RT-PCR法检测肺组织TRPC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观察TRPC1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臭氧组小鼠肺组织TRP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证实,臭氧组小鼠肺组织TRPC1蛋白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肺组织中TR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TRPC1可能与小鼠肺组织炎症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扶招弟;周丽芬;黄建荣;郭淑仪;章洁纯;方永标;刘筱蔼;陈庆梓;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