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鹏;申新田;黎奕斌;郑宇珊;熊平;刘叔文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信号调节蛋白1(ASK1)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中中间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及损伤大鼠后肢行为学和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夹伤模型,设ASK1特异性抑制剂Thioredoxin组(Trx组)、ASK1单克隆抗体组(Anti-ASK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odel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于损伤即刻在损伤局部分别给予Thioredoxin、ASK1单克隆抗体、生理盐水各10μl,Sham组大鼠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大鼠定期(SCI后1、7、14、28 d)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GFAP、vimentin的表达,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行为学变化,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电生理的变化。结果 SCI后1 d各组GFAP、viment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7、14、28 d Trx组、Anti-ASK1组GFAP、vimentin的表达较Model组明显下降(P<0.01);SCI后1、7、14 d各组BBB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无明显差异,SCI后28 d,Trx组、Anti-ASK1组BBB评分较Model组明显升高(P<0.01),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峰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1)。结论抑制ASK1可减弱大鼠SCI胶质瘢痕局部GFAP、vimentin的表达,并可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电生理的改善。
作者:黎天尊;晏怡;刘强;夏永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尼达明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氯尼达明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PI/Annexin-V双染检测细胞凋亡;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凋亡抑制蛋白家族cIAP1及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50~250 mmol · L-1氯尼达明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集落形成实验同样证明了上述结果。PI/Annexin-V双染结果表明,随着氯尼达明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加。50、150和250 mmol · L-1氯尼达明作用于MCF-7细胞5 h后,细胞内A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80.67%、62.78%和30.7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氯尼达明作用时间的延长, GRP78蛋白表达上调,cIAP1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增强了caspase-8的活性。结论氯尼达明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活性,诱导其产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ATP的产生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下调cIAP表达及增强caspase-8的活性有关。
作者:邵芙蓉;王靓;储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对Ver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为分析EV71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临床分离的一株EV71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EV71抗原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Vero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试分析病毒颗粒直径和面积密度以及空泡化线粒体的比例和面积密度。结果 EV71感染后Vero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圆形或死亡,免疫荧光检测显示EV71抗原定位于胞质,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胞质中有大量呈团块状分布、晶格状排列的高电子密度病毒颗粒,颗粒平均直径为16.3 nm,平均面积密度为38.3%;线粒体肿胀、变性并空泡化、崩解,空泡化线粒体数量约占90.9%,平均面积密度为89.2%;部分线粒体内可见EV71病毒颗粒。结论 EV71感染Vero细胞后在其胞质中增殖,并可侵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直接损伤并致细胞死亡;线粒体是EV71在Vero细胞内的作用靶标。
作者:林佩欣;申洪;高璐璐;黄业恩;张耀忠;陈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Sjp40在感染新西兰白兔肝脏沉积虫卵及其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免疫定位。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白兔,收集未感染组、29 dpi组和45 dpi组肝脏,Trizol法提取各组肝脏总RNA,以日本血吸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Taqman探针qRT-PCR检测Sjp40 mRNA的表达;提取各组肝脏总蛋白,以硫酸铵盐析法和Protein G免疫亲和柱层析法纯化的抗Sjp40-McAb 9G7和抗弓形虫tSAG1-McAb Y3A8(对照抗体),western blot检测Sjp40蛋白的表达;制备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Sjp40在肝脏沉积虫卵及其肉芽肿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呈急性肝肉芽肿病变期的45 dpi肝脏沉积虫卵中Sjp40 mRNA水平显著高于29 dpi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结节的肝脏沉积的未成熟虫卵(P<0.05),westernb blot证实了Sjp40蛋白在29 dpi和45 dpi兔肝脏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Sjp40在29 dpi兔肝脏中定位于未成熟虫卵内,而45 dpi可见感染兔肝脏中沉积大量成簇内含毛蚴的成熟虫卵及其周围肉芽肿组织均有明显荧光。结论 Sjp4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脏沉积虫卵中的转录水平随虫卵发育成熟而显著增加,在感染兔急性肉芽肿病变期(45dpi)呈现由虫卵向其周围肉芽肿组织扩散现象,提示该分子在血吸虫肉芽肿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丹;邓淦明;滕萍英;谢郁;李耀民;王春梅;陈淑洁;陈敏芳;麦荣嘉;廖海燕;石玲玉;欧丽妍;陈启伟;陈晓光;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lutathione peroxidase 2, GPX2)慢病毒干涉载体,获得稳定下调GPX2的高滴度慢病毒,检测敲低GPX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筛选具有显著干涉效果的siRNA序列,构建pSicoR-GPX2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病毒并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GPX2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敲低GPX2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SicoR-GPX2干涉慢病毒载体并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GPX2蛋白表达水平和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调,且人肝癌细胞感染GPX2干涉慢病毒后对凋亡更加敏感,其原因可能是促凋亡蛋白Bax的活化和抗凋亡蛋白Bcl-2活性的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人GPX2基因干涉慢病毒,为肝癌靶标治疗提供新的线索,为后续GPX2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曹江平;唐刘君;张建宏;詹轶群;杨晓明;葛常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合用京大戟提取物对紫杉醇经大鼠不同肠段透过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体外Ussing Chamber实验和大鼠in vivo实验,选用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对比京大戟提取物对紫杉醇经不同肠段透过的差异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紫杉醇的体外透过液和血药浓度分别用HPLC方法和LC-MS/M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Ussing Chamber实验中,京大戟组紫杉醇经空肠、回肠粘膜透过时,吸收方向转运(M-S)和分泌方向转运(S-M)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结肠S-M组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京大戟提取物能提高紫杉醇经肠粘膜的透过性,其作用主要发生在空肠、回肠段。大鼠in vivo实验结果显示,合用京大戟提取物后,紫杉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高血浆浓度(Cmax)的平均值显著大于空白组,明显大于阳性对照组。京大戟组紫杉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B%)为7.63%,是空白对照组的2.7倍,阳性对照组的1.8倍。结论合用京大戟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紫杉醇经肠道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紫杉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李明华;彭丽;杨富恒;刘思佳;王胜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结外淋巴瘤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及阳性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病例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对于表现为长期发热(病程>3周)的淋巴瘤患者,其发热症状的特点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如起热时间、热型、药物反应等特异性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早期、罕见病例。应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可以提高此类淋巴瘤患者的诊断效率,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申晓东;陈歆;肖红菊;刘刚;翟永志;徐白萱;石怀银;黎檀实;朱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普伐他汀钠,以获得长效释放的载药微球。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制备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球,考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油相水相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测定微球的包封率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度,并考察了普伐他汀钠的体外累积释药情况。结果载普伐他汀钠药微球体外释放时间长达31 d以上,反应条件不同,药物释放速度不同,普伐他汀的包封率可达54.7%。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的粘度为200~400 mPa.s,油水比10∶1,搅拌速度850 r/min,温度40℃。结论京尼平交联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能力,并且可通过调节交联时间控制其对药物的释放速度。
作者:冯婕;刘中秋;严轶琛;胡明;卢玲;游文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17-AAG联合紫杉醇(PTX)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予以PTX和17-AAG单独或联合使用作用于Eca-109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17-AAG、PTX均能够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0.5μmol/L PTX联合0.625μmol/L 17-AAG可抑制Eca-109的生长,且联合效应明显强于各自单药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7-AAG将Eca-109细胞阻滞于G2/M期,PTX将Eca-109细胞阻滞于S期。17-AAG与PTX联合用药使Eca-109细胞阻滞于G2/M期和S。17-AAG组、PTX组及联合组作用Eca-109细胞株24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4.52%、10.91%、29.88%,显著高于对照组(1.32%);联合用药后,可形成明显凋亡峰,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 PTX和17-AAG均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可增强上述作用。
作者:陈斯泽;陈雪梅;李玉齐;杨曙;莫贤毅;张帆;莫凯岚;丁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完整、规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研究数据库。方法依据罗马Ⅲ标准和FD的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等制定病例报告表(CRF),收集FD病例,由相关专家设计,应用Visual Studio建立FD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录入自2013年7月起门诊和病房FD的病例资料,剔除不合格病例,终形成可通过网站呈现并可录入资料、查询病例、分析与统计有关临床数据的在线临床数据库。结果建立了FD在线临床数据库,通过软件平台可录入包括患者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与饮食习惯、既往病史、胃镜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程、治疗效果等各种信息的FD临床数据库,并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结论 FD临床数据库功能完善,信息资料丰富、完整、规范,统计分析方便,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黄载伟;陈丽萍;肖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b0图、ADC图及FA图,测量并比较运动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变化。统计方法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名志愿者,观测L1~S1共计150个椎间盘,将其中27例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均为Ⅱ级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腰椎间盘平均ADC值运动负荷前为(1.99±0.18)×10-3 mm2/s,运动负荷后为(1.93±0.17)×10-3 mm2/s,较运动负荷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平均FA值运动负荷前为0.155±0.059,运动负荷后为0.163±0.017,较运动负荷前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水分子扩散能力及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ADC值下降,FA值升高,其中ADC值的变化更为敏感。
作者:钟秀;邱士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合并不孕症患者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结局。3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不孕症患者行超促排卵周期IVF-ET,治疗后3例患者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无肿瘤复发。由于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可对女性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术后合并不孕症患者,应采取积极助孕治疗。
作者:王楠;陈薪;叶德盛;许丽娟;田小龙;陶婷;陈士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是基因组结构变异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在人类很多复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CNV的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样本相对于参考序列的CNV识别,以及针对成对样本的CNV识别。然而,这种单纯基于个体水平的CNV分析,只能局限于个体之间而无法进行亲本到子代的遗传学分析。本文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中三样本父-母-子代的家系数据,寻找子代相对于父、母的变异区域,不仅识别出子女继承自父母的CNV,并通过分层聚类分析推断出这些CNV的生成方式,同时还检测出少量疑似子代相对于父母的纯合CNV变异。
作者:赵辉;赵方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及外周血孕酮诱导封闭因子(PIBF)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耐受失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PE)2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OPE)22例,对照组25例,收集产前外周血与产后胎盘。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胎盘PIBF的表达及定位,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IBF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百分率,计算Th1/Th2比值。结果胎盘PIBF表达于蜕膜组织、合体滋养层细胞和部分绒毛滋养层细胞。血清PIBF水平在EOPE组为213.58±44.93 ng/ml,LOPE组为243.00±61.19 ng/ml,对照组为273.91±48.57 ng/ml。三组间血清PIBF含量、Th1/Th2比值和胎盘PIBF-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PE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PIBF降低、胎盘PIBF表达量(PIBF-IOD)减少、外周血Th1/Th2比值增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IBF与胎盘PIBF-IOD呈正相关关系,与外周血Th1/Th2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只有EOPE组血清PIBF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PIBF介导的免疫耐受失衡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PIBF是妊娠诱发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及重度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林靓;黄云鹏;余艳红;杨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载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实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与疗效评估一体化的可行性。方法以异质性组装法制备载siRNA的脂质微泡,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其直径大小和表面电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标记的siRNA在瘤内的分布。针对抗凋亡基因sirtuin 2(SIRT2)设计siRNA,通过在体实验研究载siRNA微泡在超声辐照下的肿瘤基因沉默效果。在用载siRNA微泡治疗肿瘤的同时,以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siRNA微泡的直径为400.7±30.5 nm,表面带弱正电(+8.8±0.8 mV)。siRNA微泡协同超声辐照能高效地将siRNA递送到肿瘤细胞胞浆内,有效沉默肿瘤组织中的SIRT2基因,诱导肿瘤凋亡,明显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载siRNA微泡具有良好的超声显像效果,能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结论新型载siRNA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活体上能对肿瘤进行基因沉默治疗,同时观察肿瘤治疗效果,实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与疗效评估的一体化。
作者:李硕阳;尹庭辉;李景果;郑博文;邱晨;王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水平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中的意义。方法取103例上感患儿和3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MASP2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进行白细胞计数(WBC)。根据CRP和WBC值、感染不同时期及有无治疗,上感儿童分为CRP升高组(n=48)与正常组(n=54)、WBC升高组(n=61)与正常组(n=40)、感染早期未用药组(n=68)与感染中后期已用药组(n=35),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感组MASP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RP升高组血浆MASP2浓度与CRP值正相关(r=0.310,P<0.05),WBC升高组MASP2水平与WBC值显著正相关(r=0.392,P<0.01),感染早期未用药组MASP2浓度显著高于感染中后期已用药组(P<0.01), MASP2、CRP、MBL2基因具有共同的转录因子HNF-4α结合位点。结论 MASP2蛋白可能为急性期蛋白,血浆MASP2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小儿上感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熊思敏;赵娜;裘宇容;张丽芸;左大明;陈政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能在HEK-293细胞膜上表达的溶质转运体26A家族(SLC26A)的蛋白质粒,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检测。方法构建多种人类SLC26A转运体-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质粒,并使用瞬时转染技术将其表达在人胚肾293细胞(HEK-293)中。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表达有SLC26A蛋白的HEK-293细胞的膜电容。结果每个SLC26A转运体均能在HEK-293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并表现出和离子相互作用的生理功能。SLC26A转运体与离子结合的数目与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程度正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离子选择性。结论 SLC26A转运体家族能够在HEK-293细胞上表达并具有与转运离子结合的生理功能。在HEK-293细胞系中表达SLC26A转运体家族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此家族成员转运功能及其转运机制提供了可能。
作者:范超;傅鸣宇;肖中举;唐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反应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行重复周期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调整治疗策略对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30例高反应患者60个长方案行IVF-ET治疗不孕症的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反应患者前后周期治疗的临床特点。结果与第一治疗周期相比,患者行重复周期治疗时年龄明显增加(P<0.001),Gn启动剂量明显减少(P=0.049),hCG日雌激素(E2)水平降低(P=0.027),获卵数减少(P=0.030),优质胚胎形成率(P<0.001)、临床妊娠率(P=0.009)升高,但在降调节剂量、Gn应用总量、Gn刺激时间、2原核(PN)个数、受精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周期取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发生卵巢高反应者占40%(12/30)。结论对于高反应患者,行长方案重复IVF周期治疗时应注意减小Gn启动剂量,减少再次发生高反应的风险,改善助孕结局。
作者:倪郝;何思锐;李红;陈东红;华芮;陈思梅;全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定量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33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放疗或化疗)前后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以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血浆中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为0.95±0.37,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含量达到10.75±4.29(P<0.05)。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患者(Ⅰ、Ⅱ期),放疗后其表达量3.43±1.42较治疗前5.60±2.33明显下降;晚期患者(Ⅲ、Ⅳ期)诱导化疗及放疗后其表达量较治疗前12.68±3.08分别降为10.68±2.48、3.13±1.69(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放化疗能够有效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而且该基因的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大小及淋巴结浸润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提示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含量,有可能为鼻咽癌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付新洒;申聪香;李冠雪;张鑫雨;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各向同性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FSE)和三维快速场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3D-FF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显示的特点。方法随机选10名志愿者进行各向同性3D-FSE、3D-FFE及2D-FSE序列磁共振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并测量各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用5分利克特表(5-point Likert scale)评估各序列各组织的成像质量。结果在各组织中的3D-FSE序列SNR高,在软骨、肌肉、肌腱中其次为3D-FFE序列;软骨-骨髓、肌肉-肌腱、关节液-肌腱中的3D-FSE的CNR高,其次为3D-FFE,各序列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估三种序列踝关节软骨的成像质量,各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D-FFE成像质量好,其次为3D-FSE。主观评估韧带中3D-FSE、2D-FSE序列均优于3D-FFE序列(P<0.05);主观评估肌腱中,除腓短肌腱外,其余肌腱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都是3D-FSE成像质量好,其次为2D-FSE序列。结论各向同性3D-FSE序列具有高的SNR、CNR,能任意平面重建,扫描时间短,可全面评估复杂关节的解剖结构,广泛应用临床。
作者:赵文吉;张鑫涛;吴著;赵银霞;胡绍勇;李绍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