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靓;黄云鹏;余艳红;杨茵
目的:探讨高反应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行重复周期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调整治疗策略对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30例高反应患者60个长方案行IVF-ET治疗不孕症的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反应患者前后周期治疗的临床特点。结果与第一治疗周期相比,患者行重复周期治疗时年龄明显增加(P<0.001),Gn启动剂量明显减少(P=0.049),hCG日雌激素(E2)水平降低(P=0.027),获卵数减少(P=0.030),优质胚胎形成率(P<0.001)、临床妊娠率(P=0.009)升高,但在降调节剂量、Gn应用总量、Gn刺激时间、2原核(PN)个数、受精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周期取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发生卵巢高反应者占40%(12/30)。结论对于高反应患者,行长方案重复IVF周期治疗时应注意减小Gn启动剂量,减少再次发生高反应的风险,改善助孕结局。
作者:倪郝;何思锐;李红;陈东红;华芮;陈思梅;全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双源CT扫描及X线透视技术建立玻璃酸钠(HA)在兔膝关节腔内分布的示踪模型,并观察给药位点差异对HA在兔膝关节腔内分布范围的影响。方法以碘海醇为示踪剂,分别配制碘海醇浓度为2.5%、5%、10%、20%、40%的玻璃酸钠-碘海醇(HA-I)混合制剂各0.5 ml,注入兔膝关节腔后,运用双源CT进行平扫和三维重建,筛选能够有效区分药物和周边组织的佳示踪剂浓度。随后,分别从髌骨下和关节线两种给药位点向兔膝关节腔注射佳碘海醇浓度的HA-I制剂0.5 ml,应用双源CT及X线透视观察药物在膝关节腔内分布特征的差异,确认该药物示踪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HA-I混合制剂的CT值随着碘海醇浓度增加而递增,碘海醇浓度分别为2.5%、5%、10%、20%、40%时,膝关节软组织、HA-I制剂及骨组织三者的平均CT值比值分别为2∶7∶46,2∶14∶44,2∶28∶44,2∶60∶46,2∶98∶45,证实5%~10%碘海醇浓度的HA-I混合制剂可有效区分药物和周边组织,获得理想的药物分布范围三维重建效果。取5%碘海醇浓度的HA-I制剂进行CT扫描和X线透视示踪观察,结果提示给药位点差异与药物分布范围存在相关性,髌骨下给药的HA主要分布于髌股关节,关节线给药的HA则主要分布于胫股关节。结论5%碘海醇浓度的HA-I制剂配合CT扫描及X线透视技术,可有效区分药物和周边组织,直观显示药物在关节腔的分布范围,是一种可靠的HA药物示踪模型。
作者:罗裕强;林炳权;肖军;史占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结外淋巴瘤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及阳性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病例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对于表现为长期发热(病程>3周)的淋巴瘤患者,其发热症状的特点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如起热时间、热型、药物反应等特异性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早期、罕见病例。应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可以提高此类淋巴瘤患者的诊断效率,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申晓东;陈歆;肖红菊;刘刚;翟永志;徐白萱;石怀银;黎檀实;朱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Sjp40在感染新西兰白兔肝脏沉积虫卵及其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免疫定位。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白兔,收集未感染组、29 dpi组和45 dpi组肝脏,Trizol法提取各组肝脏总RNA,以日本血吸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Taqman探针qRT-PCR检测Sjp40 mRNA的表达;提取各组肝脏总蛋白,以硫酸铵盐析法和Protein G免疫亲和柱层析法纯化的抗Sjp40-McAb 9G7和抗弓形虫tSAG1-McAb Y3A8(对照抗体),western blot检测Sjp40蛋白的表达;制备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Sjp40在肝脏沉积虫卵及其肉芽肿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呈急性肝肉芽肿病变期的45 dpi肝脏沉积虫卵中Sjp40 mRNA水平显著高于29 dpi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结节的肝脏沉积的未成熟虫卵(P<0.05),westernb blot证实了Sjp40蛋白在29 dpi和45 dpi兔肝脏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Sjp40在29 dpi兔肝脏中定位于未成熟虫卵内,而45 dpi可见感染兔肝脏中沉积大量成簇内含毛蚴的成熟虫卵及其周围肉芽肿组织均有明显荧光。结论 Sjp4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肝脏沉积虫卵中的转录水平随虫卵发育成熟而显著增加,在感染兔急性肉芽肿病变期(45dpi)呈现由虫卵向其周围肉芽肿组织扩散现象,提示该分子在血吸虫肉芽肿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夏丹;邓淦明;滕萍英;谢郁;李耀民;王春梅;陈淑洁;陈敏芳;麦荣嘉;廖海燕;石玲玉;欧丽妍;陈启伟;陈晓光;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研究人肝癌细胞系HepG2线粒体DNA(mtDNA)缺失后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建立并鉴定mtDNA缺失HepG2(ρ0HepG2)细胞系。测定辐射干预下mtDNA缺失(Rho0)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侵袭能力以及辐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在含有溴化乙锭(EB)、丙酮酸、尿嘧啶的特殊培养基中培养HepG2细胞,经30次传代后,有限稀释法筛选完全去除mtDNA的克隆。去除丙酮酸及尿嘧啶后,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PCR法鉴定mtDNA的缺失。用6MvX射线梯度剂量照射HepG2细胞和ρ0HepG2细胞,平板克隆法绘制生长曲线,线性二次方程拟合生存曲线,计算α/β。2Gy剂量辐射细胞,24 h后用Hochest33342细胞核染色,比较HepG2细胞与ρ0HepG2凋亡率的差异。用Transwell法测定两种不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含EB特殊培养环境下,HepG2细胞可持续生长传代至30代,去除丙酮酸和尿嘧啶后,细胞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经PCR法证实mtDNA完全缺失。ρ0HepG2细胞α/β显著低于正常HepG2细胞,辐射抵抗能力增强。辐射干预后ρ0HepG2的凋亡比例显著减少。ρ0HepG2穿膜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在EB长期诱导下,HepG2肝癌细胞可被成功诱导为mtDNA缺失细胞。ρ0HepG2细胞的辐射抵抗性显著增强,抗凋亡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提高。
作者:孙恒文;潘燚;曾子君;方良毅;张红丹;谢松喜;李伟雄;许家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定量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33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放疗或化疗)前后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以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血浆中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为0.95±0.37,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含量达到10.75±4.29(P<0.05)。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患者(Ⅰ、Ⅱ期),放疗后其表达量3.43±1.42较治疗前5.60±2.33明显下降;晚期患者(Ⅲ、Ⅳ期)诱导化疗及放疗后其表达量较治疗前12.68±3.08分别降为10.68±2.48、3.13±1.69(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中hTERT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放化疗能够有效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而且该基因的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大小及淋巴结浸润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提示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含量,有可能为鼻咽癌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付新洒;申聪香;李冠雪;张鑫雨;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RNAi技术抑制CD59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增值、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可抑制CD59基因的片段,并运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GLC-P,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后,采用PCR、MTT、ELISA法检测该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增值、凋亡所受到的影响。结果干扰后的GLC-P细胞株中CD59 mRNA表达量较未干扰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MTT、ELISA实验检测显示肺癌GLC-P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细胞中存在CD59高表达,抑制CD59基因表达的同时可抑制GLC-P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新思路。
作者:吴伟东;刘丹;侯文进;易永盛;王跃军;林苇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系统性评价妊娠早中期服用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OVI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BSCO、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临床试验注册数据,纳入所有研究妊娠早中期服用阿司匹林对高危人群PE预防作用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860例受试者。结果显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妊娠16周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风险(OR=0.35,95%CI 0.17-0.75,P=0.007)、子痫前期发病风险(OR=0.75,95%CI 0.47-0.98,P=0.04)、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病风险(OR=0.53,95%CI 0.29-0.98,P=0.04)以及早产发病风险(OR=0.20,95%CI 0.08-0.48,P<0.001)均较对照组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增加了107.1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76.13-138.18,P<0.001)。结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妊娠16周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发病风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风险,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作者:姚硕;吴焕;余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普伐他汀钠,以获得长效释放的载药微球。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制备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球,考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油相水相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测定微球的包封率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度,并考察了普伐他汀钠的体外累积释药情况。结果载普伐他汀钠药微球体外释放时间长达31 d以上,反应条件不同,药物释放速度不同,普伐他汀的包封率可达54.7%。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的粘度为200~400 mPa.s,油水比10∶1,搅拌速度850 r/min,温度40℃。结论京尼平交联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释能力,并且可通过调节交联时间控制其对药物的释放速度。
作者:冯婕;刘中秋;严轶琛;胡明;卢玲;游文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完整、规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研究数据库。方法依据罗马Ⅲ标准和FD的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等制定病例报告表(CRF),收集FD病例,由相关专家设计,应用Visual Studio建立FD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录入自2013年7月起门诊和病房FD的病例资料,剔除不合格病例,终形成可通过网站呈现并可录入资料、查询病例、分析与统计有关临床数据的在线临床数据库。结果建立了FD在线临床数据库,通过软件平台可录入包括患者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与饮食习惯、既往病史、胃镜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程、治疗效果等各种信息的FD临床数据库,并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结论 FD临床数据库功能完善,信息资料丰富、完整、规范,统计分析方便,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黄载伟;陈丽萍;肖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μg/mL),AGEs刺激组(100、200、300μg/mL),药物组(AGEs 300μg/mL+Metformin 1 mmol/L),采用CCK-8检测24、48、72 h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72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AGEs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AGEs 300μg/mL诱导72 h后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增多(0.72±0.02 vs 1±0.04,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可对成纤维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0.98±0.02 vs 0.72±0.02,P<0.05)。Western Blot显示AGEs 300μg/mL刺激成纤维细胞72 h后,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Bax比值下降(P<0.05),二甲双胍作用后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及Bcl-2/Bax比值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AGEs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控caspase-3、Bax及Bcl-2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作用。
作者:庞若宇;关美萍;郑宗基;薛耀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载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实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与疗效评估一体化的可行性。方法以异质性组装法制备载siRNA的脂质微泡,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其直径大小和表面电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标记的siRNA在瘤内的分布。针对抗凋亡基因sirtuin 2(SIRT2)设计siRNA,通过在体实验研究载siRNA微泡在超声辐照下的肿瘤基因沉默效果。在用载siRNA微泡治疗肿瘤的同时,以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siRNA微泡的直径为400.7±30.5 nm,表面带弱正电(+8.8±0.8 mV)。siRNA微泡协同超声辐照能高效地将siRNA递送到肿瘤细胞胞浆内,有效沉默肿瘤组织中的SIRT2基因,诱导肿瘤凋亡,明显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载siRNA微泡具有良好的超声显像效果,能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结论新型载siRNA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活体上能对肿瘤进行基因沉默治疗,同时观察肿瘤治疗效果,实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与疗效评估的一体化。
作者:李硕阳;尹庭辉;李景果;郑博文;邱晨;王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尼达明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氯尼达明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PI/Annexin-V双染检测细胞凋亡;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凋亡抑制蛋白家族cIAP1及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50~250 mmol · L-1氯尼达明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集落形成实验同样证明了上述结果。PI/Annexin-V双染结果表明,随着氯尼达明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加。50、150和250 mmol · L-1氯尼达明作用于MCF-7细胞5 h后,细胞内A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80.67%、62.78%和30.7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氯尼达明作用时间的延长, GRP78蛋白表达上调,cIAP1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增强了caspase-8的活性。结论氯尼达明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活性,诱导其产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ATP的产生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下调cIAP表达及增强caspase-8的活性有关。
作者:邵芙蓉;王靓;储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根据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分成: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A组),继续干扰素单药治疗(B组),换为NAs治疗(C组),直接停止治疗(D组)。观察比较第24、48、72周时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继续治疗至疗程48周时,A组和C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B组(A组:χ2=26.808,P<0.001和χ2=5.485,P=0.017;C组:χ2=21.257,P<0.001和χ2=5.369,P=0.018);同时发现,加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加ADV组(χ2=8.255,P=0.004)。疗程72周时,A组患者有27例(39.7%)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B、C两组(χ2=4.238,P=0.04和χ2=7.681,P=0.006);58例(85.3%)获得HBV DNA转阴,59例(86.8%)ALT恢复正常,均高于B组(χ2=23.018,P<0.001和χ2=5.987,P=0.014),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联合ETV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加ADV组(χ2=9.823,P=0.002和χ2=5.450,P=0.020)。D组,28例患者的HBV DNA均持续较高水平复制,HBeAg水平升高,ALT反复波动。结论对于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联用NAs并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特别是联用ETV并延长疗程时。
作者:王欣欣;袁国盛;赖静兰;杨年欢;张浩;王俊洁;周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ATF样蛋白(basic 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like, BATF)在狼疮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作为狼疮肾炎模型组,同龄C57BL/6雌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BATF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BATF、RORγt及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小鼠尿蛋白、血清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组织病理的表现,并对BATFmRNA及RORγt、IL-17 mRNA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狼疮小鼠尿蛋白、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小鼠(P<0.05)。狼疮小鼠肾脏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而正常小鼠无明显异常。狼疮小鼠肾脏组织BAT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小鼠升高(P<0.05)。狼疮小鼠肾脏组织RORγt、IL-17 mRNA表达量增多,且BATF mRNA的表达量与RORγt、IL-17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5,0.876,P均<0.05)。结论在狼疮小鼠肾脏组织中BAT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ATF可能通过上调Thl7免疫反应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
作者:彭宇声;黎倩;王梦蕾;曹灿;赖宽;曾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b0图、ADC图及FA图,测量并比较运动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变化。统计方法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名志愿者,观测L1~S1共计150个椎间盘,将其中27例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均为Ⅱ级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腰椎间盘平均ADC值运动负荷前为(1.99±0.18)×10-3 mm2/s,运动负荷后为(1.93±0.17)×10-3 mm2/s,较运动负荷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平均FA值运动负荷前为0.155±0.059,运动负荷后为0.163±0.017,较运动负荷前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水分子扩散能力及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ADC值下降,FA值升高,其中ADC值的变化更为敏感。
作者:钟秀;邱士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及外周血孕酮诱导封闭因子(PIBF)表达情况及其与免疫耐受失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PE)2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OPE)22例,对照组25例,收集产前外周血与产后胎盘。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胎盘PIBF的表达及定位,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IBF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百分率,计算Th1/Th2比值。结果胎盘PIBF表达于蜕膜组织、合体滋养层细胞和部分绒毛滋养层细胞。血清PIBF水平在EOPE组为213.58±44.93 ng/ml,LOPE组为243.00±61.19 ng/ml,对照组为273.91±48.57 ng/ml。三组间血清PIBF含量、Th1/Th2比值和胎盘PIBF-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PE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PIBF降低、胎盘PIBF表达量(PIBF-IOD)减少、外周血Th1/Th2比值增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IBF与胎盘PIBF-IOD呈正相关关系,与外周血Th1/Th2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只有EOPE组血清PIBF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PIBF介导的免疫耐受失衡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PIBF是妊娠诱发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及重度子痫前期的保护因素,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林靓;黄云鹏;余艳红;杨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lutathione peroxidase 2, GPX2)慢病毒干涉载体,获得稳定下调GPX2的高滴度慢病毒,检测敲低GPX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筛选具有显著干涉效果的siRNA序列,构建pSicoR-GPX2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病毒并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GPX2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敲低GPX2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SicoR-GPX2干涉慢病毒载体并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GPX2蛋白表达水平和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调,且人肝癌细胞感染GPX2干涉慢病毒后对凋亡更加敏感,其原因可能是促凋亡蛋白Bax的活化和抗凋亡蛋白Bcl-2活性的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人GPX2基因干涉慢病毒,为肝癌靶标治疗提供新的线索,为后续GPX2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曹江平;唐刘君;张建宏;詹轶群;杨晓明;葛常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马铃薯三糖熊果酸衍生物能否通过抑制H5N1流感病毒进入靶细胞,作为潜在的新型抗流感药物进行研发。方法以马铃薯三糖熊果酸甲酯1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4个目标化合物,利用建立的H5N1假病毒活性检测方法,测试化合物的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1b,1c和1d对源自A/Thailand/Kan353/2004的H5N1假病毒毒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1 d的活性好,其IC50达到0.96±0.10μmol/L。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熊果酸的C-17位羧基被酯化后可显著提高其抗病毒活性;将羧基转化成酰胺后可提高抗病毒活性并降低对靶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
作者:宋高鹏;申新田;黎奕斌;郑宇珊;熊平;刘叔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17-AAG联合紫杉醇(PTX)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予以PTX和17-AAG单独或联合使用作用于Eca-109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17-AAG、PTX均能够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0.5μmol/L PTX联合0.625μmol/L 17-AAG可抑制Eca-109的生长,且联合效应明显强于各自单药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7-AAG将Eca-109细胞阻滞于G2/M期,PTX将Eca-109细胞阻滞于S期。17-AAG与PTX联合用药使Eca-109细胞阻滞于G2/M期和S。17-AAG组、PTX组及联合组作用Eca-109细胞株24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4.52%、10.91%、29.88%,显著高于对照组(1.32%);联合用药后,可形成明显凋亡峰,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 PTX和17-AAG均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可增强上述作用。
作者:陈斯泽;陈雪梅;李玉齐;杨曙;莫贤毅;张帆;莫凯岚;丁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