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关键词:南方, 统计源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 医药卫生期刊, 第一军医大学, 引文数据库, 大学图书馆, 中国, 医学文摘, 医科大学, 要目总览, 美国, 科技论文, 化学文摘, 国内, 高级综合, 收录, 科学, 荷兰, 北京
摘要:《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ISSN 1673-4254,CN44-1627/R)创刊于1981年,月刊,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本刊已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信号通路

    目的:初步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5套亚洲人乳腺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367、GSE9309、GSE15852、GSE33447和GSE45255),共获得318例乳腺癌和6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谱和信号通路分析,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对乳腺癌患者癌和癌旁标本,验证其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显示,436个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出现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259个,下调的有177个。Pathway分析发现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亚洲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经荧光定量PCR验证,KRT19、ADIPOQ、CFD、RBP4、LPL、ABCA8、CD36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亚洲人乳腺癌基因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其中CD36基因可能与亚洲人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ABCA8基因可能是亚洲人乳腺癌新的致病基因。

    作者:陈路嘉;叶长生;黄仲曦;李欣;姚广裕;刘民锋;胡晓磊;董建宇;郭昭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ISSN 1673-4254,CN44-1627/R)创刊于1981年,月刊,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本刊已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pp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 ppk基因缺失株,并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设计并合成一对同源臂引物,每条引物5'端与ppk基因同源,3'端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同源,扩增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制备含有pKD46质粒的EHEC O157:H7 EDL933w感受态细菌,然后将该抗性基因片段电击转化入制备的感受态菌株中;利用pKD46介导的Red重组系统,通过同源重组替换EHEC O157:H7 EDL933w ppk基因,PCR和测序验证;通过革兰染色、测D600值、吉姆萨染色比较EHEC O157:H7 EDL933w野生株和突变株的形态结构、生长能力和黏附性。结果构建了ppk基因缺失并含有卡那霉素抗性的EHEC O157:H7 EDL933w突变菌株(EHEC O157:H7 EDL933wΔppk),初步探索了EHEC O157:H7 EDL933w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结论本研究运用Red重组系统构建了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ppk基因缺失株,为进一步研究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中ppk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韩朋;孙琦;赵素慧;张其威;万成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加重肠道损伤的机制

    目的:建立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探讨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复合损伤对肠道损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63只,制作20%TBSA动物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单纯烫伤对照组(A组)(n=21)、烫伤后浸泡淡水组(B组)(n=21)和烫伤后浸泡海水组(C组)(n=21),每小组分别在伤后2、4和8 h处死7只动物,抽取心室血及取标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检测肠道组织中PGs含量,形态学观察小肠的炎症反应情况及结构损伤状况,采用SP法检测小肠粘膜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肠形态学观察,总体上C组小肠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构损伤状况较A组和B组严重;C组兔小肠组织中PGs含量、血浆中SOD活力在海水浸泡2、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含量或活力逐渐减少;C组兔血浆中LPO含量在海水浸泡2、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升高;C组兔小肠粘膜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在海水浸泡4、8 h后较同期A组和B组明显增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Bax和Bcl-2表达逐渐增强。结论烧伤合并海水浸泡会加重肠粘膜结构破坏和屏障功能损伤,表现在小肠炎症反应和结构损伤状况的加重,小肠组织中PGs含量和血浆中SOD活力降低,血浆中LPO含量升高,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增强。

    作者:徐沛;王甲汉;史鹏伟;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促进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此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病过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全球肿瘤中死亡率位居第3,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他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等共同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揭示该信号通路在HCC中的作用可为其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理论基础。现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CC中的作用及目前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亮海;蒋晗;吴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方法求解的锥束CT图像迭代重建

    目的:为精确且快速进行低剂量稀疏角度锥束CT图像重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数学方法的紧框架约束的图像重建算法。方法首先选择紧框架(Tight Frame)作为正则化项,根据压缩感知原理建立小化目标函数,利用分裂Bregman数学方法将求解问题分为3步:(1)使用改进的前向投影算法快速计算出投影矩阵;(2)引入中间量,用分裂Bregman原理将无法直接差分的L1正则化问题转化为可直接差分的L2正则化问题,并利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3)利用分裂Bregman原理中的收缩公式更新中间量。结果仿真和实际重建的CT图像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带有正则化约束的凸集投影(POCS)代数迭代重建模式,分裂Bregman方法在图像保真和计算时间等方面均取得了上佳的效果,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结论在稀疏角度锥束CT图像迭代重建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精确重建出满意的锥束CT图像,且图像重建速度和图像质量较凸集投影方法有较大提高。

    作者:杨柳;齐宏亮;徐圆;甄鑫;卢文婷;周凌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齐墩果酸协同环孢素A延长大鼠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协同环孢素A(CsA)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探讨将齐墩果酸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BN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将40只受体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OA组、CsA组、OA+CsA组,术前1 d开始进行干预。记录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并监测其血清肌酐浓度。术后第5天,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肾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多功能流式点阵仪(Luminex)检测以下因子的血清浓度: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以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表达IFN-γ、IL-10、IL-4和IL-17的T细胞频率。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OA+CsA组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浸润移植肾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的IL-1β、IP-10、MCP-1、Mig、MIP和IFN-γ、IL-17、IL-4的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但IL-10和IL-10的T细胞频率则显著升高。其中OA+CsA组较其他2个处理组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 OA能协同CsA减轻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延缓大鼠移植肾功能衰竭,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在临床肾移植领域,OA具有协同CsA促进移植肾存活的潜力。

    作者:钱坤;廖雯婷;李建军;蒋鸿涛;周浩;龙建华;秦国庆;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结合文献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型的诊治经验,探讨MEN 2A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MEN 2A型的诊断主要依赖相应的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RET基因检测是早期诊断MEN 2A及MEN 2B的“金标准”;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若飞;吴自勍;李爱民;金国萍;罗荣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塞来昔布拮抗卡铂在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在人食管癌细胞是否影响卡铂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后对食管癌亲代细胞EC109及耐药细胞EC109/CDDP的细胞毒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后caspase-3的活化、PARP蛋白的剪切,以及CTR1蛋白的表达。Caspase-3/7 Assay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作用下细胞凋亡比率。ICP-MS检测卡铂单独及联合celecoxib作用下细胞内卡铂蓄积量。结果卡铂在EC109及EC109/CDDP细胞的IC50在联合应用celecoxib后显著增加,说明celecoxib拮抗了卡铂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联合应用celecoxib后caspase-3及PARP蛋白的剪切较单独应用卡铂时明显减少,且caspase-3酶活性较单独应用卡铂时显著降低。此外,联合应用celecoxib后,EC109和EC109/CDDP细胞凋亡率比单独应用卡铂时明显降低,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联合应用celecoxib后,EC109和EC109/CDDP细胞内卡铂蓄积量比单独应用卡铂时显著降低,而CTR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Celecoxib拮抗卡铂在食管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通过降低细胞内卡铂蓄积量抑制卡铂介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

    作者:时粒笠;钟德胜;古春萍;余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佳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的淋巴瘤模型

    目的:选择合适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糖尿病鼠,而后用该鼠构建小鼠淋巴瘤的荷瘤模型。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和实验组(75、150、200 mg/kg d STZ,各5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定期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观察各组造模成功率及死亡率,生存时间。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皮下或尾静脉注射A20淋巴瘤细胞,分别在1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成瘤率、死亡率,生存时间。结果 STZ 150 mg/kg组和STZ 20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均P<0.05),而STZ 75 mg/kg组改变不明显。STZ 200 mg/kg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Z 150 mg/kg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正常对照组、STZ 150 mg/kg组、STZ 200 mg/kg组皮下注射A20淋巴瘤细胞死亡率、成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3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死亡率低,糖尿病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是构建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理想剂量。

    作者:汤瑶;雷翔慧;简文静;严金海;吴自勍;赵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自适应体窗结构分析的肺结节检测方法

    基于三维Hessian矩阵的肺结节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却很难避免血管交叉区域产生假阳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体窗结构分析的方法,首先利用体素的Hessian矩阵特征值设计结构系数分析其灰度分布特征;然后根据结构系数构建三维自适应体窗分析组织的局部结构特征;后使用判别函数检测出结节。通过对17套真实肺部CT图像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检测出不同大小和类型的30个结节,并有效减少了血管交叉区域产生的假阳性。结合自适应体窗的Hessian矩阵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为肺结节后续的分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王凯;张煜;刘哲星;林炳权;吴志强;曹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脏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实性占位病变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0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年龄22~87岁(平均61.3±15.5岁),共152个病灶,大小0.6~9.7 cm(平均3.1±1.9 cm)。采用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肾脏实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分析其灌注特点。结果经病理学证实,137个为恶性病变(127个肾透明细胞癌、8个肾乳头状癌及2个肾嫌色细胞癌);15个为良性病变(13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个肾嗜酸性细胞瘤),均表现出不同的增强特征。137个恶性病变中98个(71.5%)表现为造影剂皮质期快速增强,104个(75.9%)表现为髓质晚期或延迟期快速廓清,即“快进快出”,并125个(91.2%)具有假包膜的恶性病灶周边环状高增强。病灶直径D≤2 cm,表现为均匀增强为主;2 cm4 cm,表现为不均匀增强伴大片坏死。15个良性病变表现为造影剂皮质期缓慢或与肾实质同步增强,随后延迟期缓慢廓清,即“慢进慢出”。与病理诊断比较,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6.1%、73.7%,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72.3%、71.1%、19.1%),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及99.2%,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0%及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及0.062,>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鑫;梁萍;于晓玲;于杰;程志刚;韩志宇;刘方义;穆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京尼平交联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以京尼平交联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评价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的缓释能力。方法以无机乳化交联法,京尼平为交联剂,制备缓释BSA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测量微球的粒径,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球表征分析,以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和21 d的累积缓释率。结果以京尼平交联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微球形态较为规则,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别为7.84±0.97μm,包封率为50.16%±4.32%,载药率为1.25%±0.11%,21 d的累积释放率为75.2%±2.53%。结论以京尼平交联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载药率高,缓释能力显著。

    作者:叶漫文;曾曙光;高文峰;容明灯;郭泽鸿;石勇;干辉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

    目的:探讨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中毒性肝损伤的方法构建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3月龄野生型斑马鱼120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DEN处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斑马鱼生存率及行为学改变,在DEN处理2周、4周和6周末,分别从两组中随机抽取等量样本测量肝指数,并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Gomori氏网状纤维染色及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方法观察肝纤维化病变。结果 DEN处理组斑马鱼在造模期间未见明显行为学改变,与对照组斑马鱼相比,DEN处理组斑马鱼肝指数在2周、4周和6周末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染色结果显示造模4周末,DEN处理组斑马鱼肝细胞变性坏死,30%斑马鱼肝脏网状纤维合成分泌增多;6周末,DEN处理组斑马鱼结构紊乱,80%斑马鱼肝脏纤维过度沉积,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合成分泌异常增多,可见纤维结节形成。结论采用DEN诱导中毒性肝损伤方法能够成功地构建稳定的斑马鱼肝纤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坤元;刘莉;戴文聪;陈小辉;郑新春;侯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性霉素B通过调节HIF-1α活性抑制缺氧环境下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目的:研究在缺氧环境下,两性霉素B(AmB)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常规培养(37℃,5%CO2,95%空气)对数生长期Eca109细胞,分别加入0、1.25、2.5、5μg/ml的AmB,放入三气培养箱(37℃,3%O2,5%CO2,92%N2)中缺氧培养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MMP-2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各AmB处理组Eca109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Eca109细胞体外穿过Matrigel胶的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各AmB处理组Eca109细胞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HIF-1α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HIF-1α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B能抑制缺氧条件下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HIF-1α及其下游MMP-2、E-cadherin的表达。

    作者:康强强;唐敏;侯妍利;段丽群;陈兴月;舒锦;吴府容;王颖;李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增强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6HBE,待细胞状态稳定后,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TSLP(0.1、1、10、100 ng/ml)对16HBE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无血清1640培养基同步化12 h后,分别加入TSLP刺激液0.1 ng/ml和1ng/ml,分别刺激0、0.5、6、12、24 h,使用跨细胞电阻(TER)及异硫氰酸萤光素-右旋糖酐(FITC-DX)透过率检测不同时间及浓度下的TSLP刺激对16HBE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SLP对16HBE粘附连接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1 ng/ml TSLP刺激对16HBE细胞活力无影响,10 ng/ml TSLP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0.1 ng/ml及1 ng/ml的两个TSLP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ER值均显著升高(P<0.001),FITC-DX透过率均明显下降(P<0.05),本效应无明显浓度依赖;E-cadherin表达在0.1 ng/mlTSLP处理组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TSLP处理不同时间后,处理24 h组的TER值及E-cadherin表达量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FITC-DX透过率在处理12 h组及24 h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处理12 h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TSLP可明显改善正常支气管上皮屏障功能。

    作者:李文嘉;赵海金;董航明;邹飞;蔡绍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因单纯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n=102)、PESA组(n=68)、TESA组(n=27)3组,其中将射精组又分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n=67)和隐匿精子症组(n=35)。比较4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以及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结果少弱畸精子射精组、隐匿精子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4.8%、62.1%、75.6%、61.6%,其中PESA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4组的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4组间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SA来源的精子ICSI中正常受精率较高,但在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谢多;邱卓琳;罗琛;褚庆军;全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巍;田苗;蒋知新;洛佳坤;衣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uR蛋白118位苏氨酸对热应激状态下的双特异性磷酸酶1的转录后调控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HuR 118位苏氨酸对热应激状态下的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构建HuR 118位苏氨酸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转染NIH 3T3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其对DUSP1 mRNA水平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DUSP1蛋白表达的效应。结果(1)小鼠HuR不同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构建成功;(2)热休克刺激后,HuR T118磷酸化明显增强;(3)过表达HuR(WT)与HuR(T118E),经过热休克刺激后,DUSP1 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蛋白表达也有上调;过表达HuR(T118E)时,DUSP1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而蛋白水平在热休克刺激前后均上调,其表达变化无差异而过表达HuR(T118A),热休克刺激前后DUS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下调;(4)热休克刺激下,HuR(WT)可以从细胞核内转位到细胞质并形成颗粒;当过表达HuR(T118E)时,在静息状态下,HuR(T118E)弥散分布于细胞质,热休克刺激会使其在细胞质形成明显的颗粒;而过表达HuR(T118A)时,热休克刺激并不能使其移位出核。结论 RNA结合蛋白HuR参与了DUSP1的转录后调控,可以通过其118位的苏氨酸磷酸化提高热休克刺激后的DUSP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

    作者:张传丽;罗海华;姜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唾液与血浆微小RNA-21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唾液与血浆微小RNA(miR)-21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并作对比。方法收集50例Ⅰ期和50例Ⅱ期食管癌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唾液、血浆标本并进行总RNA抽提行qPCR定量检测miR-21,计算miR-21在唾液与血浆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两者对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唾液和血浆miR-21表达水平在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miR-21诊断Ⅰ期、Ⅱ期和Ⅰ期+Ⅱ期食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6%、64%和97%,特异性分别为44%、84%和56%;唾液miR-21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88%和89%,特异性均为64%。不论分期如何,两者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诊断价值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唾液、血浆miR-21均是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标志物;检测miR-21在唾液中的表达以诊断食管癌有望代替血浆检测。

    作者:叶敏华;叶鹏辉;张伟珠;饶珈琦;谢子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