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龙;张丽芳;张佳;王健生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循环功能差,易损伤防御机制,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等原因,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脾脓肿较为罕见,且死亡率高.2型糖尿病感染可致脾脓肿的感染几率增加,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糖尿病合并脾脓肿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并多发性脾脓肿1例进行报告.
作者:邹汶兵;高方;唐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液中添加白蛋白和放置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简捷的CD3+CD56+细胞生成率及细胞死亡率的检测方法.方法 (1)抗CD3-FITC和抗CD56-PE同时标记CIK细胞,或FQ-AE染色CIK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2)悬浮液中加或不加白蛋白,Annexin V-FITC标记CIK细胞,不同时间段取样,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1)食道癌患者CIK细胞集落小,散在分布;胰腺癌患者CIK细胞集落大且集中;(2)显微镜可观察并计数CD3+CD56+细胞;(3)回输液中加与不加白蛋白的凋亡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4)CIK细胞在培养箱外放置,0~90 min之间样品与150min样品之间凋亡细胞数差异显著,细胞死亡率与放置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1)不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生长集落不同;(2)抗CD3和抗CD56标记可计数CD3+CD56+CIK细胞生成率,FQ-AE染色可计数死亡细胞比率,检测方法简便、快捷;(3)CIK细胞回输液中可不加白蛋白,对细胞存活率无影响;培养箱外放置时间90 min之内为宜,时间越短越好.
作者:潘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 Bowen病及Ⅰ~Ⅱ级SCC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 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作者:王琼玉;马慧群;王世捷;马云云;邹兴伟;李蕊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对大鼠小肠上皮1,25(OH)2D3膜相关陕速反应类固醇结合蛋白(1,25D3-MARRS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胃泌素、奥美拉唑处理后的SD大鼠小肠中1,25D3-MARRS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测大鼠血清中钙、磷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中1,25D3-MARRS结合蛋白分布于胞核、胞浆和胞膜.胃泌素、奥美拉唑均引起大鼠小肠组织1,25D3-MARRS结合蛋白的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表达增高(P<0.05),但其作为一个促小肠钙磷吸收的蛋白,无明显增高血清钙磷浓度的作用(P>0.05).结论 1,25D3-MARRS结合蛋白作为一个广泛分布的多功能蛋白,受胃泌素的调节,在消化道相关疾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芬芬;刘翠平;黎丽旋;郭瑜;白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作者:康敏;李森;钟德君;杨志敏;李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磷酸化活性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和低硒模型组(n=18).分别于喂养第20、30、40周时颈动脉插管测其心功能;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的损伤;提取心肌线粒体,以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中STAT3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降低、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受损,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损伤加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STAT3的活性(p-STAT3/STAT3)显著降低,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0.05); (3)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与左心室峰值收缩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呈正相关(P<0.0l).结论 低硒可下调大鼠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参与心肌线粒体损伤和心功能的衰竭.
作者:张明;魏瑾;潘晓青;单虎;闫蕊;薛嘉虹;朱延河;林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RNA结合蛋白L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别测定La蛋白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L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表达,并通过G418筛选,构建稳定表达的HeLa的La干扰克隆.然后使用HeLa-shLa和HeLa-shNC分别进行细胞增殖、体外肿瘤球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和Western blot等.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a蛋白的表达6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扰La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肿瘤球形成率(shNC组:17.1%士1.92%,shLa组:6.3%士0.45%)均出现降低,与载体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a蛋白干扰后,HeLa细胞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且细胞内CyclinD1的表达降低.结论 RNA结合蛋白La对宫颈癌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昆仑;吴怡;李牧;李兰;高艳娥;高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与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gal-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甲状腺肿瘤患者159例,正常对照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al-3浓度,免疫组织化学SP和原位杂交技术法检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Gal-3蛋白和mRNA均表达于胞浆,呈棕黄色颗粒.66例乳头状癌gal-3表达阳性率96.97%;6例滤泡癌阳性率83.33%; 36例乳头状增生阳性率16.67%;51例腺瘤gal-3阳性率11.74%; Gal-3mRNA阳性率略低于其蛋白,且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甲状腺癌组血清gal-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血清gal-3浓度在甲状腺癌组织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检测血清gal-3浓度及组织表达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薛刚;刘军超;黄静;张静;张文静;吴靖芳;尚小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增强奥沙利铂(L-OHP)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期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25、0.5、1、2、4μmol/L)L-OHP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OHP(1 μmol/L)处理口腔癌细胞KB不同时间(0、6、16、24 h)RIP1的表达及siRNA转染沉默RIP1口腔癌细胞KB中RIP1的表达;PI/AnnexinV双染法检测L-OHP(1 μmol/L)对siRNA转染沉默RIP1后口腔癌细胞KB凋亡的影响,同时将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口腔癌细胞KB作为空白和阴性对照.结果 1μmol/L L-OHP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6%、55.17%和41.34%,但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9.6%.用L-OHP刺激口腔癌细胞KB RIP1的表达随时间延长不断上升,而siRNA转染沉默RIP1后,RIP1表达明显下降.siRNA转染沉默RIP1后,细胞的凋亡率为9.4%,沉默RIP1并合用L-OHP进行刺激,细胞的凋亡率为29.1%,明显高于单用L-OHP组.结论 抑制RIP1的表达可以增强奥沙利铂诱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徐锦程;黄莹莹;李阳;浦龙健;夏飞;蒋琛琛;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小鼠甲状旁腺素受体(PTHR)及其突变受体(DSEL)全长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表达PTHR及DSEL的HEK293细胞系,以应用于甲状旁腺素(PTH)模拟肽活性药物筛选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 通过双酶切、胶回收方法分别纯化目的片段(PTHR、DSEL基因)和质粒pcDNA3.1(+),二者分别由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与Not Ⅰ双酶切,经T4DNA Ligase连接的方法将PTHR、DSEL基因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测序方法及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与NotⅠ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体pcDNA3.1(+)-PTHR、pcDNA3.1 (+)-DSEL及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RT-PCR及ELISA检测转染细胞PTHR、DSEL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经基因测序及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与Not Ⅰ双酶切证实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 (+)-PTHR、pcDNA3.1(+)-DSEL构建正确.重组体经脂质体法转染HEK293 48h后,经G418筛选3周得到细胞抗性克隆,ELISA检测到PTHR、DSEL基因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 (+)-PTHR、pcDNA3.1 (+)-DSEL转染的HEK293中成功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PTHR、DSE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到重组质粒转染的HEK293中,加入甲状旁腺激素刺激后,PLC、cAMP蛋白表达量远高于空质粒pcDNA3.1(+)转染的HEK293中PLC、cAMP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PTHR、DSEL的HEK293细胞,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甲状旁腺素受体下游信号通道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其模拟肽作用的活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孟越;谢苗苗;林振;袁亮;李威;郝松;杨德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音猬因子(Shh)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hh与MMP2在4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以及4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的阻性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胞核,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45%),且与患者的TNM分期有关;而MMP2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胞质,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2.72%,与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有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Shh蛋白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037,P=0.019).结论 Shh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到食管鳞癌的侵袭与转移.
作者:赵志龙;张丽芳;张佳;王健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并清除部分脑池内的淤血块)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依Fisher Ⅰ、Ⅱ、Ⅲ级分成3组,每组分为试验亚组和对照亚组进行比较;另将同期未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做为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 Ⅰ组对照亚组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第3、7、13天取脑脊液检测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和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果 (1)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 Ⅰ组对照亚组比较:未破裂手术组的OxyHb浓度在第3天显著增高,MCA血流速度在第3、7显著性增高(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xyHb浓度在FisherⅠ、Ⅱ级的第3天显著增高(P<0.05),但在FisherⅢ级的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MCA血流速度在FisherⅠ级第3、7天和FisherⅡ级的第7天显著增高(P<0.05),但FisherⅢ级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3)MCA血流速度与脑脊液中OxyHb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Fishe Ⅰ、Ⅱ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反而积血增多并加重了脑血管痉挛;对于FisherⅢ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积血减少并部分缓解脑血管痉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飞;袁文;廖达光;张天一;王知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评价其在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病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组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腺瘤组、结甲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均为P<0.01),分别为100.00%(50/50)、80.00%(40/50)、84.00%(42/50).癌组中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甲状腺癌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的发生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或许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MCM7优于Ki-67.
作者:史琳;张安文;罗宇;赵时梅;田海妍;杨燕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预成形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1日~7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眼眶骨折病例27例,该组病例术前均存在眼球内陷、眶壁缺损、骨性眶腔扩大和眶内软组织疝出.术前常规行眼眶水平、冠状位及-维CT检查,应用预成形钛网行眶壁修复重建,术后继续CT检查,以评价眼眶骨折后眶壁重建的准确性和眼球突出度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月随访,所有病例都成功地实施了眼眶壁的重建,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5.2%(23/27)的患者眼球内陷矫正在3mm内.结论 应用预成形钛网可比较精确地修复眶壁骨折.
作者:王兆艳;阴正勤;魏世辉;巩琰;陈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HL-1细胞的桥粒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Nav1.5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 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L-1细胞DSP和Nav 1.5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Nav1.5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并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钠通道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siRNA-DSP组的DSP和Nav1.5蛋白表达量降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空白组和对照组DSP与Nav1.5蛋白存在共定位情况,而siRNA-DSP组DSP和Cx43蛋白共定位则遭到破坏,并且膜片钳检测发现siRNA-DSP组峰值电流从(156.3±6.2) pA/pF减少至(41.8士3.1)pA/pF(P<0.05),电压依赖的失活曲线V0.5从-42 mV左移至-61 mV(P<0.05)和从失活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DSP表达抑制不仅使DSP与Nav1.5的共定位特征遭到破坏,而且还改变了Nav1.5电生理特征.
作者:张黔桓;邓春玉;饶芳;刘晓颖;麦丽萍;朱杰宁;谭虹虹;吴书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尿素通道蛋白(UTs)在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中皮肤及汗腺细胞表达情况.方法 切取尿毒症及肾功正常者腹部皮肤及腋臭患者的大汗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汗腺组织中UTs的表达特征,定量分析UTs在尿毒症及对照组间表达的差异.结果 UTs在人皮肤基底层细胞及大、小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N-UT-A1、UT-B1蛋白亚型在尿毒症组的小汗腺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T-A1蛋白亚型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不大(P>0.05).结论 人皮肤基底层细胞、小汗腺细胞及大汗腺细胞中均表达UTs,且UTs在尿毒症患者的小汗腺中表达比正常人更高.
作者:刘静;解立怡;尹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成骨作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抑制成骨作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对胚胎小鼠椎间盘细胞的成软骨及成骨作用,为BMPs临床治疗椎间盘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腺病毒介导的BMP-2和BMP-3在胚胎小鼠椎间盘细胞中表达,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 Ⅰ)、Ⅱ型胶原(ColⅡ)、蛋白多糖(ACAN)、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和骨桥蛋白(OPN)成软骨及成骨相关指标mRNA水平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读数及ALP染色检测ALP的活性.结果 BMP-2和BMP-3表达对于椎间盘纤维环(AF)细胞的成软骨和成骨均没有作用.对椎间盘髓核(NP)细胞的软骨相关指标Col Ⅰ、ColⅡ、ACAN mRNA的表达同样没有影响,但可促进NP细胞的成骨,其中BMP-2和BMP-3均可促进OC mRNA的表达升高,而仅BMP-2可促进其OPG和OPN的mRNA表达升高.甲苯胺蓝染色证明BMP-2和BMP-3对椎间盘细胞软骨基质分泌的影响并不显著.NP细胞在BMP-2和BMP-3腺病毒感染后ALP活性明显增强,在AF细胞中则未观察到这种变化.结论 BMP-2和BMP-3均可促进胚胎小鼠NP细胞的成骨作用,但对AF细胞的成骨及成软骨作用及对NP细胞的成软骨作用没有影响.
作者:周建武;何通川;毕杨;刘传康;宿玉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异烟肼对脓肿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 将脓肿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128 μg/ml异烟肼和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含异烟肼的培养物经0.45 μm孔径滤膜过滤,滤液接种于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内返祖培养.将含异烟肼和无异烟肼的培养物及返祖菌进行细胞壁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壁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观结构.含异烟肼的培养物转种L型菌琼脂平板培养,无异烟肼的培养物和返祖菌转种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对返祖菌及诱导前接种菌的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 在含128 μg/ml异烟肼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细胞壁缺失,形态为球形,L型细菌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而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呈圆形菌落.128 μg/ml异烟肼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经返祖后,返祖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也呈圆形.16S rDNA鉴定返祖菌与诱导前接种菌的同源性达100%,为同一种细菌,即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异烟肼成功诱导脓肿分枝杆菌L型,可用于脓肿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防治研究.
作者:范贵荣;杨致邦;黄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iR-143在鼻咽癌细胞迁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43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GLI3的3'UTR及其突变体构建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3对靶基因GLI3的调控作用,并检测转染miR-143mimics、inhibitor和siGLI3后鼻咽癌5-8F细胞miR-143和GLI3的表达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Hh信号通路转录基因GLI3可能是miR-143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miR-143能够作用于GLI3的3'UTR;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5-8F细胞中miR-143与GLI3的表达呈负相关,并影响5-8F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MiR-143可通过负调控靶基因GLI3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为进一步研究miR-143及Hh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钟文;何本夫;朱成全;肖烈钢;周思朗;彭心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紫云英苷的浓度,并研究其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槲皮素为内标,采用HPLC-MS/MS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甲酸(80:20:0.15,v/v/v),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离子分别为:m/z 449.1→m/z 287.1(紫云英苷),m/z301.1→m/z 151.1(槲皮素);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紫云英苷在1.00~1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9);定量下限为1.00 ng/ml;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3%.大鼠灌胃给药后在0.5±0.1 h达到231.1±67.3 ng/ml的峰值浓度,血浆半衰期为3.9±1.3 h,AUC0-∞为782.6士152.8(ng·h/ml).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时间短,适用于血浆中紫云英苷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红菊;闫冲;李宝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