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关系

康敏;李森;钟德君;杨志敏;李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凋亡, 线粒体, 细胞膜通透性, Bcl-2/Bax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病DNA疫苗pVAX1/ESAT-6的构建、鉴定及免疫效应评价

    目的 构建结核病DNA疫苗pVAX1/ESAT-6并探讨其诱导的免疫效应.方法 将扩增自结核杆菌基因组的ESAT-6基因装入pVAX1载体构建pVAX1/ESAT-6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利用阳离子聚合物介导将重组质粒pVAX1/ESAT-6转染Hela细胞,分别以RT-PCR法检测ESAT-6mRNA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SAT-6蛋白表达.重组质粒经体内电转染免疫小鼠后,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FN-γ及抗ESAT-6特异性抗体IgG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水平;ELISPOT检测产生IFN-γ的淋巴细胞频数.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ESAT-6经双酶切于3000bp和300bp处各见1条带,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与ESAT-6基因序列无差异.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RT-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约300 bp处见目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特异性绿色荧光.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血清中抗ESAT-6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较对照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中IFN-γ水平、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及产生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明显均高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成功构建了结核病DNA疫苗pVAX1/ESAT-6,该疫苗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应.

    作者:王雪梅;王英;薛玉芹;陈勇;陶志勇;夏惠;唐洁;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目的 研究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磷酸化活性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和低硒模型组(n=18).分别于喂养第20、30、40周时颈动脉插管测其心功能;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的损伤;提取心肌线粒体,以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中STAT3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降低、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受损,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损伤加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STAT3的活性(p-STAT3/STAT3)显著降低,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0.05); (3)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与左心室峰值收缩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呈正相关(P<0.0l).结论 低硒可下调大鼠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参与心肌线粒体损伤和心功能的衰竭.

    作者:张明;魏瑾;潘晓青;单虎;闫蕊;薛嘉虹;朱延河;林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异烟肼对脓肿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

    目的 探讨异烟肼对脓肿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 将脓肿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128 μg/ml异烟肼和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含异烟肼的培养物经0.45 μm孔径滤膜过滤,滤液接种于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内返祖培养.将含异烟肼和无异烟肼的培养物及返祖菌进行细胞壁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壁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观结构.含异烟肼的培养物转种L型菌琼脂平板培养,无异烟肼的培养物和返祖菌转种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对返祖菌及诱导前接种菌的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 在含128 μg/ml异烟肼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细胞壁缺失,形态为球形,L型细菌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而无异烟肼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呈圆形菌落.128 μg/ml异烟肼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经返祖后,返祖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也呈圆形.16S rDNA鉴定返祖菌与诱导前接种菌的同源性达100%,为同一种细菌,即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异烟肼成功诱导脓肿分枝杆菌L型,可用于脓肿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防治研究.

    作者:范贵荣;杨致邦;黄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目的 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及Tdp发生的影响.结果 浓度为0~100 μmol/L的D-Sotalol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各层细胞APD,尤以中层细胞为显著(P<0.05),因而增加TDR; D-Sotalol在中层细胞可诱发EAD,触发室性早博并形成跨壁折返导致Tdp.结论 D-Sotalol在中层细胞诱发EAD、RonT室性早博是其致Tdp的始动因子,在TDR增加的基础上形成跨室壁折返是Tdp得以维持的关键.

    作者:王军奎;于忠祥;崔长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泌素对大鼠小肠上皮1,25(OH)2D3膜相关快速反应类固醇结合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泌素对大鼠小肠上皮1,25(OH)2D3膜相关陕速反应类固醇结合蛋白(1,25D3-MARRS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胃泌素、奥美拉唑处理后的SD大鼠小肠中1,25D3-MARRS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测大鼠血清中钙、磷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中1,25D3-MARRS结合蛋白分布于胞核、胞浆和胞膜.胃泌素、奥美拉唑均引起大鼠小肠组织1,25D3-MARRS结合蛋白的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表达增高(P<0.05),但其作为一个促小肠钙磷吸收的蛋白,无明显增高血清钙磷浓度的作用(P>0.05).结论 1,25D3-MARRS结合蛋白作为一个广泛分布的多功能蛋白,受胃泌素的调节,在消化道相关疾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芬芬;刘翠平;黎丽旋;郭瑜;白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L-1心肌细胞中桥粒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对Nav1.5功能的影响

    目的 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HL-1细胞的桥粒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Nav1.5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 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L-1细胞DSP和Nav 1.5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Nav1.5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并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钠通道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siRNA-DSP组的DSP和Nav1.5蛋白表达量降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空白组和对照组DSP与Nav1.5蛋白存在共定位情况,而siRNA-DSP组DSP和Cx43蛋白共定位则遭到破坏,并且膜片钳检测发现siRNA-DSP组峰值电流从(156.3±6.2) pA/pF减少至(41.8士3.1)pA/pF(P<0.05),电压依赖的失活曲线V0.5从-42 mV左移至-61 mV(P<0.05)和从失活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DSP表达抑制不仅使DSP与Nav1.5的共定位特征遭到破坏,而且还改变了Nav1.5电生理特征.

    作者:张黔桓;邓春玉;饶芳;刘晓颖;麦丽萍;朱杰宁;谭虹虹;吴书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siRNA沉默RIP1可增强奥沙利铂诱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增强奥沙利铂(L-OHP)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期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25、0.5、1、2、4μmol/L)L-OHP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OHP(1 μmol/L)处理口腔癌细胞KB不同时间(0、6、16、24 h)RIP1的表达及siRNA转染沉默RIP1口腔癌细胞KB中RIP1的表达;PI/AnnexinV双染法检测L-OHP(1 μmol/L)对siRNA转染沉默RIP1后口腔癌细胞KB凋亡的影响,同时将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口腔癌细胞KB作为空白和阴性对照.结果 1μmol/L L-OHP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6%、55.17%和41.34%,但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9.6%.用L-OHP刺激口腔癌细胞KB RIP1的表达随时间延长不断上升,而siRNA转染沉默RIP1后,RIP1表达明显下降.siRNA转染沉默RIP1后,细胞的凋亡率为9.4%,沉默RIP1并合用L-OHP进行刺激,细胞的凋亡率为29.1%,明显高于单用L-OHP组.结论 抑制RIP1的表达可以增强奥沙利铂诱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徐锦程;黄莹莹;李阳;浦龙健;夏飞;蒋琛琛;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动脉瘤夹闭术对蛛网膜下腔积血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并清除部分脑池内的淤血块)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依Fisher Ⅰ、Ⅱ、Ⅲ级分成3组,每组分为试验亚组和对照亚组进行比较;另将同期未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做为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 Ⅰ组对照亚组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第3、7、13天取脑脊液检测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和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果 (1)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 Ⅰ组对照亚组比较:未破裂手术组的OxyHb浓度在第3天显著增高,MCA血流速度在第3、7显著性增高(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xyHb浓度在FisherⅠ、Ⅱ级的第3天显著增高(P<0.05),但在FisherⅢ级的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MCA血流速度在FisherⅠ级第3、7天和FisherⅡ级的第7天显著增高(P<0.05),但FisherⅢ级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3)MCA血流速度与脑脊液中OxyHb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Fishe Ⅰ、Ⅱ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反而积血增多并加重了脑血管痉挛;对于FisherⅢ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积血减少并部分缓解脑血管痉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飞;袁文;廖达光;张天一;王知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艾司西酞普兰干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引发的精神症状

    目的 旨在评估引起这些精神心理症状的易感因素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干预这些症状的效果.方法 59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12周时由精神科医师使用DSM-Ⅳ标准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使用SCL-90量表自评.对于符合重度抑郁标准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干预治疗,在用药后4周,8周时再次行SCL-90测评.结果 中重度抑郁的易感因素有:男性,1b基因型,感染途径为静脉药瘾.干扰素相关中重度抑郁的发病率为32.2%.其他精神症状,如: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各因子的发生率为分别为19.7%,9.2%,5.26%.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4周及8周,患者的SCL-90总分,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结论 干扰素引发的精神症状在我国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应做常规的精神症状评估,特别注意对静脉药瘾感染人群的评估,及时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对于干扰素引发的精神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齐明华;周斌;苏梅蕾;潘集阳;张浩;张艳茹;张健;李威;王俊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中紫云英苷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紫云英苷的浓度,并研究其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槲皮素为内标,采用HPLC-MS/MS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甲酸(80:20:0.15,v/v/v),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离子分别为:m/z 449.1→m/z 287.1(紫云英苷),m/z301.1→m/z 151.1(槲皮素);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紫云英苷在1.00~1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9);定量下限为1.00 ng/ml;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3%.大鼠灌胃给药后在0.5±0.1 h达到231.1±67.3 ng/ml的峰值浓度,血浆半衰期为3.9±1.3 h,AUC0-∞为782.6士152.8(ng·h/ml).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时间短,适用于血浆中紫云英苷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红菊;闫冲;李宝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1R-VIVIT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的表达

    目的 观察11R-VIVIT对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脂多糖诱导小鼠蛋白尿模型和脂多糖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两种模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和脂多糖+ 11 R-VIVIT组.通过测量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观察各组小鼠尿蛋白的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RT-PCR及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及足细胞uPAR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 脂多糖组小鼠尿蛋白—尿肌酐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及脂多糖+11 R-VIVIT组(P.<0.001);脂多糖+ 11 R-VIVIT组的小鼠肾组织及足细胞的uPAR的荧光表达弱于脂多糖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足细胞脂多糖+11R-VIVIT组的uPAR mRNA和uPAR蛋白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PuuPAR mRNA<0.001;PuPAR=0.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类似(PuPAR mRNA=0.095;PuPAR=0.252).结论 11R-VIVIT可能通过抑制足细胞uPAR的表达、稳定和保护足细胞从而起到降蛋白尿的作用.

    作者:李锐钊;史伟;马娟;章斌;张丽;梁馨苓;陈源汉;刘双信;王文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肺外结核18F-FDG PET/CT显像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08月~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88例肺外结核病患者资料,其中8例做同机增强CT扫描.结果 88例患者中合并有肺内结核的有22例,共发现病灶334处.所有病灶均表现为18F-FDG不同程度摄取,SUVmax介于1.3~23.2之间,其中19例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致可分为4大类:①“膜性”结核(36例),主要表现为胸膜、心包、腹膜等不同程度增厚,仅6例未见明显增厚;②淋巴结结核(4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淋巴结影,22例边缘模糊,3例见中心坏死,6例CT增强可见环形强化;③骨关节结核(28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质硬化;脊柱结核以椎间盘受累及冷脓肿形成为主要特点;其中,仅1例表现为FDG高摄取而无骨质破坏;④脏器结核(25例).肝、脾、胰腺、肾、脑结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3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鼻咽及喉结核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增厚;肠结核表现为肠壁稍增厚,2例表现为多发节段性增厚.88例肺外结核患者中,30例含有前述2类或2类以上病变.结论 PET/CT能较准确显示肺外结核的病灶形态、范围及活动性,为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CT增强扫描可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

    作者:柳伟坤;李向东;尹吉林;李兴耀;王欣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在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 Bowen病及Ⅰ~Ⅱ级SCC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 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作者:王琼玉;马慧群;王世捷;马云云;邹兴伟;李蕊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氧化应激损伤中电导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介导的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动脉舒张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阻力血管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intermediate-conductance Ca2十-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 IKCa)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SKCa)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观察大鼠肠系膜三级动脉内皮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Western blotting观察IKCa和SKCa的表达变化.结果 IKCa和SKCa介导的糖尿病大鼠肠系膜三级动脉舒张功能减弱,H2O2显著降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KCa和SKCa的表达,抗氧化剂a-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ALA)在体给药和体外孵育细胞可部分纠正IKCa和SKCa功能的损伤及表达的下调.结论 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通过下调内皮细胞IKCa和SKCa表达而损伤IKCa和SKCa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赵丽梅;王燕;马晓真;王亚文;邓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旁腺素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构建小鼠甲状旁腺素受体(PTHR)及其突变受体(DSEL)全长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表达PTHR及DSEL的HEK293细胞系,以应用于甲状旁腺素(PTH)模拟肽活性药物筛选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 通过双酶切、胶回收方法分别纯化目的片段(PTHR、DSEL基因)和质粒pcDNA3.1(+),二者分别由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与Not Ⅰ双酶切,经T4DNA Ligase连接的方法将PTHR、DSEL基因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测序方法及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与NotⅠ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体pcDNA3.1(+)-PTHR、pcDNA3.1 (+)-DSEL及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RT-PCR及ELISA检测转染细胞PTHR、DSEL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经基因测序及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与Not Ⅰ双酶切证实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 (+)-PTHR、pcDNA3.1(+)-DSEL构建正确.重组体经脂质体法转染HEK293 48h后,经G418筛选3周得到细胞抗性克隆,ELISA检测到PTHR、DSEL基因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 (+)-PTHR、pcDNA3.1 (+)-DSEL转染的HEK293中成功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PTHR、DSE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到重组质粒转染的HEK293中,加入甲状旁腺激素刺激后,PLC、cAMP蛋白表达量远高于空质粒pcDNA3.1(+)转染的HEK293中PLC、cAMP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PTHR、DSEL的HEK293细胞,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甲状旁腺素受体下游信号通道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其模拟肽作用的活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孟越;谢苗苗;林振;袁亮;李威;郝松;杨德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MiR-143通过负调控GLI3基因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

    目的 探讨miR-143在鼻咽癌细胞迁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43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GLI3的3'UTR及其突变体构建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3对靶基因GLI3的调控作用,并检测转染miR-143mimics、inhibitor和siGLI3后鼻咽癌5-8F细胞miR-143和GLI3的表达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Hh信号通路转录基因GLI3可能是miR-143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miR-143能够作用于GLI3的3'UTR;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5-8F细胞中miR-143与GLI3的表达呈负相关,并影响5-8F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MiR-143可通过负调控靶基因GLI3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为进一步研究miR-143及Hh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钟文;何本夫;朱成全;肖烈钢;周思朗;彭心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焦磷酸测序法在败血症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将焦磷酸测序技术应用于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鉴定.方法 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的特点,设计焦磷酸测序用的PCR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提取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基因组DNA,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对病原体种类作出判断.结果 经焦磷酸测序可以获取有效长度28 bp的序列,使用该测序序列可以有效区分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沙门氏菌,但不能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应用焦磷酸测序可以较有效地对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实现种属水平的区分.

    作者:胡子有;韩慧;曾勇;吴炳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评价其在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病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组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腺瘤组、结甲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均为P<0.01),分别为100.00%(50/50)、80.00%(40/50)、84.00%(42/50).癌组中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甲状腺癌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的发生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或许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MCM7优于Ki-67.

    作者:史琳;张安文;罗宇;赵时梅;田海妍;杨燕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缺氧对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损伤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氧损伤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的升高(P<0.05);拮抗缺氧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蛋白比例的下降,降低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保护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s-3的表达有关.

    作者:祁存芳;张军峰;陈新林;张建水;杨蓬勃;焦倩;张蓬勃;吕海侠;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尿素通道蛋白在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汗腺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尿素通道蛋白(UTs)在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中皮肤及汗腺细胞表达情况.方法 切取尿毒症及肾功正常者腹部皮肤及腋臭患者的大汗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汗腺组织中UTs的表达特征,定量分析UTs在尿毒症及对照组间表达的差异.结果 UTs在人皮肤基底层细胞及大、小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N-UT-A1、UT-B1蛋白亚型在尿毒症组的小汗腺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T-A1蛋白亚型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不大(P>0.05).结论 人皮肤基底层细胞、小汗腺细胞及大汗腺细胞中均表达UTs,且UTs在尿毒症患者的小汗腺中表达比正常人更高.

    作者:刘静;解立怡;尹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