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免疫特性研究

吴媛媛;孙秀珍;李满祥;刘昀;王贵佐;卢家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葎草花粉变应原, 重组变应原, 特异性免疫治疗
摘要:目的 鉴定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的免疫特性,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pTSX2的免疫特性;ELISA法检测经pTSX2免疫的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计数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比值;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及脾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评价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pTSX2可与70%的葎草花粉特异性过敏的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pTSX2免疫正常小鼠后主要诱导产生血清sIgG;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血清中sIgE、sIgG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46.74±28.57)和(548.76±11.98)μg/ml,与哮喘模型组的(603.06±10.00)和(260.32±6.40)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BALF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56.74±28.57)和(49.7±11.98)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89.03± 10.00)和(23.10±6.40)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匀浆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126.24±37.00)和(1547.72±490.43)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457.95±70.06)和(720.34±93.96)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结论 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具有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变应原sIgE抗体、诱导变应原sIgG抗体产生,降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调节Th1/Ih2平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 、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0,P=0.007;x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 、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岀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茵;郑航;王全师;吴湖炳;李洪生;周文兰;田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2例报道

    本文对2例表型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报道,并从发生率、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以引起临床对此类患儿更多了解和关注.

    作者:毛晓健;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肾癌ACHN细胞exosome对自身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肾癌ACHN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肾癌ACHN细胞自身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肾癌ACHN细胞分泌的exosome;采用CCK-8法评价exosome对肾癌ACHN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D1、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t、p-ERK1/2的变化.结果 成功使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肾癌ACHN细胞分泌的exosome.exosome可促进肾癌ACHN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在此过程中,Cycli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而caspase-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同时p-Akt和p-ERK 1/2的表达也上调.结论 exosome 可促进肾癌ACHN细胞生长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筛除肾癌微环境中的exosome或抑制其功能,可能成为肾癌治疗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杨林;吴小候;罗春丽;何云锋;张尧;陈雄;张龙;陈力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二尖瓣反流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7%(1.4~4.1),2.7%(1.3~4.0),5.2%(3.5~6.9),趋势P值=0.04; 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3.2%(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 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作者:曾平;龙梅菁;周颖玲;陈勇驰;张璐;卓胜青;田相亭;杨辉剑;连环;靖林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星形胶质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的表达及其功能调控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 (Cx43)的表达及由其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药物调控.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10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 h)及油酸酰胺组(25 μmol/L油酸酰胺作用2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总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Cx43胞膜蛋白的表达;荧光示踪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总蛋白的表达(P<0.01),油酸酰胺则能减弱其表达(P<0.01);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Cx43胞膜蛋白表达,油酸酰胺能减弱其表达;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P<0.01),而油酸酰胺则可显著降低该功能(P<0.01).结论 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及油酸酰胺可以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调控,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Cx43总蛋白和胞膜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董淑英;童旭辉;蒋国君;谷昱琛;焦浩;李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摄取平衡时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GAT-1 mRNA和GAD65 mRNA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时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浆膜转运体1(GAT-1)及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mRNA的影响.方法 18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质量10~1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和H组分别以丙泊酚5.5 mg/kg和7.0 mg/kg静脉注射,续以55 mg/(kg.h)和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50 min,分别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ml后,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mg/kg处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 mg/kg处死.3组均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额叶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脑组织中GAT-1 mRNA和GAD6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丙泊酚静脉输注50 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H组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脑区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率,L组分别为(61.26±7.17)%和(79.34±3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分别为(74.64±19.63)%和(97.12±3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L组和H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其他脑区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犬脑对丙泊酚的摄取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明显上调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以及背侧丘脑GAD65mRNA的表达,呈非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晶晶;林春水;古妙宁;李洋;刘亚伟;范钦;陈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低氘水可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目的 比较不同氘体积浓度对多种鼻咽癌细胞株及正常细胞增殖的作用,初步探讨低氘水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平皿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低氘水(DDW)对鼻咽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氘含量下降,多种鼻咽癌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克隆生成和游走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氘水能诱导鼻咽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S期减少,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但DDW对正常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DDW具有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靶向生物效应,因此其可作为新型无毒副作用抗癌辅助治疗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王宏强;祝葆华;刘聪;方唯意;杨慧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SV-2 LAT过表达vero细胞中microRNA的表达谱变化

    目的 分析过表达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子LAT后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LAT基因的全长序列.构建HSV-2 LAT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RetroQ-AcGFP1-C1,包装获得HSV-2 LAT基因过表达的逆转录病毒.利用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感染逆转录病毒HSV-2 LAT后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得到因LAT基因过表达而产生变化的microRNA.结果 通过microRNA芯片分析,逆转录病毒HSV-2 LAT感染vero细胞后,可引起hsa-miR-23a*、kshv-miR-K12-3、hsa-miR-943、hsa-miR-634、hsa-miR-1270 5种microRNA2倍以上上调;使hsa-miR-181a-2* 、hsa-miR-450b-5p、hsa-miR-31、hsa-miR-24、kshv-miR-K12-12* 5种microRNA2倍以上下调.结论 LAT基因过表达后可引起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王颖;樊建勇;杨慧兰;陈剑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工耳蜗的膜电位积分放电刺激方案及其数字信号处理

    目的 结合听觉生理刺激产生的机制,把经典的神经元漏积分放电模型运用于人工耳蜗信息处理编码,以期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方法 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算法仿真,并把结果输入到Matlab中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与CIS编码算法对比中,膜电位积分放电(MPIF)编码算法发放脉冲更自然,而且是伪随机的,更符合生理的结构特点.结论 MPIF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听觉信息发放序列的动态结构在听觉中枢的作用问题,使得刺激脉冲和时间编码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保证刺激脉冲时间的相干性和相关性.

    作者:杨一威;徐月晋;缪吉昌;周凌宏;肖中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原代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诱导软骨细胞增殖效果,探讨超激光照射对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输出功率为0%(0 mW)、20%(360 mW)、40%(720 mW)、60%( 1080 mW)、80%( 1440 mW)和100%( 1800 mW)的超激光对原代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5 min/d连续5d的照射,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超激光强度60%组D450值为1.88±0.11,80%组D450值为1.99±0.05,分别与对照组D450值0.95±0.3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D450值比较,超激光强度20%、40%及100%组D450值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超激光照射能诱导软骨细胞活力增加,20% ~80%四组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分别为(48.75±15.4)%、(67.02±29.61)%、(97.93±11.57)%和(108.52±5.81)%,但随着照射强度增加至100%时,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下降,比率为(62.84±31.12)%.结论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软骨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强度依赖性,照射强度为80%(1440mW)软骨细胞活力增加效果好.

    作者:李海洋;王小平;贺牡丹;李雅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CTA影像数据的个体化颅内动脉瘤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

    目的 建立基于CTA影像数据的个体化颅内动脉瘤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方法 用MIMICS软件读取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影像CTA影像DICOM数据,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应用ANSYS+CFX软件进行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了模型的敏感性,并与刚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 建立了个体化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流固耦合模型,直观地模拟动脉瘤壁剪切力以及瘤壁变形的变化过程,可以输岀压力、剪切力、范-米斯氏应力和壁变形程度等结果.小杨氏模量可以导致壁较大的变形,壁厚则变形程度小.与刚性模型比较,相对于壁剪切力和血流速度,压力变化不大.结论 流固耦合模型比刚性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模拟的结果有利于进行动脉瘤发生、生长及破裂的研究.

    作者:王芙昱;许百男;孙正辉;刘磊;武琛;张小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蛋白激酶CK2β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β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含60对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芯片中CK2β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南方医院胸外科2012年2~4月期间手术切除的食管组织标本10例,并提取蛋白和RNA,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CK2β的表达变化.结果 CK2β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为:1.79%表达阴性,1.79%表达弱阳性,10.71%表达中阳性,85.71%表达强阳性;而正常粘膜组织96.67%表达阴性,3.33%弱阳性.CK2β在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CK2β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0).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同样证实了食管癌组织中的蛋白激酶CK2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蛋白激酶CK2β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恶性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陈勃;董忠谊;曹传辉;吴德华;黄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股动脉的内皮功能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股动脉内皮功能及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分别检测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胂伴甲亢患者股动脉β、Ep、PWV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总动脉弹性参数β、Ep与FT3、FT4、TT3、TT4呈正相关性;PWVβ与FT3、FT4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早期发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改变,在评价血管弹性功能障碍方面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量化诊断依据,但检测中仍需注意影响其测值准确性的操作因素.

    作者:魏炜;汪靖园;赵巧玲;杨锦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支架置入失败后再植入技术探讨

    目的 通过分析食管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探讨支架再置入的技术改良和置入效果.方法 根据支架置入失败的不同病情特点,选择更适当的食管支架类型,采用改良的置入技术,对32例次患者进行食管支架再次置入术,观察置入效果并随访.结果 本组支架再置入术成功率96.9%,有效解决了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问题;在半年随访期内,出现支架移位4例,占12.5%,出现再置入支架上缘食管瘘2例,发生率为6.3%,未见支架脱落、大出血、狭窄等情况.结论 改良的食管支架再置入技术可有效解决支架置入失败后的再置入难题,同时解决相关的食管疾病,减少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群清;童健;张福伟;梁广行;吴源周;李少彬;闫玉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CT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Framingham计分是公认的估计心血管风险的方法,但是其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有争论.冠脉CT诊断斑块有很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拟将冠脉CT斑块与Framingham危险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选核医学科2008年6月~2011年4月行64排螺旋CT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706例.冠脉CT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支架或搭桥术后5类,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进行相关分析,包括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正常冠脉CT占40.37%,异常冠脉CT占58.63%.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冠脉CT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CT组,差异显著,而且发生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脉CT正常22.5%,而冠脉CT异常77.5,差异显著(P<0.05).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肌酐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尿素氮,尿蛋白,尿酸,空腹血糖,全血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T,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危险因素与冠脉斑块不相关(P>0.05).Pearson相关显示,危险因素与斑块相关.ROC曲线可见Framingham计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其中Framingham积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为密切,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般筛查.

    作者:何斌;盖鲁粤;盖兢泾;乔怀宇;张朔阳;关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免疫特性研究

    目的 鉴定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的免疫特性,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pTSX2的免疫特性;ELISA法检测经pTSX2免疫的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计数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比值;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及脾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评价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pTSX2可与70%的葎草花粉特异性过敏的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pTSX2免疫正常小鼠后主要诱导产生血清sIgG;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血清中sIgE、sIgG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46.74±28.57)和(548.76±11.98)μg/ml,与哮喘模型组的(603.06±10.00)和(260.32±6.40)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BALF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56.74±28.57)和(49.7±11.98)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89.03± 10.00)和(23.10±6.40)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匀浆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126.24±37.00)和(1547.72±490.43)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457.95±70.06)和(720.34±93.96)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结论 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具有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变应原sIgE抗体、诱导变应原sIgG抗体产生,降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调节Th1/Ih2平衡.

    作者:吴媛媛;孙秀珍;李满祥;刘昀;王贵佐;卢家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RI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脾功能亢进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 HIFU治疗后脾脏靶区在T1WI上无特异性,高、等、低信号区都可代表凝固性坏死;在T2WI上,凝固性坏死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示靶区无强化,病灶范围较T1WI和T2WI广泛.结论 T2WI对脾亢HIFU消融脾脏后的凝固性坏死有较高的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HIFU消融靶区的血供情况及其强化特征.MRI是临床上HIFU治疗脾亢后随访监测病灶变化无创、有效的手段,能准确反应其组织学变化.

    作者:朱婧;朱辉;梅浙川;佘朝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口腔超声检测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变化

    目的 探讨经口腔超声检测烟雾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经DSA证实为烟雾病患者,用经颈超声检测颈内动脉近段和颈总动脉、经口腔超声检测颈内动脉颅外远段,检测指标包括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 14例均为单侧烟雾病患者.患侧颈内动脉颅外远段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对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内动脉近段与远段相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差异.患侧颈总动脉内径与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超声能够获得颈内动脉颅外远段血流信息,有助于烟雾病的准确诊断.

    作者:王宝平;吴凤林;罗利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脑部病变的序贯评价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序贯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2例诊断为Leigh综合征的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基线及随访水平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脑灌注成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结果 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DWI为高信号,灌注主要表现为高灌注,MRS主要表现为乳酸双峰.1年后2例患者的脑部病变DWI仍为高信号,1例患者脑部病变仍为高灌注,MRS表现为乳酸峰消失.2年后1例患者的脑部病灶DWI仍为高信号.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敏感地凸显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特点,可以评价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序贯变化.

    作者:陈志晔;李金锋;娄昕;马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组患者行ECMO前的肝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患者在ECMO治疗后的12h后的肝功能差,24 h后逐渐改善,但乌司他丁组的肝功能受损明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结论 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体外膜肺氧合中患者的肝功能在第12小时受损到达高峰.乌司他丁对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斌飞;廖小卒;程周;张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