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盖鲁粤;盖兢泾;乔怀宇;张朔阳;关志伟
目的 Framingham计分是公认的估计心血管风险的方法,但是其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有争论.冠脉CT诊断斑块有很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拟将冠脉CT斑块与Framingham危险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选核医学科2008年6月~2011年4月行64排螺旋CT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706例.冠脉CT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支架或搭桥术后5类,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进行相关分析,包括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正常冠脉CT占40.37%,异常冠脉CT占58.63%.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冠脉CT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CT组,差异显著,而且发生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脉CT正常22.5%,而冠脉CT异常77.5,差异显著(P<0.05).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肌酐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尿素氮,尿蛋白,尿酸,空腹血糖,全血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T,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危险因素与冠脉斑块不相关(P>0.05).Pearson相关显示,危险因素与斑块相关.ROC曲线可见Framingham计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其中Framingham积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为密切,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般筛查.
作者:何斌;盖鲁粤;盖兢泾;乔怀宇;张朔阳;关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预包被式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优化在检测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意义.方法 141例初诊为ALL或AML/MDS的患者骨髓标本,行预优化的包被式多探针FISH流程检测(在原始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整细胞密度、蛋白酶消化步骤),其中35例行常规流程检测,对比优化前后对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成功率与阳性位点检岀率.结果 对多探针FISH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后,ALL的检测成功率南85.3%提高到100%,阳性位点检出率由5.1%提高到8.6%;AML/MDS的检测成功率由67.4%提高到99.8%,阳性位点检出率由3.5%提高到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常规预包被式多探针FISH系统检测流程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效率,增强了该技术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曹睿;宋兰林;吴福群;廖立斌;左媛;刘晓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股动脉内皮功能及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分别检测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胂伴甲亢患者股动脉β、Ep、PWV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总动脉弹性参数β、Ep与FT3、FT4、TT3、TT4呈正相关性;PWVβ与FT3、FT4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早期发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改变,在评价血管弹性功能障碍方面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量化诊断依据,但检测中仍需注意影响其测值准确性的操作因素.
作者:魏炜;汪靖园;赵巧玲;杨锦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癌ACHN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肾癌ACHN细胞自身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肾癌ACHN细胞分泌的exosome;采用CCK-8法评价exosome对肾癌ACHN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D1、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t、p-ERK1/2的变化.结果 成功使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肾癌ACHN细胞分泌的exosome.exosome可促进肾癌ACHN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在此过程中,Cycli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而caspase-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同时p-Akt和p-ERK 1/2的表达也上调.结论 exosome 可促进肾癌ACHN细胞生长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筛除肾癌微环境中的exosome或抑制其功能,可能成为肾癌治疗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杨林;吴小候;罗春丽;何云锋;张尧;陈雄;张龙;陈力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氘体积浓度对多种鼻咽癌细胞株及正常细胞增殖的作用,初步探讨低氘水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平皿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低氘水(DDW)对鼻咽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氘含量下降,多种鼻咽癌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克隆生成和游走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氘水能诱导鼻咽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S期减少,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但DDW对正常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DDW具有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靶向生物效应,因此其可作为新型无毒副作用抗癌辅助治疗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王宏强;祝葆华;刘聪;方唯意;杨慧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食管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探讨支架再置入的技术改良和置入效果.方法 根据支架置入失败的不同病情特点,选择更适当的食管支架类型,采用改良的置入技术,对32例次患者进行食管支架再次置入术,观察置入效果并随访.结果 本组支架再置入术成功率96.9%,有效解决了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问题;在半年随访期内,出现支架移位4例,占12.5%,出现再置入支架上缘食管瘘2例,发生率为6.3%,未见支架脱落、大出血、狭窄等情况.结论 改良的食管支架再置入技术可有效解决支架置入失败后的再置入难题,同时解决相关的食管疾病,减少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群清;童健;张福伟;梁广行;吴源周;李少彬;闫玉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对2例表型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报道,并从发生率、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以引起临床对此类患儿更多了解和关注.
作者:毛晓健;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序贯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2例诊断为Leigh综合征的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基线及随访水平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脑灌注成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结果 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DWI为高信号,灌注主要表现为高灌注,MRS主要表现为乳酸双峰.1年后2例患者的脑部病变DWI仍为高信号,1例患者脑部病变仍为高灌注,MRS表现为乳酸峰消失.2年后1例患者的脑部病灶DWI仍为高信号.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敏感地凸显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特点,可以评价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序贯变化.
作者:陈志晔;李金锋;娄昕;马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7%(1.4~4.1),2.7%(1.3~4.0),5.2%(3.5~6.9),趋势P值=0.04; 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3.2%(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 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作者:曾平;龙梅菁;周颖玲;陈勇驰;张璐;卓胜青;田相亭;杨辉剑;连环;靖林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 、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0,P=0.007;x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 、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岀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茵;郑航;王全师;吴湖炳;李洪生;周文兰;田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氘是致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去除天然水中的氘,降低氘含量可制得贫氘水,又称低氘水、超轻水或无氘水.有研究表明,水中氘浓度体积分数减少65%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国外临床实验证实服用低氘水(10~20 ppm)的肿瘤患者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目前,抗癌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低氘水使用方便,没有毒副作用.基于低氘水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对低氘水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宏强;刘聪;方唯意;杨慧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链亲和素(SA)标记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融合蛋白SA-hGM-CSF和hGM-CSF-SA,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4a-6His-SA-L-hGM-CSF和PET24a-hGM-CSF-L-SA-6His,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复性.复性后蛋白用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人红白血病细胞(TF-1)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锚定修饰效率.结果 SA-hGM-CSF和hGM-CSF-SA两种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目标蛋白占菌体蛋白的20%以上,纯化后纯度达到96%以上.两种融合蛋白均具有双功能活性,即同时具有hGM-CSF的促进人红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活性和SA介导的高效结合至表面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的功能(锚定修饰率大于99%).结论 研制的SA/hGM-CSF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可为研制hGM-CSF表面修饰的新型肿瘤细胞疫苗提供基础.
作者:白莉;胡志明;王菲;许晓玲;夏昶;金丽琴;李金龙;高基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听觉生理刺激产生的机制,把经典的神经元漏积分放电模型运用于人工耳蜗信息处理编码,以期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方法 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算法仿真,并把结果输入到Matlab中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与CIS编码算法对比中,膜电位积分放电(MPIF)编码算法发放脉冲更自然,而且是伪随机的,更符合生理的结构特点.结论 MPIF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听觉信息发放序列的动态结构在听觉中枢的作用问题,使得刺激脉冲和时间编码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保证刺激脉冲时间的相干性和相关性.
作者:杨一威;徐月晋;缪吉昌;周凌宏;肖中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BMP4因子在诱导型干细胞(iPS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起作用的相关通路.方法 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的胎盘组织中扩增BMP4成熟肽,并且在其N末端连接IgK分泌肽,此融合的片段克隆至pPYCAG载体上.重组质粒pPYCAG-IgK-BMP4转染至293T17细胞中并进行嘌呤霉素的筛选.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出表达BMP4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检测上清中BMP4的生物活性,iPS细胞培养于含BMP4因子的细胞培养上清和LIF因子中,连续培养3代,并进一步观察细胞表型、三胚层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多潜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mad1被分泌至上清中的BMP4磷酸化.当培养基中含BMP4同时加入LIF因子后,可以有效抑制iPS细胞分化.在此种方法培养3代后,不仅iPS细胞的表型可以有效维持,iPS细胞中多潜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未受到影响,同时这些iPS细胞仍具有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能力.结论 BMP4可高效表达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使培养iPS细胞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丁道芳;王臻;徐浩;徐乐勤;梁倩倩;赵永见;施杞;王拥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从肺脾肾不同组织水通道蛋白变化研究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2%腺嘌呤混悬液灌胃4周制备肾阳虚大鼠模型,并予肉苁蓉煎液进行干预6周,检测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尿肌酐和尿渗透压,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在肺、脾、肾的表达量的变化,及AQP1蛋白在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嘌呤模型大鼠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较正常组降低,符合肾阳虚,同时尿肌酐和尿渗透压降低.AQP1基因在腺嘌呤模型大鼠脾、肾组织的表达下调,肉苁蓉干预组AQP1基因在肺、肾组织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AQP1蛋白在腺嘌呤模型组肺脾肾各组织中表达均增加,经肉苁蓉干预的大鼠肺肾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肺、脾、肾均参与水液调节,AQP1是其分子基础之一,补益肾阳药物肉苁蓉有上调AQP1基因的作用,AQP1蛋白的表达还受到其他因子的调控.
作者:张昕贤;吴锋;林日阳;张新志;刘楠楠;李颉;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16亚型E2基因的多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了解E2基因变异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针对379例HPV高危亚型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16感染情况及HPV16亚型E2基因68位点和133位点多态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379例HPV高危亚型阳性宫颈标本共检出78例HPV 16亚型附性,其在宫颈癌、CINⅡ~Ⅲ、CIN Ⅰ、炎症患者中的检岀率分别为44.8%、31.5%、24.1%和9.6%;HPV16 E2基因68C和133G的频率在中重度宫颈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中明显高于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和炎症患者(P<0.05).结论 HPV16是导致宫颈恶性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病理类型的进展,HPV16感染率也逐渐增加;同时基因位点改变说明HPV 16 E2基因单核苷酸变异可能使致癌能力发生改变.
作者:邱峰;袁丽娜;黄宪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时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浆膜转运体1(GAT-1)及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mRNA的影响.方法 18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质量10~1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和H组分别以丙泊酚5.5 mg/kg和7.0 mg/kg静脉注射,续以55 mg/(kg.h)和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50 min,分别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ml后,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mg/kg处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 mg/kg处死.3组均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额叶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脑组织中GAT-1 mRNA和GAD6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丙泊酚静脉输注50 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H组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脑区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率,L组分别为(61.26±7.17)%和(79.34±3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分别为(74.64±19.63)%和(97.12±3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L组和H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其他脑区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犬脑对丙泊酚的摄取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明显上调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以及背侧丘脑GAD65mRNA的表达,呈非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晶晶;林春水;古妙宁;李洋;刘亚伟;范钦;陈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肌连接蛋白43形成的半通道是否参与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容量的调节.方法 C57BL/6小鼠心脏分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和模拟缺血/再灌注组+辛醇(半通道阻滞剂),于再灌注60 min时采用Calcein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层扫描进行心肌细胞容量的分析;并用台盼蓝染色进行心肌细胞存活率的计算.结果 (1)应用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细胞容量测定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2)和对照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水肿明显[(126±6)%vs 100%,P<0.05].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113±6)%,P<0.05;(3)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19±2)%vs (45±3)%,P<0.01],而半通道阻滞剂辛醇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31±2)%,P<0.01.结论 在离体的小鼠心肌细胞中,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水肿,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
作者:罗育坤;方军;范林;林朝贵;陈昭阳;陈良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诱导软骨细胞增殖效果,探讨超激光照射对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输出功率为0%(0 mW)、20%(360 mW)、40%(720 mW)、60%( 1080 mW)、80%( 1440 mW)和100%( 1800 mW)的超激光对原代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5 min/d连续5d的照射,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超激光强度60%组D450值为1.88±0.11,80%组D450值为1.99±0.05,分别与对照组D450值0.95±0.3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D450值比较,超激光强度20%、40%及100%组D450值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超激光照射能诱导软骨细胞活力增加,20% ~80%四组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分别为(48.75±15.4)%、(67.02±29.61)%、(97.93±11.57)%和(108.52±5.81)%,但随着照射强度增加至100%时,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下降,比率为(62.84±31.12)%.结论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软骨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强度依赖性,照射强度为80%(1440mW)软骨细胞活力增加效果好.
作者:李海洋;王小平;贺牡丹;李雅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重离子辐照前后荷颊囊癌金黄地鼠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荷瘤组及8例空白对照组经重离子束辐照前后血清IL-2水平变化.结果 荷瘤(0 Gy)组血清IL-2水平为0.16±0.01,较空白对照组水平低;而荷瘤辐照组经4、6、8、12 Gy辐照后IL-2水平分别0.18±0.04、0.22±0.05、0.15±0.03和0.13±0.04;辐照后血清IL-2水平先出现升高趋势,至6Gy组时达到高,之后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至12 Gy时仍低于空白对照组水平.结论 重离子束辐照对荷颊囊癌金黄地鼠血清中IL-2表达水平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安晓莉;司庆宗;刘斌;张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