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宋兰林;吴福群;廖立斌;左媛;刘晓力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ICU病房229例医院感染病人资料,并对其分离出的337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ICU病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总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68.25%)为主.2009~2011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9.13%、18.18%、15%,分离率明显下降(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3年间分离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ICU病人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总体有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稀类抗菌素、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保持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总体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达100%.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通过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降低细菌的耐药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秦媛怡;陈雪梅;黄东健;魏立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并发尿脓毒症的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对经ESWL后并发尿脓毒症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接受ESWL术后6~36 h内出现尿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尿细菌培养2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大肠埃希菌并恶臭假单胞菌.结果 4例患者经心电、血压及氧饱和度监测,吸氧、补液、抗炎、升压等治疗,分别在术后5~11 d(平均6.75 d)生命体征恢复平稳,3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1例紧急行膀胱镜下DJ管置入引流肾盂液体,经保守治疗11d后结石排岀,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ESWL术前伴有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尿脓毒症;临床发现尿脓毒症时需要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齐桓;罗超;刘成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预包被式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优化在检测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意义.方法 141例初诊为ALL或AML/MDS的患者骨髓标本,行预优化的包被式多探针FISH流程检测(在原始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整细胞密度、蛋白酶消化步骤),其中35例行常规流程检测,对比优化前后对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成功率与阳性位点检岀率.结果 对多探针FISH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后,ALL的检测成功率南85.3%提高到100%,阳性位点检出率由5.1%提高到8.6%;AML/MDS的检测成功率由67.4%提高到99.8%,阳性位点检出率由3.5%提高到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常规预包被式多探针FISH系统检测流程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效率,增强了该技术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曹睿;宋兰林;吴福群;廖立斌;左媛;刘晓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中枢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同时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根据IL-6的水平分为低中高3个浓度组,比较3个浓度组NSE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血清IL-6与NSE及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IL-6低中高3个浓度组NSE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浓度分别为(10.29±4.05)、(16.06±5.84)、(23.97±3.28) μg/L.IL-6三个浓度组的APACHEⅡ评分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9),分值分别为14.17±4.67、16.40±4.84和24.00±6.26.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NSE和APACHEⅡ评分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8 (P<0.001)和0.733 (P<0.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IL-6的浓度同患者危重程度和中枢神经损伤均有显著地相关性,可以作为动态监测脓毒性脑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刘占国;谭晓莹;蔡靓;杨祥锐;常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氘体积浓度对多种鼻咽癌细胞株及正常细胞增殖的作用,初步探讨低氘水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平皿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低氘水(DDW)对鼻咽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氘含量下降,多种鼻咽癌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克隆生成和游走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氘水能诱导鼻咽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S期减少,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但DDW对正常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DDW具有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靶向生物效应,因此其可作为新型无毒副作用抗癌辅助治疗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作者:王宏强;祝葆华;刘聪;方唯意;杨慧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链亲和素(SA)标记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融合蛋白SA-hGM-CSF和hGM-CSF-SA,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4a-6His-SA-L-hGM-CSF和PET24a-hGM-CSF-L-SA-6His,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复性.复性后蛋白用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人红白血病细胞(TF-1)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锚定修饰效率.结果 SA-hGM-CSF和hGM-CSF-SA两种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目标蛋白占菌体蛋白的20%以上,纯化后纯度达到96%以上.两种融合蛋白均具有双功能活性,即同时具有hGM-CSF的促进人红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活性和SA介导的高效结合至表面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的功能(锚定修饰率大于99%).结论 研制的SA/hGM-CSF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可为研制hGM-CSF表面修饰的新型肿瘤细胞疫苗提供基础.
作者:白莉;胡志明;王菲;许晓玲;夏昶;金丽琴;李金龙;高基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对2例表型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报道,并从发生率、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以引起临床对此类患儿更多了解和关注.
作者:毛晓健;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氘是致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去除天然水中的氘,降低氘含量可制得贫氘水,又称低氘水、超轻水或无氘水.有研究表明,水中氘浓度体积分数减少65%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国外临床实验证实服用低氘水(10~20 ppm)的肿瘤患者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目前,抗癌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低氘水使用方便,没有毒副作用.基于低氘水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对低氘水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宏强;刘聪;方唯意;杨慧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序贯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2例诊断为Leigh综合征的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基线及随访水平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脑灌注成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结果 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DWI为高信号,灌注主要表现为高灌注,MRS主要表现为乳酸双峰.1年后2例患者的脑部病变DWI仍为高信号,1例患者脑部病变仍为高灌注,MRS表现为乳酸峰消失.2年后1例患者的脑部病灶DWI仍为高信号.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敏感地凸显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特点,可以评价Leigh综合征患者脑部病变的序贯变化.
作者:陈志晔;李金锋;娄昕;马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组患者行ECMO前的肝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患者在ECMO治疗后的12h后的肝功能差,24 h后逐渐改善,但乌司他丁组的肝功能受损明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结论 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体外膜肺氧合中患者的肝功能在第12小时受损到达高峰.乌司他丁对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斌飞;廖小卒;程周;张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从肺脾肾不同组织水通道蛋白变化研究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2%腺嘌呤混悬液灌胃4周制备肾阳虚大鼠模型,并予肉苁蓉煎液进行干预6周,检测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尿肌酐和尿渗透压,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在肺、脾、肾的表达量的变化,及AQP1蛋白在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嘌呤模型大鼠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较正常组降低,符合肾阳虚,同时尿肌酐和尿渗透压降低.AQP1基因在腺嘌呤模型大鼠脾、肾组织的表达下调,肉苁蓉干预组AQP1基因在肺、肾组织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AQP1蛋白在腺嘌呤模型组肺脾肾各组织中表达均增加,经肉苁蓉干预的大鼠肺肾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肺、脾、肾均参与水液调节,AQP1是其分子基础之一,补益肾阳药物肉苁蓉有上调AQP1基因的作用,AQP1蛋白的表达还受到其他因子的调控.
作者:张昕贤;吴锋;林日阳;张新志;刘楠楠;李颉;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Framingham计分是公认的估计心血管风险的方法,但是其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有争论.冠脉CT诊断斑块有很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拟将冠脉CT斑块与Framingham危险因素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选核医学科2008年6月~2011年4月行64排螺旋CT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706例.冠脉CT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支架或搭桥术后5类,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进行相关分析,包括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正常冠脉CT占40.37%,异常冠脉CT占58.63%.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冠脉CT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CT组,差异显著,而且发生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脉CT正常22.5%,而冠脉CT异常77.5,差异显著(P<0.05).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肌酐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尿素氮,尿蛋白,尿酸,空腹血糖,全血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T,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危险因素与冠脉斑块不相关(P>0.05).Pearson相关显示,危险因素与斑块相关.ROC曲线可见Framingham计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CT斑块明显相关,其中Framingham积分、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为密切,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般筛查.
作者:何斌;盖鲁粤;盖兢泾;乔怀宇;张朔阳;关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16亚型E2基因的多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了解E2基因变异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针对379例HPV高危亚型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16感染情况及HPV16亚型E2基因68位点和133位点多态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379例HPV高危亚型阳性宫颈标本共检出78例HPV 16亚型附性,其在宫颈癌、CINⅡ~Ⅲ、CIN Ⅰ、炎症患者中的检岀率分别为44.8%、31.5%、24.1%和9.6%;HPV16 E2基因68C和133G的频率在中重度宫颈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中明显高于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和炎症患者(P<0.05).结论 HPV16是导致宫颈恶性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病理类型的进展,HPV16感染率也逐渐增加;同时基因位点改变说明HPV 16 E2基因单核苷酸变异可能使致癌能力发生改变.
作者:邱峰;袁丽娜;黄宪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脾功能亢进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 HIFU治疗后脾脏靶区在T1WI上无特异性,高、等、低信号区都可代表凝固性坏死;在T2WI上,凝固性坏死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示靶区无强化,病灶范围较T1WI和T2WI广泛.结论 T2WI对脾亢HIFU消融脾脏后的凝固性坏死有较高的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HIFU消融靶区的血供情况及其强化特征.MRI是临床上HIFU治疗脾亢后随访监测病灶变化无创、有效的手段,能准确反应其组织学变化.
作者:朱婧;朱辉;梅浙川;佘朝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过表达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子LAT后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LAT基因的全长序列.构建HSV-2 LAT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RetroQ-AcGFP1-C1,包装获得HSV-2 LAT基因过表达的逆转录病毒.利用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感染逆转录病毒HSV-2 LAT后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得到因LAT基因过表达而产生变化的microRNA.结果 通过microRNA芯片分析,逆转录病毒HSV-2 LAT感染vero细胞后,可引起hsa-miR-23a*、kshv-miR-K12-3、hsa-miR-943、hsa-miR-634、hsa-miR-1270 5种microRNA2倍以上上调;使hsa-miR-181a-2* 、hsa-miR-450b-5p、hsa-miR-31、hsa-miR-24、kshv-miR-K12-12* 5种microRNA2倍以上下调.结论 LAT基因过表达后可引起vero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王颖;樊建勇;杨慧兰;陈剑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肌连接蛋白43形成的半通道是否参与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容量的调节.方法 C57BL/6小鼠心脏分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和模拟缺血/再灌注组+辛醇(半通道阻滞剂),于再灌注60 min时采用Calcein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层扫描进行心肌细胞容量的分析;并用台盼蓝染色进行心肌细胞存活率的计算.结果 (1)应用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细胞容量测定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2)和对照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水肿明显[(126±6)%vs 100%,P<0.05].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113±6)%,P<0.05;(3)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19±2)%vs (45±3)%,P<0.01],而半通道阻滞剂辛醇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31±2)%,P<0.01.结论 在离体的小鼠心肌细胞中,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水肿,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
作者:罗育坤;方军;范林;林朝贵;陈昭阳;陈良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食管支架置入失败的原因,探讨支架再置入的技术改良和置入效果.方法 根据支架置入失败的不同病情特点,选择更适当的食管支架类型,采用改良的置入技术,对32例次患者进行食管支架再次置入术,观察置入效果并随访.结果 本组支架再置入术成功率96.9%,有效解决了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问题;在半年随访期内,出现支架移位4例,占12.5%,出现再置入支架上缘食管瘘2例,发生率为6.3%,未见支架脱落、大出血、狭窄等情况.结论 改良的食管支架再置入技术可有效解决支架置入失败后的再置入难题,同时解决相关的食管疾病,减少食管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群清;童健;张福伟;梁广行;吴源周;李少彬;闫玉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鉴定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的免疫特性,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pTSX2的免疫特性;ELISA法检测经pTSX2免疫的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sIgE、sIgG水平;计数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比值;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及脾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评价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pTSX2可与70%的葎草花粉特异性过敏的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pTSX2免疫正常小鼠后主要诱导产生血清sIgG;pTSX2免疫治疗小鼠哮喘模型后:血清中sIgE、sIgG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46.74±28.57)和(548.76±11.98)μg/ml,与哮喘模型组的(603.06±10.00)和(260.32±6.40)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BALF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56.74±28.57)和(49.7±11.98)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89.03± 10.00)和(23.10±6.40)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匀浆中IL-4、IFN-γ水平分别为(126.24±37.00)和(1547.72±490.43)pg/ml,与哮喘模型组的(457.95±70.06)和(720.34±93.96)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结论 重组葎草花粉主要变应原pTSX2具有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变应原sIgE抗体、诱导变应原sIgG抗体产生,降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调节Th1/Ih2平衡.
作者:吴媛媛;孙秀珍;李满祥;刘昀;王贵佐;卢家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诱导软骨细胞增殖效果,探讨超激光照射对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输出功率为0%(0 mW)、20%(360 mW)、40%(720 mW)、60%( 1080 mW)、80%( 1440 mW)和100%( 1800 mW)的超激光对原代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5 min/d连续5d的照射,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超激光强度60%组D450值为1.88±0.11,80%组D450值为1.99±0.05,分别与对照组D450值0.95±0.3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D450值比较,超激光强度20%、40%及100%组D450值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超激光照射能诱导软骨细胞活力增加,20% ~80%四组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分别为(48.75±15.4)%、(67.02±29.61)%、(97.93±11.57)%和(108.52±5.81)%,但随着照射强度增加至100%时,细胞活力增加的比率下降,比率为(62.84±31.12)%.结论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软骨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强度依赖性,照射强度为80%(1440mW)软骨细胞活力增加效果好.
作者:李海洋;王小平;贺牡丹;李雅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时对犬脑不同区域γ-氨基丁酸浆膜转运体1(GAT-1)及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mRNA的影响.方法 18只12~18月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质量10~1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6只.L组和H组分别以丙泊酚5.5 mg/kg和7.0 mg/kg静脉注射,续以55 mg/(kg.h)和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50 min,分别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ml后,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mg/kg处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测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快速静脉注射10% KC1注射液2 mg/kg处死.3组均解剖获取下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海马、脑桥、顶叶、额叶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脑组织中GAT-1 mRNA和GAD6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丙泊酚静脉输注50 min时,L组和H组丙泊酚血浆浓度(动脉-动脉,静脉-静脉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颈内动脉和静脉丙泊酚血浆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H组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脑区G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率,L组分别为(61.26±7.17)%和(79.34±3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分别为(74.64±19.63)%和(97.12±3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L组和H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其他脑区GAD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3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丙泊酚恒速静注50 min,犬脑对丙泊酚的摄取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丙泊酚可明显上调下丘脑和海马GAT-1 mRNA以及背侧丘脑GAD65mRNA的表达,呈非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晶晶;林春水;古妙宁;李洋;刘亚伟;范钦;陈莺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