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分析四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多丽娜;王婷婷;宋兴勃;谢轶;陆小军;范红;应斌武;王兰兰;张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型, 利福平, 异烟肼
摘要:目的 应用分子线性探针Geno Type(R)MTBDRplus Assay(Gtplus)试剂盒检测四川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TB)株的基因型特征,并初步了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结核确诊患者105份临床标本和68株临床分离株,应用Gtplus试剂盒检测MTB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的rpoB、katG、inhA基因的突变,推测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结果 151例样本的Gtplus结果有效,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9.14%(44/151)和17.22%(26/151);耐利福平和高、低水平耐异烟肼的突变菌株分别为21.85%(33/151)、21.19%(32/151)和3.31%(5/151);突变型以rpoB S531L、katGS315T1和inhA C-15T为主.痰标本组的耐多药菌株比率明显高于肺外标本组.结论 四川地区MTB耐药形势严峻,尤以耐多药结核病的情况严重,耐药菌株以rpoB S531L和katG S315T1突变型为主,应推广快速分子药敏试剂盒的临床应用,快速并提高对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右利手患者在术中磁共振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实施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按部位分为A组(左额下回后部附近病变)和B组(左颞上回后部附近病变),术前及术后2周用西方失语症成套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语言评估,获得失语指数(AQ).结果 AQ术前正常者(AQ≥93.8)33例,AQ术后与AQ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Q术前低于正常者28例,AO术后较术前对比有所提高(P<0.01).术后2周时,14例(23.0%)出现语言功能下降,仅有2例(3.2%)在6个月随访时仍存在语言功能障碍.41例获得全切除,20例获得次全切除,AQ变化值(△AQ=AQ术后-AQ术前)与病变切除程度无关,A组△AQ高于B组.结论 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能够较好显示病变与语言相关皮层及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语言功能区病变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保留.

    作者:王飞;陈晓雷;孙正辉;赵岩;孙国臣;王宇博;宋志军;许百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D13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CD13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测定31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RAEB)、10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以及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CD133+细胞和CD34+/CD38-细胞比例,对比分析CD133及CD34/CD38在不同亚型MD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在RAEB型MDS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CD133阳性细胞平均占6.75%,RCMD患者平均占1.41%,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占2.70%,RAE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再障对照组与RCM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CD38-细胞比例在3组中均小于1%,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133在MDS的进展类型RAEB患者骨髓细胞中高表达,CD133有助于RAEB分型诊断;而CD34+/CD38标记在MDS分型诊断中并无价值.

    作者:钟立业;杜欣;耿素霞;翁建宇;郑海涛;吴穗晶;李扬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L-838,417对三叉神经痛大鼠机械痛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L-838,417对三叉神经痛大鼠机械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经颧骨下缘入路建立大鼠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来建立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作为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L-838,417 1.0mg/kg组(L1组),L-838,417 10.0mg/kg组(L10组),吗啡5 mg/kg组(M组),安定3 mg/kg组(D组)及生理盐水组(NS组),采用Von-Frey法于给药后每1 h测各组大鼠触须垫部机械痛阈变化,并于各组痛阈达高时进行镇静实验,进行姿势评分及翻正反射评分.L1组L10组及M组连续给药10 d,每天测各组所能达到的高疼痛阈值,观察药物耐受情况.结果 各组大鼠疼痛基础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术后第9天疼痛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9~18天,其疼痛阈值明显低于sham组(P<0.01).模型组各组给药后,除NS组给药前后阈值无变化(P>0.05)外,其余4组给药后1 h疼痛阈值明显增加(P<0.01),4组疼痛高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NS组、L1组及L10组均没有出现异常姿势和翻正反射.连续给药后,M组第3天高疼痛阈值明显下降,与第1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L1组及L10组与第1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838,417对三叉神经痛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痛觉过敏作用,且不会带来镇静及运动损害等副作用,长期给药不会产生药物耐受.

    作者:龚政;熊源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差异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抑癌基因ARHI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的方法,对EMs的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和非EMs在位内膜组织(正常内膜组织)进行mRNA和蛋白表达的半定量分析.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研究各组进行定性及定位分析.结果 (1)ARHI mRNA和蛋白在各组中均有表达,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差异显著(P<0.005),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HI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原位杂交阳性率分别为非EMs组97.3%,EMs异位内膜组100%,EMs在位内膜组93.8%;(3)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非EMs组93.2%,EMs异位内膜组100%,EMs在位内膜组92.3%;(4)ARHI的DNA与蛋白表达一致;(5)5例恶变的异位内膜ARHI免疫组化检测,4例呈阴性,1例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抑癌基因ARHI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均表达,且在异位内膜中呈表达上调,而在恶变的异位内膜中多呈阴性表达,提示ARHI基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及恶变相关.

    作者:李洁;汪淑娟;孙璐;李亚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RD1在人大肠腺癌细胞SW620、LS-174T和HCT-8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大肠腺癌细胞SW620、LS-174T、HCT-8中ARD1(arrest defective 1)的表达.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ARD1在三株大肠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ARD1在三株大肠腺癌细胞中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均有表达.定量分析显示,ARD1在SW620中表达高于其他两株(P<0.05).细胞免疫化学法染色显示,ARD1在三种大肠腺癌细胞株中,细胞膜及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LS-174T细胞株中可见部分胞核呈阳性表达.结论 ARD1在HCT-8、LS174T和SW620三种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较高表达.

    作者:白松;周媛媛;田风;赵翔宇;钟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组织因子及其促凝血活性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液组织因子(TF)含量及其促凝血活性(PCA)在不同尿微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6名2型DM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UACR)比共分为3组,即UACR<30 mg/g的正常蛋白尿组42例,30mg/g≤UACR<300mg/g的微量白蛋白尿组26例,UACP≥300 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2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尿液TF含量和一步凝固法检测TF-PCA活性.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肾功能.结果 DM组TF含量和PCA活性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在不同糖尿病组别间存在差异;尿液TF活性与尿素、肌酐、胱抑素C、hs-CRP、UACR、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测定指标无相关性,而尿液TF含量仅与hs-CRP、UACR呈正相关.结论 2型DM尤其是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TF呈高表达,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作者:付文金;郑磊;王前;邓任堂;叶长钦;王少波;彭兰芬;熊诗龙;汤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1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三种基因的多态性与HIV-1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CCR5△32的研究共14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607例,正常对照组1632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156(0.808,1.654)、0.997(0.198,5.022)、1.149(0.808,1.634).符合CCR2-64I的研究共12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415例,正常对照组1239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05(0.844,1.197)、1.191(0.808,1.754)、1.028(0.870,1.214).符合SDF1-3'A的研究10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179例,正常对照组1003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wt)和纯合子加杂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10(0.830,1.228)、1.188(0.860,1.643)、1.038(0.861,1.250).结论 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三种抗性基因与HIV-1感染之间无相关性,显示CCR5△32、CCR2-641、SDF1-3'A三种基因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可能不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中国人群可能为易感人群.

    作者:贺小峰;贾宁静;苏娇;陈清;朱文昌;俞守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8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特点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56.8%和35.8%.二者表达没有显著相关性(r=0.236,P=0.034).瘦素受体表达与肿瘤直径和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AFP值、HBsAg状态、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和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瘦素表达与上述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 瘦素受体的过表达可能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抑制作用,瘦素和瘦素受体相结合发挥功能时主要取决于瘦素受体的表达状态.

    作者:陈丽;石燕;蒋成英;孙琼;王玲兄;戴广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青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效果

    目的 研究中青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脊柱外科2005年8月~2009年8月间收治的中青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资料完整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3例)和非手术组(25例).分别于入院时、14d及1年随访时进行ASIA分级、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两组神经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终ASIA分级中D-E级所占比例、运动及感觉评分,手术组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 对中青年颈椎脊髓中央性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或MRI检查显示脊髓异常信号在1个椎体高度以上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可以解除损伤脊髓的受压,改善其微循环,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常青;邓展生;陈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及其培养鉴定

    目的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并做培养鉴定.方法 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体外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应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牙髓细胞可获得乳牙牙髓于细胞,经统计学处理证明看其生长速度慢于牙髓细胞,细胞表型分析证实CD29、CD105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矿化诱导和成脂诱导证实STRO-1+乳牙牙髓细胞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结论 免疫磁珠法是有效的分离纯化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多向分化能力.

    作者:丁祥龙;陈柯;申元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对大鼠牙根吸收过程中骨保护素及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过程中骨保护素(OPG)及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雄性大鼠(6~8周),随机分成4组:阴性空白对照1组、实验组2组(100 MW/cm2超声组和150 MW/cm2超声组),接受LIPUS作用;对照组1组,不接受LIPUS作用,每组8只.100 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10 d.每组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OPG、RANK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作免疫组化光密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LIPUS超声组OPG表达上调(P<0.05),100 MW/cm2与150 MW/cm2超声组间OPG表达有统计意义(P<0.05);LIPUS超声组RANKL表达下调(P<0.05),两超声组间RANKL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PUS通过调节OPG/RANKL比值,进一步调节破骨细胞分化,进而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有治疗作用.

    作者:刘志峰;徐娟;鄂玲玲;王东胜;贝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愈少年复杂脊髓拴系1例报告

    目的 报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愈12岁男孩因复合型脂肪瘤导致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患者主诉渐进性排尿障碍2年多,检查存在会阴部感觉迟钝,肛门反射消失,肛门松弛,右侧提睾反射消失,骶尾部可触及脊柱裂口.腰骶椎MRI检查提示脊髓低位,脊髓栓系,骶椎脊柱裂,脊膜膨出,合并椎管内外脂肪瘤.超声检查提示残余尿量显著增加.确定诊断.显微手术借助接触式激光刀等松解脊髓、马尾神经与脂肪瘤的粘连,切除椎管内外脂肪瘤,修补局部硬膜缺损.结果 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排尿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硬膜完整性可以将脊髓脂肪瘤分成2型,本例属于伴硬膜缺损型.临床表现、特别是MRI检查可以确定诊断,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早期、特别是无脊髓功能损害前手术更好.局部硬膜是否完整对疗效影响大,硬膜缺损者手术难度大、效果欠佳.充分松解粘连,避免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损伤是本例手术成功的关键.复发者是否再次手术需要谨慎评估.

    作者:彭林;徐波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分析四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目的 应用分子线性探针Geno Type(R)MTBDRplus Assay(Gtplus)试剂盒检测四川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TB)株的基因型特征,并初步了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结核确诊患者105份临床标本和68株临床分离株,应用Gtplus试剂盒检测MTB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的rpoB、katG、inhA基因的突变,推测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结果 151例样本的Gtplus结果有效,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9.14%(44/151)和17.22%(26/151);耐利福平和高、低水平耐异烟肼的突变菌株分别为21.85%(33/151)、21.19%(32/151)和3.31%(5/151);突变型以rpoB S531L、katGS315T1和inhA C-15T为主.痰标本组的耐多药菌株比率明显高于肺外标本组.结论 四川地区MTB耐药形势严峻,尤以耐多药结核病的情况严重,耐药菌株以rpoB S531L和katG S315T1突变型为主,应推广快速分子药敏试剂盒的临床应用,快速并提高对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作者:多丽娜;王婷婷;宋兴勃;谢轶;陆小军;范红;应斌武;王兰兰;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与INSR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与INSR基因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PCOS患者35例,根据HOMA指数诊断胰岛素抵抗(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17例和非IR组18例.对比两组之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基础性激素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BG)和HOMA指数,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INSR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BMI、WHR、FINS、FBG、HOMA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的空腹胰岛素、BMI和WHR显著高于非IR组;两组患者之间年龄、FSH、LH、E2、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细胞提取的INSR基因经甲基化特异性PCR后,所有病例均未检出完全甲基化状态的特征条带,24例显示部分甲基化状态的特征条带,其中PCOS-IR组13例,PCOS-非IR组11例;11例显示非甲基化状态,其中PCOS-IR组4例,PCOS-非IR组7例.比较了IR组与非IR组基因部分甲基化状态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子宫内膜INSR基因的部分甲基化改变,目前还不能证实IR引起子宫内膜局部INSR基因的甲基化模式改变.

    作者:林芸;邢福祺;欧志英;梁洁玲;闻安民;陈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

    目的 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1 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方法 利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并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及检测不同谱系血细胞标记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其中之一突变体1276进行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结果 成功筛选1296个F2家族,2140个突变基因组,发现中性红染色信号异常突变体12个.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中性红染色全身信号缺失,小胶质细胞标记基因apoe表达缺失,巨噬细胞标记基因l-plastin,头部表达减少,背主动脉壁腹侧区域表达正常,粒细胞、红细胞均未见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巨噬细胞仍存在异常,但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巨噬细胞存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发育及迁徙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这-性状并未得到代偿.

    作者:颜广;刘伟;戴朝霞;王鹍;刘靖;赵灵凤;黄志斌;陈小辉;马宁;孟萍;许孟畅;温子龙;张文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结构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筛选

    目的 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CDKs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1-(甲磺酰基)哌啶-4-氨和嘧啶杂环片段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5个结构新颖的N4-取代苯胺基-N2-(1-甲磺酰基哌啶-4-氨基)-5-硝基嘧啶类化合物3a~3e.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肿瘤细胞有弱的细胞毒性,而对HepG2(人肝癌细胞)没有抑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结论 化合物3b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13.6 μmol·L-1).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可能对其抗肿瘤活性影响较大.

    作者:游文玮;赵培亮;邹敏;周中振;段安娜;吴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B超X线联合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超X线联合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36例B超X线联合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对患者基本资料,结石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在B超X线联合引导下准确建立理想的双工作通道,结石一期清除率为80.56%,平均手术时间100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3.5 d(13~14d),术后5例行二期碎石术,1月后复查均无结石残留.18例术前血肌酐升高患者中16例恢复正常范围.结论 采用B超X线联合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手段,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虎;罗文平;董超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干扰RNA沉默OCT4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运用RNA干扰(RNA inteference,RNAi)技术阻断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OCT4基因表达,并研究该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化学合成的人Octamer binding factor 4 (OCT4)的小干扰RNA转染入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RT-PCR法测定胰腺癌细胞内OCT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OCT4、PARP.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化学合成的人OCT4siRNA能有效地抑制PANC1细胞中OCT4的表达(P<0.05).OCT4 siRNA组中细胞增殖减慢,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干扰OCT4能够激活PARP的表达.结论 体外实验初步证明OCT4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分化与凋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沉默其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黄健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54/628).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没有行预防性近端肠造口、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肿瘤病灶直径>5 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肿瘤较大、合并糖尿病及营养不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行保护性近端肠造瘘可以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作者:冯超;姚若全;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二次打击组(S组)、二次打击组(M组)和PHC 1 mg/kg组(PHC1组)、2 mg/kg组(PHC2组)、3 mg/kg组(PHC3组).取动脉血2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粘附分子-1(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HE染色观察肾的病理改变.结果 PHC1、PHC2、PHC3组与M组相比,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明显降低,肾组织ICAM-1和NF-κB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PHC2、PHC3组比较,PHC1组血清TNF-α,、IL-1、IL-8、Cr、BUN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PHC1、PHC2、PHC3组肾小管损伤均比M组轻.结论 PHC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血清TNF-α、IL-1、IL-8、Cr、BUN及ICAM-1、NF-κB在肾脏表达,减轻肾功能和肾小管的损伤程度,以1 mg/kg作用显著.

    作者:何双双;林春水;古妙宁;陈冬婷;宗士兰;陈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