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李萌萌;张庆红;刘瑛辉;岳丽;刘芝慧;郝建华

关键词:手术室外麻醉, 精神发育迟滞,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术, 全麻, 气道管理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手术室外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时,对气道采用不同管理方法的伞麻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拟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神经外科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人,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对患者气道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不插管静脉麻醉组(MAC组,10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静脉应用丙泊酚麻醉),喉罩置入组(LMA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捕管组(ETT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及麻醉后5min、1 h、麻醉结束时和结束后1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MAC组与LMA、ETT组相比:丙泊酚用量[g/(kg·min)]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6.07±5.41;35.83±5.80;34.61±3.68,P<0.05);患者发生体动、呛咳反应次数(次)有显著差异(9.90±3.07;2.51±1.50;0.82±0.93,P<0.05);苏醒时间(min)有显著差异(16.82±7.60;4.31±1.32;3.73±1.33,P<0.05);②血气分析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5 min和结束后1 h的PH、PaCO2、HCO3无显著差异;MAC组麻醉后1 h及麻醉结束前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H降低,PaCO2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麻醉应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与不插管镇静组和喉罩置人组相比,循环更加稳定,体动反应明显减少,苏醒更加完善,是更安全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干和杏仁中央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甜味觉的传递与调制

    目的 探讨谷氨酸能神经元是否参与甜味觉感知与调制的脑干和边缘前脑机制.方法 口腔内给予SD大鼠蔗糖溶液和蒸馏水刺激之后,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被激活神经元(c-Fos作为解剖标志)与谷氨酸阳性神经元(谷氨酸囊泡转运体3标记)在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口腔内给予甜味溶液刺激后,脑干和杏仁核内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加,共表达神经元也显著增加.结论 脑干和杏仁核中央核参与了甜味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该作用部分是由谷氨酸介导的.

    作者:赵小林;闫剑群;陈坷;杨雪娟;李金容;张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钝性脊髓损伤后BMPR Ia型受体的表达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 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 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撞击后1、3、7、14、30、60 d后脊髓中BMPR Ia的表达改变.结果 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BMPR Ia、II型受体主要在少突胶质细胞、灰质神经元中表达,在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大多数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灰质神经元中未检测到Ib型受体的表达或表达很低.脊髓损伤后,BMPR Ia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激剧增加,高表达可持续至损伤后1个月;脊髓损伤诱导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BMPR Ia明显增加.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BMPR Ia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剧增加,BMPR Ia高表达提示BMP信号在胶质细胞的重要病理生理作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BMP信号的功能作用提供基础.

    作者:李华凤;江兴华;邹定全;曹启林;吕静;李媛;张慧芳;王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m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大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和21 d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作者:张兰兰;曹琼;胡子有;颜晓慧;吴炳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枸杞多糖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P53和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53和P1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加入终浓度10-6mol/L AngII诱导细胞衰老,建立内皮细胞衰老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II模型组和枸杞多糖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II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β-gal阳性染色率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多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53、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给予枸杞多糖处理后改善了细胞衰老状态,β-gal阳性染色率减少,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存活率增多,P53、P16蛋白的表达较AngII组下调.结论 枸杞多糖能够抑制AngII 诱导HUVE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53及P16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凌;王雪妮;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1例:附1年随访报告

    目的 观察评价应用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关节内侧、左髋关节外侧疼痛2年,并且MR检查显示疼痛局部骨挫伤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切开行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术前记录疼痛部位、Lysholm评分,及MR表现.术后1年进行回访,记录疼痛、Lysholm评分、MR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月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术后1年时Lysholm评分南术前63分恢复至术后95分.复查MR显示局部骨挫伤表现消失.而关节镜下观察膝关节内并无特异表现.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临床表现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股骨内上髁、髋关节大粗隆外侧骨突部位疼痛为主.下肢力线可正常.MR以疼痛局部骨挫伤为主要表现.关节镜下无特异发现,切开局部成形术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目的 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略.结果 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G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嗣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作者:郑华;屠燕;马立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分析

    目的 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OGTT)动态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值的一致性,评价在快速变化的血糖应激状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方法 对49例空腹血糖3.9~11.0 mmol/L的门诊志愿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并在第3天行OGTT,检测0、30、60、90、120min静脉血糖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Clarke误差表格分析(EGA)分别评价整个OGTT期间及各血糖状态下CGMS的精确性.结果 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在整个OGTT期间、血糖稳定阶段、血糖急升阶段和血糖急降阶段时的r分别为0.928、0.901、0.924和0.902(P值均<0.001),EGA显示均有95%以上的结果落在A区和B区.结论 OGTT期间的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相关性良好,EGA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CGMS可较精确性地反映OGTT期间快速血糖变化.

    作者:陈志;沈洁;徐玲玲;符霞军;李际敏;马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肌动蛋白交联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C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241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241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巾的表达阳性率(68.9%vs15.5%,P<0.05);FASCIN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MN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无关;FASCIN蛋白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ASCIN蛋白未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结论 FASC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FASCIN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秦艳茹;汤虹;乔俊静;李芳芳;艾教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自身抗原RHDAG1的获得与鉴定

    目的 探索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噬菌体表达文库构建和免疫筛选方法来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自身抗原候选分子.方法 提取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组织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长链cDNA,用噬菌体载体构建表达文库,用风湿热患者血清免疫筛选该库,对筛选获得的自身抗原基因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和免疫反应结合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噬菌体表达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3.3×106pfu/ml,重组率为99%,81%外源片段大于1 kb.通过免疫筛选方法获得了自身抗原RHDAG1,该自身抗原与人类角蛋白18同源,能与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结合,而与体检健康人血清无结合.结论 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筛选和获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自身抗原;本研究提示自身抗原RHDAG1可成为风湿热和威风心病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作者:孟锦绣;李运雄;朱平;李玲;卢聪;郑少忆;李广华;余细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 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与GVHD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 d后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 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作者:凌奕文;刘启发;刘灿;吴秀丽;陈银葵;范志平;宣丽;张钰;江千里;赵婕;孙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分为男、女性别组,每组各40例,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酸碱4个剂量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1次反应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顺式阿曲库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男性顺式阿曲库铵ED95值为67.4±4.4μg/kg,女性ED95值为48.7±1.0.μg/k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起效时间在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有显著影响,女性对顺式阿曲库铵较男性敏感.

    作者:石鸿金;梁启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NF-κB及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1 ml)的蒸馏水、辛伐他汀1、5、10 mg/(kg·d)组(S1组、S5组、S10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S组)分别于每日清晨将1、5、10、10 mg/(kg·d淬伐他汀溶于1 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3 d,IR组、S1组、S5组和S10组于后1次给药后2 h行肢体缺血再灌注.再灌注3 h末行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数目、MPO活性、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重,PaO2降低,W/D、PMN计数和MPO活性升高(P<0.01);与IR组相比,S1组、S5组和S10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损伤,PaO2升高,W/D、PMN计数和MPO活性降低,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减轻肢体I/R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孙晓峰;王俊科;杨军;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增生肥厚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l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 退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乍肥厚黄韧带的PDGF-BB蛋门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宇;许学猛;吴少鹏;夏雄智;李参天;邓崇礼;陈建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一种基于图割的交互式脑膜瘤核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

    为实现脑膜瘤核磁共振(MR)图像的精确分割,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首先提取高维图像特征,然后利用加权K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器估计待分类像素属于肿瘤与背景区域的概率,并构造新的能量函数;后采用图割优化方法对能量函数优化求解.对脑膜瘤MR图像的分割实验表明,本方法较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割方法在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作者:李拴强;冯前进;陈武凡;林亚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作者:邓明尧;吴国平;冯旭霞;罗江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胶原类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胶原类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COL1A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粘膜表达上调2.78倍(P<0.00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分别上调1.07、1.15、1.27、1.16倍(P>0.05).结论 在OSCC癌变过程中,COL1A1 mRNA过表达,可能是OSCC的-个靶基因;COL1A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作者:吕晓智;陈万涛;张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卵清蛋白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卵清蛋白(3-Hydroxyphthalic anhydride-modified ovalbumin,HP-OVA)体外对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活性.方法 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将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HP)修饰卵清蛋白(OVA),合成酸酐修饰蛋白HP-OVA;选用HSV-2 333病毒株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OVA的体外抗HSV-2病毒活性及其对Vero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镜检观察HP-OVA对17株阴道收集的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酸酐修饰卵清蛋白HP-OVA对HSV-2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23.56±8.33 μg/ml,且其对病毒作用靶细胞毒性较低,CC50>1 mg/ml,对17株阴道乳酸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MIC>1 mg/ml.结论 酸酐修饰蛋白HP-OVA体外有较好的抗HSV-2病毒的活性,有望被开发为预防性传播性疾病的候选杀微生物剂.

    作者:何丽丽;段江曼;裘佳寅;于飞;刘叔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麻剖宫产低血压不同防治措施下胎盘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官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有利的方法.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预注麻黄素和术前预充万汶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 麻黄素组心率,低血压发生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官产腰麻前应用万汶预扩容能增加母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母体循环稳定.通过体视学分析,扩容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从而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

    作者:帅兵;彭雪梅;李瑞满;李雅兰;胡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研究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和顺铂(TXP)联合化疗方案对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其毒性.方法 我们对22名转移性鼻咽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21 d为一周期的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60 m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14(63%)例获得部分缓解,2(9%)例获得完全缓解,5(23%)病情稳定.该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2%,1年生存率为68%,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14个月.主要毒付作用为骨髓抑制,7(32%)例患者经历3/4级粒细胞缺乏症,5(23%)例患者出现3/4级贫血;其他毒付反应均可耐受或可逆.结论 TXP方案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转移性鼻咽癌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与近期文献结果有可比性.

    作者:陈斯泽;陈雪梅;丁颖;王希成;张帆;莫凯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5羟维生素D3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及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总时间为24 h.跨上皮电阻测量仪测量标准化单细胞层跨上皮电阻(TER),比较各组TER差别.进一步用实时定量PCR观测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Z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5羟维生素D,处理组TER(P<0.05)显著增高,但各浓度的25羟维牛素D3对ZO-1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可以使气道上皮通透性减低,但这种效应并非通过上调气道上皮ZO-1表达实现的.

    作者:周晓婷;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